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在日本動畫中“萬物皆可萌”?

本文作者:李嘉圖

  相信最近許多小夥伴都被《工作細胞》刷屏了,其中可愛的血小板簡直萌到出血。紅細胞與白細胞的有趣互動,更是讓許多人感歎,自己身體裡的細胞都要談戀愛了,自己卻還是單身,想想也是生無可戀了。

  與傳統的熱血,科幻等傳統題材不同,《工作細胞》令人耳目一新地將故事場景設定在了人體內部,將身體構造以城市建築的形式展現,同時把各種細胞擬人化為個性鮮明的人物。勤勞(還有點小迷糊?)的紅細胞,戰鬥力爆表的白細胞,可愛的血小板等。

モホテヌソユ

  再加上諸如將肺炎鏈球菌用“噴嚏火箭”發射到體外,血小板獨特另類的“堵住傷口”的方法等輕鬆有趣的情節,這部動畫能如此火爆也是情理之中的。

  這已經不是第一部帶給觀眾驚喜和意外的擬人化作品了,在擬人化方面,日本人可以說是領先全球,很多人都調侃在日本“萬物皆可萌”。

  凡是存在的事物,日本人都要想方設法地將其擬人化。

  比如將國家擬人化的《黑塔利亞》,把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立體地展現了出來,以同盟國和軸心國為主線,生動有趣的體現了文化的交織碰撞和重大歷史事件。

モホテヌソユ

  以二戰日本海戰為背景,將戰艦擬人化的頁遊《艦隊collection》,玩家可以一邊收集“艦娘”,一邊強化和改造她們的裝備,組成強力的艦隊,從而擊敗敵人。

モホテヌソユ

  2017年10月的黑馬作品《寶石之國》更是將閃亮的寶石擬人化,並設計了全新的故事情節和世界觀,讓觀眾們對“擬人化”作品有了更新的觀感和認識。

モホテヌソユ

  至於動物擬人化的作品就多如牛毛了,比較經典的如2017年1月的《獸娘動物園》,講述了動物們受到神秘力量的影響,變成了“動物娘”,並幫助迷路的孩子回家的故事。

モホテヌソユ

  大到國家,小到細胞,甚至食物,建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擬不成人的,日本人龐大的腦洞豐富的想象力不得不讓人驚歎。

モホテヌソユ
將建築術語擬人化的日本書《建築知識基準法角色圖鑒》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日本人會如此熱衷於“擬人化”呢?

從“萬物皆有靈”開始的“擬人化”進程

  日本的傳統文化和宗教中,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都有神祗。

  日本人認為有八百多萬的神,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陽﹑火﹑雷﹑動物﹑祖先的靈等都成為他們祭祀崇拜的對象﹐因此有山神﹑水神﹑海神﹑田神﹑地神﹑雷神﹑太陽神。

モホテヌソユ
日本有很多著名的供奉各種神的神社

  在日本人的觀念中,他們更傾向於將冰冷的事物看做和人類一樣有靈魂和思想的東西。因此在創造各種文化作品的時候,逐漸形成了擬人的表現形式。

  日本最早的擬人化作品,可以追溯到從平安時代末期到鐮倉時代初期繪畫的國寶《鳥獸戲畫》。這是一幅描繪了兔子、猴子、青蛙等野生動物玩水、拉弓箭、摔交相撲的“人性”動作的畫卷。

モホテヌソユ

モホテヌソユ
日本國寶級畫作《鳥獸戲畫》

  另外,江戶時代的很多擬人化作品也很有名,描繪了各種動物像人一樣穿著和服生活的樣子。

  在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最著名的擬人化故事應該就是“桃太郎”了。從桃子裡誕生的桃太郎,用糯米團子收容了小白狗、小猴子和雉雞後,一起前往鬼島為民除害。

モホテヌソユ
桃太郎(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在另一個著名的民間故事《仙鶴報恩》中,鶴的形象也被設計成了年輕的女性。

モホテヌソユ

  以民間傳說故事為藍本拍成的動畫也非常的多。1994年,由已故動畫大師高畑勳執導,吉卜力製作的動畫《平成狸合戰》(又譯為《百變狸貓》)則從動物的視角來反觀人類社會,在笑與淚中令人反思。

  從古至今,擬人化的風潮從未在日本歷史中消失。

“以小為美”的獨特審美觀

  在擬人化的基礎上,日本文化尤其是禦宅文化,又衍生出了獨特的“萌娘化”。

  擬人化與萌娘化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是二者又有很大的交集。

  擬人化是指將非人類的事物賦予人類的外形以及人格,擬出來的角色只要是人就可以(不分男女老少);

