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借道拚多多,雲南怒江邊一顆咖啡豆的豹變

我是一顆小粒咖啡豆,來自雲南保山。

你也許沒聽說過我的名字,也不清楚中國99%的咖啡豆都來自我的故鄉。

但你知道嗎?

你手中那杯速溶咖啡裡,有我。

你走進的那家咖啡店的手工咖啡裡,有我。

你漂洋過海海淘回來的那包咖啡粉裡,也有我。

我的家在怒江邊的雲南保山,那裡有好山好水還有好溫泉。

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那裡生活的大多是傈僳族、傣族,很多人連國語都不會說。

一百年前,保山就開始了它的咖啡種植史,而傈僳族對於咖啡的認識始於70年前。直到1952年,那裡開始大面積種植咖啡。

我的主人是傈僳族的言秀鄧。

他今年28歲,10歲時父親意外死亡,母親改嫁,他和弟弟成為孤兒。

他們原來生活在高黎貢山,山高坡陡,難以種植作物,缺少收入來源,兄弟倆就跟著叔叔一家下了山。

一開始,他們租地種植玉米甘蔗,後來,他們開始學種上了咖啡。

言秀鄧租種的海拔高1300米的保山咖啡地

主人租種的咖啡地海拔高,溫差大,咖啡樹生長的時間更長。相應地,出品的咖啡豆在當地算得上是品質更好的那一批了。

但一年下來,主人那20畝坡地,靠賣咖啡豆也僅僅只有9000元的收入,除掉肥料、人工等開支,真正賺到手的,不過才三四千元。

主人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山上勞作,摘豆、洗豆、曬豆,攢夠了那麽幾袋子,他才把它們運下山來。

只是,咖啡豆的價格一年不如一年,好多和我一樣的豆子,因為主人們無心采摘,而只能孤獨地爛在地裡。

2019年3月,又是一年“豐收”季,但村裡超過40噸咖啡豆原料因價格過低而滯銷。

忽然有一天,主人急匆匆地背著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趕到了村委會,聽說,那裡來了好多人,就是來收購咖啡的。

而且,他們的收購價格每斤比市場上要高出5毛錢。

最後,這6家來自拚多多平台的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收購了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麻袋一麻袋地被高高地堆在了卡車上。據說,他們要帶我們去一個叫做“多多農園”的新家。

我們會在那裡,通過一個叫做互聯網的大世界,從“拚多多”的平台上,一直走到你的家裡、你的咖啡杯裡。

而我的主人,從這一天開始,也開始邁出了脫貧致富的第一步。

言秀鄧一家

連接最初和最後的一公里

帶來希望的“多多農園”

那麽,拚多多為什麽會啟動“多多農園”這樣一個項目呢?

簡單來說,“多多農園”就是由拚多多發起的探索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機制性銜接的創新模式。

“多多農園”將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直連起來,使得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以最短鏈條對接4億消費者的需求。

今年3月初,在拚多多上海總部,雲南保山叢崗村和赧亢村的地理、物流、產品等信息,首次被納入拚多多“農貨中央處理系統”,成為這個覆蓋全國主要農產區“天網”中的一個小點。

在雲南保山市潞江鎮,多多農園跨出了它的第一步。

拚多多將首個多多農園選擇落地保山,以咖啡產業為依托,覆蓋潞江鎮赧亢村、叢崗村這兩個村的建檔立卡人口792人。

2019年,多多農園還將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核桃、雪蓮果、花椒以及菌菇等5個特色產業。

在拚多多的計劃中,未來的5年,在進一步扎根雲南的同時,他們還將在貴州、甘肅、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寧夏等8省及自治區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幫助更多的建檔立卡人口脫貧。

潞江鎮赧亢村、叢崗村的建檔立卡戶們

大家都知道,扶貧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

喊起來雖然好聽,但做起來就沒那麽簡單了。

拚多多用溢價當做敲門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切實讓農人們獲利。小wifi覺得,拚多多最大的底氣來自平台上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持續暢銷。

依托新電商供給模式、原產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2018年,拚多多實現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台之一。

經過3年的規劃與投入,拚多多的“拚農貨”體系已經具備一定的體量,並且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

正如拚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所說:“農業是大產業,也是大機遇。”

多多農園邁出的這一步,很及時也很到位。

創新幫農扶貧這件事

拚多多是認真的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雲教授認為:

“拚多多多多農園這樣一個戰略計劃,和一般企業的慈善行為不一樣。”

在他看來,現在企業做扶貧,很多情況下是慈善行為,給你一點錢,交給地方政府,交接誰做起來;還有一部分企業是做社會責任,是我的責任,我要拿點錢做教育、做扶貧。

而多多農園是植根在電商業務裡一個平台,能在拚多多自身電商業務裡、企業行為裡,誕生出、孕育出社會價值的一個戰略。

拚多多“多多農園”的戰略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很前瞻性和社會影響力的投資,它在投資一個模式。

“拚多多是一個現代、年輕的企業,也是未來競爭力很強的企業。拚多多從現在起,就把鄉村和扶貧植根在企業發展裡,這點對未來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尤其是一般性的慈善、社會責任,未必對社會有好處,要通過企業內生動力,才能形成長久效應。”李小雲表示。

都說什麽樣的領頭人,成就什麽樣的企業。

這一點,放在拚多多身上也是如此。小wifi覺得,基於過往的經歷,創始人黃崢最看重的,是如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在他手中誕生的多多農園這樣的扶貧助農項目,究其深層的含義,正是對社會價值的貢獻。

對於都市裡的、像小wifi這樣的年輕人來說,農村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

但你知道嗎?

截至2018年底,中國仍有5.64億鄉村常住人口,中國農村的生產主體仍然是2.3億的小農戶。

而正是基於此,國家提出了“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本質目標。

但正如李小雲教授說的那樣,扶貧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簡單、即時見效的事情。

拚多多並沒有走那條形式主義的所謂扶貧之路,而是走出了一條從根本上、踏踏實實、為農民著想的新路。

首先,他們真正地把利益留在鄉村。

想辦法改變產業鏈,用創新機制平衡農戶的利益。連接了消費端“最後一公里”和原產地“最初一公里”,並不僅僅只是農戶得利,終端消費者也能用更優惠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商品。

其次,他們真正地讓人才留在農村。

拚多多於2017年底,開始通過“多多大學”和“新農人返鄉體系”,帶動有能力的、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返鄉創業。2018年,拚多多累計帶動18390名新農人,其中超過11000名為返鄉人才。過去三年以來,拚多多已累積帶動62000餘名新農人就業,基本實現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產區。

最後,他們真正地抓住了貧困的根源和脈絡。

學習製作精品咖啡的農戶晏永交

多多農園直擊問題的源頭,幫助貧困農戶的同時,提升整個村莊的整體收益,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下獲利,從而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真正的積極性。

扶貧,只有社會力量和商業運作協助性的持續發力,才能夠在驅動力上產生根本改善。

“多多農園”的出現,表明拚多多的創新仍在加速,這個戰略在實現消費者普惠的同時,也有望改變中國農業、中國鄉村的進展。

如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拚多多給出了多多農園這樣一份漂亮的答卷。

瞄準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用全新的方式推動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從而形成偉大變革。

一顆小小的不起眼的咖啡豆,它曾經聽過怒江的咆哮、根植於千米高山上的土壤。

它們不代表貧瘠、不代表困頓,只要有人拚盡全力幫助它,它也能有機會成為振奮人心的那一口熱咖啡。

扶貧這件事,拚多多正在做。

未來的鄉村振興,拚多多會一直做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