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不屬於機器智能,而屬於仿真人?

陳永偉

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機器時代:機器人統治地球後的工作、愛情和生活》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書中最為瘋狂的一本!

在這部厚達數百頁的磚頭書中,作者羅賓·漢森(Robin Hanson)向人們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個由仿真人(emulations)佔統治地位的世界。從這個世界的物質基礎,到仿真人的衣食住行,再到這個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事無巨細,娓娓道來。

令人驚異的是,如此“科幻”的題材,作者既沒有採用科幻小說的形式,也沒有採用未來學家們慣用的天馬行空式的敘述,而是採用了極為學術的方式寫作,嚴謹到了幾乎每一句話都有文獻注釋。套用一句流行語言,完全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儘管這類似的寫作風格絕不是該書首創——例如丹尼爾·德雷茲內的《國際政治理論與僵屍》一書的風格就與之十分相似——但敘事如此巨集大、內容如此豐富的作品,卻是同類書中獨一無二的。

01

離經叛道的預言未來者

根據簡歷,羅賓·漢森是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副教授。但他從事的研究顯然不能用經濟學來概括。在他的論文發表中,少有諸如勞動力市場運行、市場競爭,或是資產定價等經濟學家們關注的常規話題,而是充斥著像“人工智能與增長”、“模擬環境下的人類行為”、“經濟奇點”這樣科幻色彩濃厚的話題。這種研究的偏好或許與他轉行經濟學之前的職業經歷有關。

事實上,在他決定赴加州理工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前,他曾獲得過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和哲學雙碩士學位,並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美國航天局(NASA)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究長達九年。

長期的學習和研究經歷早已塑造了他的世界觀,為他指明了研究的興趣點,而學習經濟學,或許不過是為了再多尋找一個看問題的角度而已。

在漢森的職業生涯中,也有一項成果是和經濟學的論題頗為相關的。不過,這項成果並不是以經濟學家們熟悉的論文或著作形式呈現的,而是一項從1988年就開始運行,至今已有三十年歷史的項目。

這個名為“預測市場”的項目通過博彩的形式,引導網民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由於社會行為往往是自我實現的,因此通過加總這些預測行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預言未來的效果。

與此同時,這個項目還有助於把握相關輿情,因此能夠幫助政府或有關機構對未來做好預案。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在公共事務和商業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機器時代》這部作品顯然延續了漢森一貫的研究路數,是又一次對於未來的預測。隻不過相比於“預測市場”項目,這部書所要預言的時代更為遙遠、規模也要巨集大得多。

02

仿真人世界,想象另一種可能

1、未來不屬於機器智能,而屬於仿真人

自從AlphaGo擊敗了多位人類圍棋高手後,對於人工智能的憂慮就開始蔓延。很多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勢不可當,不久之後,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奇點”就將到來。一旦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了人類,人類面臨的將是被替代,甚至被淘汰的命運。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家,漢森顯然不同意這種觀點。事實上,在數年之前,他就寫過一篇長長的論文反駁對人工智能的憂慮,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並不如同想象的快,即使“奇點”會到來,也將是一個遙遠的故事。儘管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但漢森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這種完全人造算法的人工智能並不可能在短期突破“奇點”。

不過,漢森對另一種人工智能的技術路徑則表示出了樂觀,這種技術路徑就是人腦掃描。

他預測,隨著人們對腦科學研究的深入,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人們就能夠將人腦中的資訊完整地掃描並上傳到電腦,並通過電腦完整模擬出人類的思維活動。

理論上,所有的人腦資訊都可以被“複刻”,因此人的所有認識、行為模式,乃至記憶都可以移植到電腦上,這就相當於在虛擬的世界中重新創造出了一個人的副本。

在書中,漢森稱這種“人”為仿真人(Brain Emulation)。這種仿真人可以放置在某個實體,例如機器人上,也可以完全以虛擬的形態存在於電腦上。無論是何種形式,仿真人都保留了人類思維的最主要特徵。

2、漸行漸遠的仿真人與人類

仿真人是複製人腦而產生的,因此他們的智力並不會和其他未來學家預言的人工智能那樣高到碾壓人類,而是會和被複製的人類大體相當。不過,由於複製人腦的成本高昂,因此事實上只有精英階層的人才能承擔得起。由於精英人士大多有超越常人的智商或思維方式,因此作為其副本的仿真人在智力上也將要比一般的人類高。

