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去美元化”漸成趨勢,但道阻且長

美元佔全球央行外儲份額雖有下降,但依然大致處於40年區間的中間位置,且全球大部分大宗商品和債券發行都以美元計價。由此可見,美元主導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下滑至61.7%,為連續第三個季度回落,並接近5年來最低。與此同時,人民幣佔比逐漸上升,首次超過加元,躋身前五。

多年來,基於在全球市場的穩定性,美元一直是全球央行首選的儲備貨幣。但近幾年,“去美元化”浪潮愈演愈烈。俄羅斯等多國央行都在進行擺脫美元的嘗試。

深陷美歐製裁的俄羅斯一直在悄悄儲備黃金,試圖以此打破對美元的依賴。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近10年來,俄黃金持有量節節攀升,尤其是2018年。而據俄羅斯央行的最新數據,今年2月,俄黃金儲備量較1月增加了100萬盎司(大約28.35噸),為去年11月來買入黃金最多的一個月。

不止如此,4月2日,華爾街見聞援引《今日俄羅斯》的報導稱,多家俄羅斯銀行已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1

人民幣外儲佔比躋身前五

IMF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所有貨幣的外匯儲備總額增至11.4兆美元。這些外匯儲備不包括美聯儲持有的美元計價資產,如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此外,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降至6.62兆美元,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從去年9月底的61.9%下滑至61.7%,為連續第三個季度回落,並接近5年來最低。

而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升至20.7%,為2014年四季度以來最高;日元佔比從2014年的3.6%上升至2018年底的5.2%。

隨著2016年10月1日IMF將人民幣加入其貨幣籃子特別提款權(SDR),並將其提升為正式的全球儲備貨幣,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正逐步上升,2018年四季度達到1.89%,首次超過加元,躋身前五。

嘉盛集團特許金融分析師Matt Weller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攀升至創紀錄的1.89%,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近期全球央行的外匯配置變動。美元佔有的份額雖有下降,但依然大致處於40年區間的中間位置。

嘉盛集團亞洲首席技術策略師Kelvin Wong告訴記者,儘管美元在外匯儲備中佔比下降,但是暫時還不會削弱美元的影響力。大部分大宗商品,比如原油、銅、鐵礦石與黃金,都以美元計價。此外,全球發行的債券約40%的份額為美元債券。由此可見,美元在國際債券與商品市場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

俄多渠道弱化美元影響力

儘管美元主導地位在短時間內難以撼動,但自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來,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並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公信力備受爭議。

近幾年,各國紛紛開啟“去美元化”進程。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俄羅斯是主要推動者。

俄羅斯央行近年來通過拋美債、買黃金的方式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美元是有風險的,我們需要多樣化的貨幣支付方式,同時,美國的國家債務也對美元構成風險。”

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俄羅斯幾乎拋售了約85%的美債,從2018年1月的969億美元降至11月的128億美元。其中,去年3月至5月是俄羅斯拋售美債最猛烈的時期,累計拋售美債規模近810億美元。

為了平衡拋售的美債,俄羅斯央行通過買入黃金、人民幣和歐元來實現資產的多元化。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俄羅斯買入了274噸黃金,該數字佔全球央行增持總量的40%。

由於俄羅斯央行儲備變動的報告延遲6個月公布,4月1日,俄羅斯央行發布了其截至去年9月底的外匯儲備報告。其中,人民幣佔其外匯儲備的14.4%,高於上年同期的1%;美元佔比為22.6%,低於上年同期的46.2%;歐元的佔比從23.9%上升至32.1%。

去年10月,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在俄國家杜馬會議上指出,俄羅斯應當由美元結算轉向其他外幣結算,並且提出了俄羅斯經濟“去美元化”的三個主要方向。納比烏琳娜表示,“去美元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國際貿易中更多轉向由其他外幣進行結算;第二個主要方向是,弱化美元在各銀行儲備中的作用;第三個方向就是提升盧布作為本幣的吸引力,同時降低美元的吸引力。

對此,俄羅斯著手打造了自己的支付系統——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並向所有國際合作夥伴敞開門戶。另外,俄羅斯央行國際合作部外國監管機構關係管理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沙波瓦洛夫在3月底表示,目前已經有多家俄羅斯銀行接入人民幣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可促進中俄貿易結算服務便利化、簡單化。

3

多國構建獨立支付系統

除了俄羅斯,全球許多國家也開始構建獨立的支付系統,在去美元化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目前美元在所有外匯交易中佔比高達88%,也是原油、黃金、基本金屬、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結算貨幣,其中超過80%的原油都是以美元計價交易的。

而當下,各國在交易時基本都會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支付體系。

SWIFT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成立於1973年5月,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SWIFT會員為遍布200多個國家的上萬家金融機構,這些機構間每日有數以兆計的資金轉移。雖然SWIFT體系的管理者聲稱自身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但實際上,SWIFT體系被認為由美國控制。鑒於SWIFT系統在國際銀行間跨境匯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它經常被用來解決各種政治問題。美國曾強製利用SWIFT體系對他國進行製裁,要求SWIFT封鎖、限制受製裁國的美元交易。

去年12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項行動倡議——“朝著歐元更強的國際化地位前行”,計劃在能源、大宗商品、飛機製造等戰略性行業增加歐元使用,支持引導金融交易以歐元結算,鼓勵開發歐元支付系統,加強歐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作用,挑戰美元地位。

而中國目前在已經啟動並運營了CIPS的同時,還為人民幣和外幣交易建立了PVP(支付-支付)系統,不僅如此,中國還與近40個國家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

金磚國家也已著手建設成員國零售支付與匯款平台框架,擬建立統一的支付系統“金磚支付(BRICS Pay)”。未來將出現整合金磚各國支付系統的特別雲平台,連接這些支付系統的在線錢包以及類似Apple Pay的手機應用。下載該應用,用戶無論持何種貨幣,都可以在任何一個金磚國家購物。金磚五國可以借此用本國貨幣作為流通和支付工具進行對外結算。

此外,伊朗和俄羅斯展開了“石油換商品”協議,委內瑞拉也在推行包括人民幣、俄羅斯盧布和印度盧比等在內的全新國際支付體系。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創新陣容,形成“去美元化”的協同合力。

橡睿信息谘詢中心合夥人兼投資總監蔣舒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經濟的發展需要本位貨幣的出現,然而這個本位貨幣並不天然是美元,也可以是多種貨幣。充當本位貨幣的國家固然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貨幣國際化的收益,但是也因此承擔了很大的責任,否則就會喪失全球對它的信心。“去美元化” 趨勢雖然已經出現,但是絕非一個短期的過程,從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國際本位幣的歷史來看,儘管美國經濟總量早就超過英國,也還需要經歷二戰這樣的國際局勢劇烈變動,才完成了美元對於英鎊的超越,目前正在進行的去美元進程無疑也會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過程。

記者 李曦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