  而萌娘化則是將任何事物賦予女性的外形和人格特質,包括了擬人化中的女性擬人化,以及將原本的男性角色轉化為女性。

モホテヌソユ
概念與圖片來自萌娘百科,侵刪

モホテヌソユ
將三國人物“萌娘化”的《一騎當千》

  “萌娘化”的深層次原因是日本人具有獨特的審美觀念。

  日本人的審美觀念之一是“以小為美”。這是由於日本固有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沒有高山,沒有氣勢磅礴的長河,同時少平原,這使得相比於中國自然環境的巨集大瑰麗,日本則顯得小巧而秀氣。

  在文學作品中,這種小巧秀麗的風格也有所體現。日本物語文學的鼻祖《竹取物語》(也叫《輝夜姬物語》),講述了一個從竹子中出生的女子輝夜姬拒絕天皇和5個貴族求婚,最後升天的故事。當竹取翁在竹子中發現輝夜姬的時候感歎道“只有三寸大小的女孩子真的是美麗的惹人憐愛啊。”這可以說明,當時的日本人是從小小的,可愛的事物中體會“美”的。

モホテヌソユ
高畑勳X東寶映畫《輝夜姬物語》

  另外,從語言本身來說,日語無論從語法,發音還是文字方面,都有一種“柔和的美感”。很多學過日語的小夥伴都聽老師說過“日語是一種優美柔和的語言”。

  純粹的日本古典文學,在古代都是由女性書寫的,因此假名在當時也被稱作女性文字。

  著名的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就是由平安時代的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

モホテヌソユ
《源氏物語》

  男人在外帶兵打仗,女人在家沒事做就開始寫東西。因此從一開始,日本文學就充滿了女性的陰柔之美。

  後來當男人也開始進入文學領域的時候,也就不得不接受這種基調風格。

  在動畫行業中,“萌娘化”風格的盛行也有類似的過程。

“萌即是正義”

  20世紀60年代時,漫畫和動畫中的女性形象和今天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一時期流行的人物畫風臉部輪廓較圓、眉毛到鼻子的線條連在一起、嘴唇線條窄、瞳孔裡的閃爍效果十分明顯、睫毛則是濃密而細長。從整體來看有比較明顯的男性風格。

モホテヌソユ

  隨著經濟發展和大眾審美的不斷變遷,70,80年代的女性形象逐漸變為有明顯的歐美風格,高挺的鼻梁,金色的頭髮,濃密的上下睫毛等;再到90年代以後逐漸回歸日本風格,相對圓潤的鼻子,眼眶,和嘴,面部佔比越來越大的眼睛。

  這種帶有“萌”元素的日系風格形象大受歡迎,因此也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モホテヌソユ
動畫界著名的“京都臉”,就有很明顯的“萌”元素

  各種“魔法少女”系列作品,以及為了展現人物可愛屬性的動畫,都沿用了這種略誇張的的形象風格,盡可能地從各方面突出“萌”屬性。

EVA的成功讓業界看到了角色的魅力

  在《EVA》火起來之前,日本動畫的主要特色與重心都在劇情,很少有由於角色特別突出而蓋過劇情的情況出現。

  而《EVA》的成功,不僅顛覆了“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觀念,更是在業界引發了很多變革。比如其中對三無少女綾波麗的角色塑造,讓人們發現,原來一個富有個性的角色也可以如此的有吸引力。

モホテヌソユ
女神的微笑

  如果要以人設為賣點,什麽樣的屬性是最受歡迎的呢?答案顯而易見是“可愛”“萌”。近年來《俺妹》《埃羅芒阿老師》《干物妹小埋》等賣人設的作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套路滿滿,生搬硬套的爛作。

モホテヌソユ

  而當人的可愛色氣與萌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另辟蹊徑,表現“非人類”的萌屬性了。我們因此才能夠欣賞到各種各樣的擬人作品。

總結

  日本獨特的文化和歷史進程,還有審美觀念等多種因素,形成了“擬人化”“萌娘化”盛行的情況。

  雖然大家都在喊“可愛即是正義”,但是同樣的作品看多了難免會覺得無趣。越來越多的觀眾抱怨,現在的動畫往往沒有前幾年的好看,也很難出現現象級的作品。究其原因,也許是過於重視人物屬性在一部作品中的作用,而忽視了好劇情的重要性吧。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