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部崛起”規劃出爐十年,六省成績如何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部崛起”規劃迎來第一個十年節點。

近日,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舉行,會上指出:中部地區崛起勢頭正勁,中部地區發展大有可為。要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乘勢而上,扎實工作,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台階。

“中部崛起”提出之前,是“中部塌陷”的焦灼。作為中國經濟版圖中的“腰板”,中部地區覆蓋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擁有10.7%的國土面積,26.6%的常住人口,但論發展質量,比不上東部;論發展速度,又不如西部。

按照《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部崛起與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東部加快發展,構成我國完整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有學者認為,這種東部帶動中部、再由中部帶動西部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佳格局。

從2009年,國務院頒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2009-2015年)》,到如今十年過去,中部六省成績如何?

中部地區的“兩極分化”

“中部崛起”的頒布背景,是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當初,為了抑製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三大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陸續提出。

雖然目前出現了“經濟增長格局呈現‘西快東慢’特徵”的論調,但統計2009年到2018年各省GDP數據,其實東部地區的經濟增勢更勝一籌,只不過東中西區域發展的差距開始縮小。

從2009年到2018年的時間,中部六省GDP總量增長了174.68%,佔全國GDP比例增加了0.49個百分點;西部十二省GDP總量增加了175.62%,佔全國GDP比例增加了0.53個百分點,西部的兩項數據均跑贏中部。

不過,中西部加起來,十年時間GDP佔比增長了1.02個百分點,依舊輸給了東部地區的增勢(1.8個百分點)。

統觀這十年,城叔發現,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初步走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2009年到2018年中部六省GDP折線圖

以GDP總量給六個省份排個序,河南一直獨佔鼇頭,2012年湖北超越湖南成為第二,此後六個省的排名再未變過。不過,湖北與第一名河南的差距一直在縮小,與第三名湖南的差距逐漸拉大。

2009年到2018年中部六省省會省市GDP折線圖

以GDP總量觀察六個省會城市,其城市排序更是十年未變。十年來,武漢一直領先,其優勢還在繼續擴大。2014年,武漢GDP首破兆,到2018年,武漢、鄭州、長沙同時躋身兆俱樂部,全國GDP破兆城市達到16個。

仔細觀察,6座省會城市之間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這其中,GDP增幅最大的當屬合肥。合肥的GDP從2009年的2102億增加到2018年的7823億,增幅高達272.17%。這背後,既有2011年合肥吞並原巢湖市兩個區縣的因素,也有合肥自身發展迅猛的原因。

排除合並區縣的因素,武漢的增速其實更有實力,從2009年的4561億元到2018年的14847億元,十年增長了225.52%。鄭州也在奮起直追,十年GDP增幅達到了207.36%。反而GDP總量排名第二的長沙,增幅只有193.81%,與武漢的差距越來越大。

經過十年的發展,雖然排名未變,但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的經濟體量越來越接近,被稱為“中部四虎”;南昌、太原與前四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拖住了“中部崛起”的後腿。

“中部四虎”間的暗戰

與沿海發達地區不同,在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往往就是該省的“單極核心”,集中了全省最好的經濟、政策、文化、公共等資源。

若論經濟總量過兆,武漢、長沙、鄭州都會“舉手”;若論常住人口,武漢、鄭州都已突破千萬大關;若論人均GDP,長沙是六個省會城市的“大哥”,長沙的居民收入十年來也一直排在第一……六個省會城市,至少“中部四虎”之間,明爭暗鬥持續上演。

國家中心城市是城鎮體系中的最高等級,這一度是“中部四虎”重點拚搶的對象。武漢2011年正式提出“舉全市之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儘管經濟上與武漢存在差距,但是鄭州擁有人口優勢,河南省的人口成為鄭州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所在。2011年之後,鄭州也開始在公開場合提出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2016年12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印發,武漢、鄭州成最大贏家,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於中部其他省會城市的定位,規劃稱“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聯接南北,形成密集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尤為關鍵。在航空港吞吐量方面,武漢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894萬,位居中部第1,全國第13。長沙緊隨其後,位居第全國第14,鄭州位居第17,太原、南昌、合肥分別位居全國第28、31、35。

在鐵路方面,武漢和鄭州競爭“中部交通樞紐老大”的地位由來已久。

從數據上看,武漢2017年通過鐵路發送旅客1.8億人次,全國第一,鐵路貨運6981萬噸,全國第一。高鐵興起後,武漢有了“高鐵之心”的稱號,以武漢為圓心,所有開通高鐵的省份,都在武漢的“7小時”半徑內。

鄭州也有“中國鐵路心髒”之稱,是中國第一個“米字型”高鐵樞紐中心,不管是普鐵還是高鐵,其線路最多、規模最大、覆蓋最廣。

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電子產業全國知名,集成電路等產業正在崛起;合肥和蕪湖的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得比較好,且由於合肥緊鄰長三角,吸引了美菱等家電巨頭落戶,並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製造業基地。

環顧廣袤中部地區,過去一提產業結構,六省都離不開鋼鐵、有色、煤炭、水泥等傳統產業。如今,一些過剩產能加快出清,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頻頻亮相。

高質量發展在中部地區初現苗頭,當“中部崛起”邁入下一個階段,“勢頭正勁,大有可為,再上新台階”。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