儘管仿真人在智力上並不能碾壓人類,但他們有一項特殊的技能——加速。如果硬體條件允許,他們可以像現在玩電腦遊戲一樣,選擇運行的速度。利用這項技術,人類需要一年完成的任務,他們用一兩秒就可以完成。顯然,在智力相等的條件下,更快的思考和行動速度就是優勢,就是力量,這也就決定了仿真人的地位。

那些運行速度越快的仿真人將獲得更高的地位,而運行速度較慢的仿真人所能獲得的地位則更低。當然,由於運行速度是由硬體支持的,所以隱藏在運行速度差異背後的其實是硬體的差異,或者說,更為根本的是財富的差異。

根據漢森的設想,第一批的仿真人會誕生在人類聚居的城市,與人類共存。此時,支持和運行一個仿真人的成本是很高的,它不僅需要十分高性能的電腦、大量的供電,還需要冷卻、安全等系統。

當仿真人不斷增多後,再讓仿真人與人類一起居住就變得不再合意了,他們將被集中到某些獨立的城市。由於規模優勢的存在,在這些城市裡運行仿真人的硬體可以被更廉價地提供,溫度、濕度、振動、灰塵,以及電磁信號等因素都可以更好地被控制,因此仿真人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當然,從長遠看,仿真人與人類的隔離居住是出於社會學意義上的考量。由於仿真人都是人類精英的副本,因此他們在生活方式、習慣等方面都和普通人存在著差異。正如戰略大師謝林提出的“區隔模型”所預言的那樣,如此不同的兩群人最終會選擇分開居住。

當仿真人與人類分開居住後,他們的發展就和人類區分開了。由於仿真人整體智力上會略高於人類,並且擁有運行加速功能,因此他們能夠創造出比人類更高的成就。這樣的結果是,仿真人逐漸成為世界的主導,而人類卻會逐漸邊緣化,變得不再重要。

有趣的是,儘管作為一個類概念,仿真人將會比人們發展更好、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從每一個個體的仿真人看,他們的生活卻未必會變得更好。

由於仿真人是可以被不斷複製的,因此只要在邊際上創造一個仿真人的收益大於維持一個仿真人的成本,那麽新的仿真人就會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其結果是,曾經被人們遺忘了很久的馬爾薩斯的預言將會重新奏效——所有的仿真人所能獲得的財富將正好等於維持他們所需的成本。換言之,迎接這些高效的財富創造者的將不是富裕,而是貧困。

此外,由於仿真人的原型都來自於一個相對較小的精英群體,因此他們之間的差別也是相對較小的。這決定了仿真人之間的不平等程度將會很低。

和仿真人相比,未來的人類生活要幸福得多。儘管他們在經濟上已經處於相對不重要的位置,但得益於仿真人的創造,他們能夠享受到的財富將遠遠高於過往任何一個時代。由於人類的生殖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從人均意義上看,人類的生活水準將比過去高出很多。

不過,巨大的財富並不會被所有人類共享,不平等問題將會繼續伴隨人類。

3、不一樣的生死愛戀

仿真人會生殖,會衰老,也會死亡。所謂生殖,就是由仿真人再複製出一個副本。這種複製可能是純粹出於仿真人繁衍後代的願望,但更多可能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

和人一樣,每一個仿真人副本被創造出來後,他就會具有生命周期。起初,他將沒有任何經驗,因此工作效率會比較低下,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本地經驗(local experience)。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工作效率會達到最高。此後,他們的機能將會隨之衰退(漢森沒有解釋原因,或許這是複製人腦的後遺症,也或許是源於支持仿生人的機器性能的老化)。

當仿生人的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時,它就要降低運行速度,步入退休階段。如果他願意的話,也可以選擇死亡,不再作為一個副本繼續運行。和人類不同,作為程式運行的仿真人並不害怕死亡,因為他們知道只要相關的資訊被完整保留著,他們就可以隨時再以同樣的形式被復活。

相比之下,仿真人更為懼怕的是資訊的遺失,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就不再會有復活的機會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漢森討論的是仿真人的生死,但這段敘述對於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其實是非常有啟發的。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是作為一種意識不斷地存續,還是保存著對於某一段歷史、某一些人物、事件的記憶?通過對仿真人生活的分析,我們或許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儘管仿真人的生殖無需經由性愛,而是由程式複製直接產生的,但在漢森看來,人腦中有關情欲愛戀的資訊也會被仿真人所繼承。——儘管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這種觀點十分荒謬,但它可能是符合現實的。

