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封城前超八成新冠未確診?專家:數字的準確性存疑

(健康時報記者 李桂蘭 梁緣 孫歡)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中國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只有總感染病例的14%,也就是說未記錄感染者比例高達86%!

以上結論來自當地時間3月16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的論文 “Substantial undocumented infection facilitates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研究者通過計算機模型發現,未記錄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造成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也是疫情初期難以防控的核心。

研究團隊認為,僅關注確診病例的話,無法解釋新冠病毒於今年1月份在國內的傳播情況。哥倫比亞大學郵文學院的 Jeffrey Shaman 表示:中國的 COVID-19 疫情暴發,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未被發現的輕症或無症狀的被感染個體所推動的。

“從感染學的角度上來說,一般的傳染病都是這樣流行起來的,新的病毒出現,早期人們往往無法快速發現自己感染的是什麽疾病,尤其是新冠肺炎的某些症狀和其他疾病類似,可能會造成已感染新冠肺炎患者未被記錄,而未被記錄的患者逐漸和他人接觸,造成更大的感染。”從事傳染性疾病治療的一位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在疾病防控的角度,這也是傳染病防控難的原因。

1月26日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長周先旺表示,因春節和疫情的影響,武漢封城前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還有900萬人留在武漢城裡。

從臨床一線醫生的角度來看,核算檢測結果的滯後、試劑盒的短缺、質量不到位、新手醫生操作的不規範,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成為“漏網之魚”的重要原因。

“不像CT檢查後兩個小時就能出來,核酸檢測結果需要等兩三天才能出來,而且很多核酸檢測結果存在假陰性的可能。即使有一個患者好不容易等到兩三天查了核酸,最後顯示陰性。醫生就不會收你。如果想要住院,必須再查,核酸又要等兩三天,一拖二拖,重症患者根本等不了。”武漢市第九醫院王醫生透露,核酸檢測的滯後也變相讓病房患者收入速度放緩了一些,並沒有造成病例數激增,但這也為後續疫情的爆發式增長埋下了隱患。

武漢市第五醫院護士湯晨(化名)也有同感。自2月10日發熱門診開診後,批量發熱患者上門,但真正能收入院的並不多,甚至有些患者還沒等到通過核酸確診就已經死亡,所以最終也未被計入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也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2月3日才出現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張笑春在朋友圈的發聲。她推薦將CT影像作為診斷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據。“只要CT陽性就近集中隔離於酒店、賓館或學校,由專業人員統一管理,發放藥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工作。”

事實上,對於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隨著對疾病的認識確實是在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中。其中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中第四版和第五版發布時間相隔八天,診斷標準就有了變化,2月5日發布的第五版中就特別在臨床診斷標準中,規定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只限於湖北省內)。兩周後,2月19日第六版診斷標準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區別。統一分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類。

但從研究來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從數字上推斷,未必有根據,並不主張這樣推斷。曾光認為,未記錄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導致疫情初期難以防控是或許有道理的,但據此算出未記錄感染者比例高達86%並不準確。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衛生政策與管理學教授劉遠立介紹說,通過建模的方式來推論,其實模型裡面的影響參數很多,這就相當於在估計,只能說通過調整參數讓估計值趨近真實值,但是說到底還是估計。

劉遠立介紹說,武漢封城之前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了,我們現在只能估計,不可能退回到封城之前去對每一個人做核酸檢測,而且即使做了核酸檢測也存在假陰性的可能。

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對任何的模型進行評價,我們首先要問的是,這個模型的假設是什麽?這個假設是否成立?如果假設成立,後面的結果才可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另外,我們也得看,這個模型推導出來的結果對全球的疫情控制有什麽幫助嗎?這才是我們看研究的價值所在。劉遠立強調說。

“這個病毒的傳播性太強了,最初我們估計病毒傳播是一個人可以傳2~3人,意味著,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全球近80億人,21天就會每個人都感染到。”劉遠立強調,毫無疑問,中國的上半場成功的控制住了,為世界贏得了時間,這個是無需置疑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