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江德清:以“兩山”理念治理礦山

德清曾經是一個礦山富集的資源型地區,以出產優質建築石材凝灰岩聞名。10多年過去,石頭還是那些石頭,但礦山開採卻已經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平衡之路,以“兩山”理念指導礦山治理和經濟發展。

從采礦到治礦

德清石礦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快速發展的經濟熱潮使得周邊城市對建築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攀升,遍布在德清群山之中的凝灰岩石非常搶手。

“賣石頭也能掙錢。”一時間,德清人熱火朝天忙於采礦,裝滿礦石的大貨車一輛接一輛從山間駛出,裝上運輸船,北至上海,南至杭州。鼎盛時期,面積935.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3萬的德清擁有193家礦山企業。

礦山帶動了德清經濟,然而無序開採也埋下了隱患。隨著時間推移,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安全隱患等問題逐漸顯現,曾經滿是植被的群山綠樹開始消隱,裸露著被鐵鏟、炸藥與挖掘機刨開的“傷口”。

德清縣委副書記敖煜新說,經濟發展是不是必須要生態環境讓路?魚與熊掌能否兼得?德清人開始思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為德清實踐提供了指引。德清痛下決心整治經年沉屙,扭轉礦山行業“低小散亂差”狀態,改變退化的生態環境。

2012年4月,德清成立礦山綜合治理長官小組,承擔全縣深入推進礦山綜合整治工作;2013年8月,德清頒布《德清縣礦山整治實施方案》《德清縣普通建築石料采礦權設定出讓實施方案》,將礦山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突破,礦山整治全面鋪開。

德清根據礦山企業用電量、炸藥使用量、出港量來測算開採量,對即將到量的礦山企業提前預警,督促其按核定規模開採;對已到年核定量的礦山企業,立即采取停止供電、停供炸藥的“雙停”措施,實行年內停產休整。

按照“到期到量一律關停”的原則,2013年和2014年,德清共注銷采礦權23宗。通過設定出讓鼓勵、引導礦山聯合或兼並重組,促使資源向優勢礦山企業集聚,滿足經濟建設發展需要。至此,最多時達193家的礦企,關閉整合為目前的9家,山區恢復了昔日的寧靜,綠色覆蓋下的新產業開始顯露活力。

從黃色到綠色

在掩藏於群山深處的浙江衛國礦業有限公司采礦區,山道平整,一台挖掘機正在邊坡作業。與邊坡底層開採區裸露出的黃土形成鮮明對比,在邊坡頂層,綠草已經茵茵。“德清實行綠色礦山建設,必須‘邊采邊治’,開採的同時就要進行複綠複耕。”德清縣礦山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歸建勇說。

浙江衛國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福祥告訴記者,這種“邊采邊治”的采礦方式叫台階式分層采礦。工作隊先修築一條上山公路,並將公路開拓至運輸平台,采裝設備在運輸台階上進行鏟裝。自上而下,一層開採完,馬上就可以進行修複,覆上熟土栽樹、種草。等到最底層開採完畢,最先開採的頂坡已經芳草萋萋。

“過去,礦企都是‘猴子式采礦’,工人爬上邊坡,打孔、放炸藥,把山體炸得千瘡百孔。這樣粗獷的開採方式,安全性很差,崩塌、滑坡、泥石流時有發生。”鄭福祥說,與“猴子式采礦”不同,台階式分層采礦邊開採邊複綠,誰開採誰治理,不欠新账,實現了資源開採和生態修複同步。

“礦業治理重在保護與發展之中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在堵死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同時,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太空。”德清縣礦山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邱芳榮說。

溫州人王剛是一家礦山修複公司的項目部經理,2014年跟隨公司來到德清,主要負責礦山複綠。王剛告訴記者,複綠是個“技術活”,實施起來並不簡單。首先要在坡面掛上鐵絲網,防止水土流失;再用泵車噴上含有化肥、種子的機制土,掛管道,鋪水泵;最後,掛防曬網,氣象適宜的話20來天綠草就能破土而出。

方法複雜,成本也不小。鄭福祥算了一筆账:每開採一平方米,僅複綠成本就要80元左右。從2014年至今,公司僅投入複綠資金就超過2000萬元。

不過,鄭福祥認為值得,“作為廢礦複綠項目的營運主體,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更是環境修複和生態涵養的守護者。需要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中找到相互依存的平衡點”。目前,德清礦山企業已經全部啟動邊坡生態治理,治理面積達18萬平方米。

從減法到加法

在德清西部的礦山之間,時不時會出現一片經濟作物林,生機勃勃。

歸建勇說,栽種這些經濟作物林的土地原本是采礦後留下的宕面,近幾年,通過回填平整、覆耕植土,將一個個宕面重新複墾為耕地,當地村民種上了果樹,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能增加經濟效益,一舉兩得。

“礦山治理既要做減法,解決當下的緊迫性環境問題;也要做加法,考慮產業植入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邱芳榮表示,德清將礦山治理與土地複墾、村莊整治等結合起來,確立了“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和“統一規劃、分期實施、試點先行”的基本思路,制定了礦地利用專項規劃,根據廢棄礦山的特點植入相匹配的產業,用新的產業體系與發展理念進行環境修複和生態涵養。

洛舍鎮東衡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石材生產基地,采礦企業一度達18家。東衡村黨總支書記章順龍說,采礦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空氣中粉塵彌漫,村民們連窗戶都不敢開。2009年,東衡村關停18家礦場,留下了4000多畝廢棄礦山。

礦場關閉了,空氣變好了,但村裡也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村集體經濟如何再發展?4000多畝廢棄礦山如何再利用?2011年,東衡村全面推進廢棄礦山綜合整治。對部分面積適中、區位便利的礦地區塊,規劃用於新農村建設,打造“礦地村莊”和“鋼琴小鎮”眾創園。

如今,幾年前還是山石裸露,有的礦洞深達50米的廢棄礦區已經不見蹤跡,一些塌陷的礦坑已複墾為水田,喬木、灌木、花草種植其間,“鋼琴小鎮”眾創園已投入使用,55家小微企業入駐其中,為當地增加就業崗位近2000個。

像東衡村這樣,通過生態複綠、景觀再造、複墾耕地等方式,讓廢棄礦山資源再利用正在成為德清的普遍實踐。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德清縣廢棄礦地已利用面積9004畝,其中複墾耕地2416畝,開發建設利用5545畝,複綠治理1043畝。

(經濟日報 記者:瞿長福 李華林 責編:渠麗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