事實上,現代人類對於性愛的需求要遠遠大於祖先,但這並非是出於繁衍子孫的目的,而是純粹為了追求歡愉。照此類推,繼承了人類思維的仿真人或許也會需要這樣一種尋求快樂的方式。

麻煩的是,和人類不同,仿真人的性別比例並不會接近1:1。這種性別比例的失調要追溯到複製人的產生——只有人類精英的大腦才會被複製,而由於種種原因,在社會中被認作是精英的男性要遠遠多於女性,因此在仿真人族群中男女比例將遠高於1:1。

在人類社會中,“剩男”的過盛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在仿真人社會中也是如此。

根據漢森的設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仿真人社會中會掀起婚姻制度的革命,一妻多夫制度可能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婚姻形式。與婚姻形式的變革對應的是,女性的相對地位也會遠比人類社會中要高。

在書中,漢森除了對生死愛戀等仿真人的個人生活話題進行了探討外,還花很大篇幅分析了仿真人組織的運作,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再展開介紹了。

03

從未來回望現在

儘管漢森本人認為《機器時代》是一部預言書,並且宣傳書中至少有10%的內容會在未來成為現實。但在筆者看來,該書作為預言的價值其實並不大——至少不會有漢森想象的那麽大。

未來會怎麽樣?誰也不知道,因為它有無窮種可能。究竟書中的內容會有10%、20%、還是50%在未來成為現實,我想除非讀者有機會成為書中所言的仿真人,否則以目前的人類壽命,恐怕很難親自對這個結論進行證實或證偽。因此,即使這些預言都成真了,對於現在的人又有什麽意義呢?

在筆者看來,或許漢森本人都沒有認識到,這部作品最重要的價值其實並不在於預言未來,而在於反思現在。和基於算法創造出的人工智能不同,仿真人是對人腦複製的產物,因此他們在本質上其實是人本身,在他們身上,有所有人類的優點,也有所有人類的缺點。

所不同的是,他們有很多人類不具有的優點,例如可以不眠不休、可以對任務進行加速、可以無限複製自己……從這個角度看,他們應該被視為是一種加強版的人類,或者說,是“超人”。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為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而感到疑惑。例如,為什麽富人會選擇與窮人相互隔離?為什麽技術的改善並沒有帶來人類生活水準的普遍提升?究竟性別差異的社會根源來自哪裡?不過,由於“身在此山中”的緣故,作為人類的我們很難對這些問題做出正確的、圓滿的回答。

因此,我們需要一面鏡子,需要有一個思想實驗的場景,讓我們跳出人類社會來反觀人類本身。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對人類社會看得更真切、更通透。

從某種意義上講,《機器時代》就扮演了這個角色。或許是出於對未來的負責,漢森異常小心地對仿真人的可能未來進行了推演,而這種推演事實上恰恰都折射了人類的現在,並對很多當前的社會問題給出了答案。

例如,他在書中提到了仿真人最終會和人類分家,會隔離居住。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是由於主觀上的歧視,而是由於成本和生活習慣上的差別。儘管漢森本人未必意識到了這點,但在這番推演過程中,他的邏輯其實和戰略大師托馬斯·謝林所提出的“區隔模型”十分類似。

又如,書中關於仿真人儘管擁有更高生產率,但是卻會陷入貧困化的推演,事實上也可以被理解為對技術進步條件下工人生活狀況演化的一次分析。如果大家讀過《資本論》,一定會發現這種推理和馬克思對於工人貧困化的論述何其類似。

再如,當書中說到,由於任務需要導致了女性仿真人的相對缺乏,進而讓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相對地位獲得了提升,這種討論又和家庭社會學家們對婚姻模式的討論多麽接近。

總而言之,雖然整部《機器時代》討論的都是未來,但它其實只是現在的影子,是在通過技術的幻想,略去很多雜質之後,留下的現代的另一種可能。

我想,無論是出於對外來的幻想,還是對現實的思考,《機器時代》都是值得一讀的書。當然,平心而論,由於這部書是由非常嚴格的學術語言寫就的,因此讀起來並不輕鬆。如果可以將書中的內容改寫為一部小說,或者會更適合其內容的傳播,更能引發人們的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