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月,賞佛教藝術大展,過與眾不同的文化春節

“敦煌不再遙遠——數字敦煌展走進河北”藝術大展

2019年1月12日,由河北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敦煌不再遙遠——走進河北”展覽在河北博物院盛大開幕。

此次展覽基於敦煌石窟學術研究,利用敦煌研究院近30年積累的敦煌石窟數字化成果,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價值,通過科技與藝術的深入融合,將展覽策劃、設計、呈現為原大洞窟複製、高保真壁畫精品、彩塑三維重建藝術複原、遺產地實景遠程傳輸、多媒體展演、分層壁畫立體呈現、互動體驗等七大板塊。

展覽時間:2019年1月10日~4月10日

展覽地點:河北博物院北區一層7、8號展廳

雪漠玲瓏——喜馬拉雅與蒙古珍品展

生活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地區的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廓爾喀、拉達克民眾,地緣鄰近,宗教信仰類同,相互間政治、軍事、宗教、貿易等方面的交流頗為頻密。18世紀以來,來自加德滿都谷地的尼瓦爾工匠,不僅為拉薩、日喀則的貴族製作日常、宗教用品,服務於官方僧俗機構,亦在這些地區開設自己的作坊。

本次展覽精選夢蝶軒及承訓堂珍藏喜馬拉雅、蒙古藏品400余項,全面展示蒙古和喜馬拉雅地區13世紀至20世紀造像、唐卡之外的絢爛繽紛的飾品及宗教用品。對金、銀、綠松石、珊瑚的極致崇尚,對頭部、頸部、腰部裝飾的特別關注,以及纍絲、鑲嵌等細金工藝的普遍使用,是兩地飾物的共同特徵。然而,喜馬拉雅地區飾品所體現的濃鬱的藏傳佛教、印度教元素,以及飾神若人、飾人若神的天人合一理念,卻成為信仰的重要載體,凸顯其地宗教與日常的水乳交融。飾為心聲,在五色眩目之餘,亦請凝神體味珍品背後那遙遠的大漠與雪域以及生活在那裡的人們。

展覽時間:2018年9月30日~2019年2月24日

展覽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

“蓮花與世相”水陸畫專題展

水陸畫,是伴隨佛教水陸法會而產生並發展起來的宗教文化遺產,它的影像內容主要依據水陸儀軌及民俗信仰進行繪製。水陸畫既反映三教合一的思想內容,又包含大量民間信仰的祈願需求。因此,水陸畫不僅是宗教美術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會風俗、生產生活、世態百相的一座寶庫。

山西古代宗教藝術,卓然於中國乃至世界藝林,自古而今,舉凡石刻龕窟、寺觀建築、碑碣經幢、壁畫彩塑,無不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精彩的美術遺產,水陸畫無疑是這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山西博物院現藏明清水陸畫四百餘幅,按類別釋道兼有,論質地絹紙皆備,尺寸不一,形製各異,是研究水陸畫藝術的重要資料。

本次展覽可分四部分,即明代寶寧寺水陸畫、太嶽區清康熙水陸畫、太嶽區水陸畫頁和太嶽區“牌位式”水陸畫。

展覽時間:2019年01月18日~4月18日

展覽地點:山西博物院四層書畫廳

藝海驪珠——田亦軍王玨捐贈壁畫暨緙絲藝術展

一次普通的旅行,著名收藏家田亦軍先生與夫人王玨女士,在晉北一條公路旁的舊貨棚裡,意外發現了一批殘破的寺觀壁畫。谘詢過相關文物保護法規之後,他們搶救性地收藏了這些瀕臨消亡的古代文化遺產。

44幅不完整的壁畫,總面積近300平方尺,內容涵蓋佛教的慈悲為懷與道家的睿智修行,以及民間的祈福與禳災等。繪畫藝術所表現的構思創意、風格技法與色彩渲染,直觀展示了明清時期山西北部燦爛的寺觀壁畫藝術的吉光片羽。

展覽時間:2019年01月27日~4月27日

展覽地點:山西博物院藝術中心一層

西藏古典生活美學展

“若你無意與作品朝夕相對,就不要收藏它。”

20世紀著名收藏家安思遠的這句話,被不少人奉為圭皋。它道出了收藏的本質:選擇一件美物,將其化作自己的生活。

此次“藏佛光——西藏古典生活美學展”所展出的,正是近30件值得朝夕相對的古典生活美物,它們源自藏地千百年的生活,闡釋了喜馬拉雅的獨特美學。

此次“藏佛光——西藏古典生活美學展”所展出的,正是近30件值得朝夕相對的古典生活美物,它們源自藏地千百年的生活,闡釋了喜馬拉雅的獨特美學。

展覽時間:2019年01月19日~2月20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徐匯區高安路30號醍醐藝術中心

丹青燦爛:青海唐卡藝術展

本次展覽將展出青海唐卡藝術作品近60件,展現了大日如來、不動明王、白財神、大威德金剛、白度母、財寶天王等佛教題材和形象。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是熱貢唐卡的發源地,境內隆務河流域的熱貢藝術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數百年來,這裡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被稱為“藏族畫家之鄉”。

青海唐卡藝術,被稱為熱貢唐卡,源於藏語音譯,意為卷軸畫。熱貢唐卡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1世紀,多以藏傳佛教、神話故事、史詩等為題材,採用工筆重彩繪製,色彩豔麗,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點。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展覽時間:2019年01月18日~3月17日

展覽地點:天津美術館一層一號展館

瓷國明珠:福建民俗博物館藏德化瓷展

本次展覽將展出福建民俗博物館收藏的逾100件德化窯瓷器,涵蓋人物塑像、陳設供器、文房雅玩、日用器皿等主要白瓷樣式。展品包括宋代影青花卉印盒、明末清初送子觀音像、清代青花人物盤和青花魚紋瓷碟,以及現代瓷雕藝術家何朝春製作的白瓷觀音等。

福建德化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瓷都」。德化窯起源於晚唐五代,宋元時期開始興起,以燒造青白瓷、醬釉瓷為主,器物經由泉州港銷往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

明代德化窯生產出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器,因其凝脂潤玉的質感,被歐洲人稱為「中國白」(Blanc de Chine)。清代德化品以燒製青花瓷、彩瓷為主,現代革新瓷品種則以玉紅瓷、玉白瓷最為知名。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14日~2019年2月末

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院一樓B座

移動的壁畫——甘肅河西水陸畫展

本次展覽的是甘肅文博機構珍藏的河西地區明清時期水陸畫精品,其繪製精美、色彩鮮豔、內容多樣,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展覽還對水陸法會的起源與發展、儀式與類型、內容與表現形式、藝術特徵與宗教思想等作了詳細介紹。透過這些精美的畫卷,觀眾可以領略中國古代民間工筆重彩的藝術殿堂、民眾奇幻瑰麗的信仰世界。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15日~2019年2月15日

展覽地點: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一層臨展廳

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

展覽共分為四大部分,包括“偉大的海”——文明交匯的地中海,“四方之王”——兩河流域與伊朗地區,“宙斯?佛陀”——文明交融的中亞與印度,“東土驚鴻”——絲路東端的景象,為觀眾呈現不同地區的文明和最早發現。

此次展覽展出了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收藏的200件(套)藏品和1件國博館藏唐代黃釉駱駝俑。通過古代文物與當代藝術創作結合的方式,講述了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8世紀之間,歐亞大陸圍繞陸上絲綢之路上演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展現了古代絲綢之路上各文明間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互鑒。為今天建構“人類文明共同體”提供了歷史鏡鑒和啟示。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27日~2019年2月14日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6展廳

煌煌?巨唐——七至九世紀的唐代物質與器用

本次展覽展出169件(套)華美珍貴的大唐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件,並有數十件文物是首次展出。

以“大歷史觀”和“以物證史”的概念建構,共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河山萬裡”,展現錦繡山河作為國家的屏障,為大唐帶來了的物阜民豐、百姓安樂;第二單元“政通國泰”,展現唐朝制度自信,先進的制度保障唐代人才濟濟,讓人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十足;第三單元“梵唄佛光”,展現唐代佛教大發展時期,佛教藝術的成就和對社會各個生活層面的影響;第四單元“城坊百業”,展現唐代農業、商業和手工業全面發展的繁榮景象;第五單元“四海升平”,匯聚中西風格器物,從世界視角展示四儀來朝的開放氣度。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8日~2019年4月7日

展覽地點: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第二專題展廳

“絲路敦煌?幸福生存”文化藝術展

本次展覽是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展覽館的開館之展,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敦煌文化為亮點,生動展現古今文明與文化交流,全新解讀文化傳承與幸福生存的含義。展覽將結合文物實物展示與高科技互動、虛擬現實等形式,揭開敦煌神秘瑰麗的面紗,為觀眾提供一場震撼的“浸入式”觀展體驗。

展覽展出莫高窟第220、285窟及榆林窟第29窟等3個原大複製洞窟,通過等比例全息技術再現涅槃佛和千手千眼觀音等莫高窟代表性塑像。同時展出甘肅省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清水縣博物館、靈台縣博物館等甘肅省7個文物收藏部門精品文物106件,其中一級文物36件(套)、二級文物48件(套)、三級文物8件(套),一級文物比例超過30%,珍貴文物比例高達86%,是歷年來甘肅省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一級文物和珍貴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

展覽時間:2018年4月28日~2019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上海中心大廈展覽館

“翟門生的世界——絲綢之路上的使者”特展

本次特展分為三個單元:“笑問客從何處來——翟門生的故鄉”“金樽美酒醉他鄉——翟門生在中原”“此心安處是吾鄉——翟門生的歸宿”,共展出翟門生相關文物和拓片共一百多件(套),包括“翟門生”的圍屏石床、粟特人使用過的絲綢之路沿線的古國錢幣、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像造像、各式陶俑等精美文物。

這些文物印證了烏茲別克阿姆河流域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華夏友好往來的歷史史實,複原、恢復和重新勾勒出翟國在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地位。

展覽時間:2018年5月18日~2019年5月17日

展覽地點:南山博物館三層四號專題展廳

“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特展

十六國至五代的中古時期,由於供奉和禮拜之需,金銅鑄像蔚然成風、綿延不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金銅造像藝術。漢傳佛教金銅造像,作為中國佛教造像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南北朝的繁榮、隋唐的鼎盛、五代吳越的中興三個重要階段,時代特色明顯,發展脈絡清晰。

展覽以中國境內十四個省市區出土的十六國至宋初吳越國時期的金銅造像為重點,意在展示兩千年來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佛教的基本面貌以及浙江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力,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29日~2019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下一層

塵外千年:定州靜志寺、淨眾院塔基地宮文物展

本次展覽是“京津冀歷史文化聯展”的第三期,將展出定州博物館收藏的104件文物,其中包括23件國家一級文物,大部分為首次在北京公開展出,介紹定州靜志寺、淨眾院兩座塔基地宮的千年歷史。

定州位於石家莊東北,自古以來就是北方重鎮,被稱為“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定州靜志寺塔地宮系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興建,內藏自北魏至宋歷代遞藏供養舍利及遺物。淨眾院地宮建於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其中遺物多當時製造。

展覽時間:2018年11月16日~2019年2月24日

展覽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

覺盛上人770年忌 - 鐮倉時代的唐招提寺與戒律複興

覺盛(Kakujo)上人是日本鐮倉時代中期(12世紀~13世紀)的律宗僧侶,寬元二年(1244)入奈良唐招提寺,致力於律學的複興,被認為是唐招提寺和戒律的複興之祖,諡號大悲菩薩。

直到今天,唐招提寺也在每年的覺盛上人忌日(五月十九日)舉辦中興忌梵綱會,而2019年是覺盛上人逝世770周年。本展通過唐招提寺代代相傳的珍貴藏品,介紹覺盛上人生平的同時還會涉及活躍在他前後的幾位高僧,呈現鐮倉時代的唐招提寺與戒律複興。

展覽時間:2019年2月8日~3月14日

展覽地點:奈良國立博物館西新館

下一站涅槃:佛教主題展

本次展覽將展出約100件文物,輔以大量照片和文獻,大多數為首次公開展出。展覽將全面回顧佛教自公元前6世紀創立迄今的傳播與發展,介紹佛教的教義、宗派、重要人物、儀式法器和術語等。

最重要的展品之一是博物館收藏的一尊明永樂時期銅鎏金多羅菩薩(Tara),掃描顯示雕像的內部為中空結構,胎內裝藏有經卷和各種法器,代表著對菩薩的供養。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13日~2019年3月31日

展覽地點:蘇黎世裡特貝爾格博物館

無盡的生命?佛陀展

佛學思想,可蘊藏於諸多藝術表現形式。但通過科技驅動裝置來體現的,算是相當另類。然而,宮島達男做到了,並且十分深刻。宮島達男的新展覽《無盡的生命?佛陀》自新年起在紐約Lisson畫廊開展,這也是其在這座城市的首次個展。

五件展品,全部由紅色LED燈構成,每個燈顯示一個數字,從9至1依次遞減呈現。五部作品的理念來自《妙法蓮花經》中的一個傳說。當佛陀被問及,十大弟子未來誰可繼承衣缽,佛陀並未指向其中一位,而是無量千兆菩薩摩訶薩。

在宮島達男看來,佛陀想表達的是,佛法之力屬於眾生,且整體永遠要比部分強大。

展覽時間:2019年1月11日~2月16日

展覽地點:美國紐約Lisson畫廊

遇見佛陀:亞洲藝術作品展

本次展覽展出了250件來自阿富汗、印度、尼泊爾、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區的佛教藝術品。一部半環繞式電影與一間藏傳佛教神龕房間裡,為您展現佛教藝術品的宗教用途和美學概念。

展覽時間:2018年10月14日~2020年11月29日

展覽地點:美國華盛頓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大高麗918?2018:輝煌的挑戰

佛教是高麗時期的國家級宗教,也是當時人們思想、生活、精神的中心。本次展覽將通過高麗佛像、佛畫、大藏經等展品,為大家展示燦爛的佛教文化。

展覽時間:2018年12月4日~2019年3月3日

展覽地點: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企劃展示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