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育部:嚴禁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這個周末,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各種“喜報”刷了屏?

6月22日,各省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各種“第一”各種“新高”也隨之而出。儘管今年5月8日在教育部部署2018年高考安全工作時,陳寶生部長強調: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但即便三令五申,狀元一詞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依舊是一種金燦燦的榮譽象徵,是令人難以捨棄的光環。

狀元崇拜誤導著公眾的教育價值觀,也強化了應試之風,助長著中小學教育的功利化、商業化。“減負”空喊口號多年卻遲遲沒有改觀,也與狀元崇拜難脫乾系。

而這本質上,是一種全民的教育焦慮。

當然,各種“喜報”之間,校長派也看到了一股“清流”。

昨天,北京市十所中學針對網上流傳的 “2018年北京高考理科平均分前十名學校”,發布聯合聲明:不炒作高考狀元,不炒作高考排名。

為何屢禁不止?

怎樣的教育政績觀造就了這樣的局面?

教育是在“育人”還是在“育分”?

近日,當代教育名家、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發表了文章《為全民教育焦慮“降降溫”》,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讓您對“高考升學率”、“教育焦慮”有更深刻的思考。

《為全民教育焦慮“降降溫”》

一、教育焦慮,似乎沒有哪個家庭能幸免

教育是社會公平的基石。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寄托著每個家庭的希望!

教育本來是讓每個家庭充滿希望和幸福的美好事業,無奈今天卻讓讓無數家庭陷入了日益嚴重的焦慮之中,幾乎無一家庭能夠得以幸免。

1.對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

在“微信”圈中,常常會收到這樣的調侃圖片:熟睡的嬰兒,身邊放著一張紙條,上面書寫著“離高考還有多少天”的警示。看後,你會會心的一笑,但這一笑背後又浸透著多少家庭的苦澀,對子女未來命運的那種捉摸不定的無名的焦慮,那種從小就要把孩子們投入到殘酷的升學競爭中去的無奈……

2. “擇校”焦慮

多年來,為了搶佔一個好的學位,好的“學區房”年年漲價。在首都北京,動輒十幾萬、二十幾萬、甚至炒到三十幾萬元一個平米。對此,似乎人們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這都是“擇校”惹的禍!

這幾年,北京又出現了新名詞,叫“佔坑班”。怎麽佔?義務教育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明的不行,咱就通過站在公辦學校後面的民校招生,民校又通過站在它背後的培訓機構進行提前教學。你想上名校嗎?就先上培訓機構接受高價培訓吧!

其實,這種通過所謂“佔坑”來搶奪名校學位的現象,正在向全國許多地方蔓延。

今天有多少家庭不得不為——

上一所好的幼稚園,焦慮!

上一所好的小學,焦慮!

上一所好的初中,焦慮!

上一所好的高中,焦慮!

3. 上課外班焦慮

中國人製造了一個特別讓國人焦慮不安的口號,叫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啊,有哪個家庭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就是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口號,讓多少家長陷入了讓孩子們比著報課外班的焦慮之中。你家孩子上了,我家孩子不上不就吃虧嗎?你怕吃虧,我怕吃虧,那最好的選擇,就是讓孩子多報班、多跑路、多辛苦啦!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開始“搶跑”。你搶跑,我搶跑,那就看誰家的孩子“抗折騰”、“抗揉搓”啦!

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調查發現:周一至周四,家長給孩子布置額外作業的佔到61.7%,雙休日布置作業的佔到75.5%。周一至周四,晚上開始參加培訓的佔50.0%,甚至20.1%的學生參加2個以上的補習班。周五至周末,沒有參加培訓的僅8.8%,參加2個班以上的70.9%,3個班以上的佔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學參加5個班以上。

在田徑場上,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有一個統一的起跑線,統一的起跑令,誰要提前搶跑,就要取消參賽資格。可是,在通過上課外班這種“搶跑”行為搶佔優質教育資源方面,又有誰能夠取消搶跑者的資格呢!

課外培訓市場日益火爆,家長們因課外教育而產生的焦慮高燒不退!

4.日常考試焦慮

大家都知道,高中學生苦,高中學生各個學科都有月考、段考、期中考、期末考;到了高三,還有什麽一摸二摸三摸。可悲可憐的是,這種考試周期,在不少地方已經向小學、初中延伸,小學生也搞什麽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而且,凡考試就要排名,就要通知學生家長。由此,家長和孩子的周期性考試焦慮,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

我們的教育,那裡是在“育人”,是在赤裸裸的“育分”。說到底,一切都是在圍繞考試和升學轉。

5. 家庭教育經濟負擔焦慮

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調查表明,2017年,全國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階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為8143元,其中農村3936元,城鎮1.01萬元。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全國平均為6556元,農村為3155元,城鎮為8105元;小學階段全國平均為6583元,農村為2758元,城鎮為8573元;初中階段全國平均為8991元,農村為4466元,城鎮為1.1萬元;普通高中全國平均為1.69萬元,農村為1.22萬元,城鎮為1.82萬元。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全國家庭生均教育支出負擔率為13.2%,其中農村為10.6%,城鎮為14.3%。分學段來看,學前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7%,農村為8.4%,城鎮為11.7%;小學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0.4%,農村為7.5%,城鎮為11.9%;初中階段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5.2%,農村為13.6%,城鎮為16%;高中階段,普通高中生均家庭教育負擔率為26.7%,農村為30.9%,城鎮為25.6%。

越來越沉重的家庭教育經濟負擔,成為年輕夫婦們生活中一個難言輕鬆的一個話題!

6.孩子負擔過重的焦慮

據研究,在2012年的PISA測試中,我國參加測試的省份學生報告的平均每周課外學習時間13.8小時,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輔導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學習時間達17小時左右,遠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7.8小時。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課題發現,與2005年相比,2015年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大幅度增長,學生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0.8小時,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2.1小時,是2005年的3倍。

一方面,家長們再拚命地通過各種方式加重學生的課內外負擔,另一方面,全社會又深深地擔憂孩子負擔過重帶來的各種嚴重後果。

焦慮,焦慮,焦慮……

教育,儼然已成為影響全民身心健康、影響家庭和諧幸福的最大的民生問題。2017年12月發布的《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陪寫作業”已成為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也成為親子關係最大“殺手”,75.9%中國家長和孩子因寫作業發生過矛盾。

二、教育焦慮,是如何讓每個家庭“病魔”纏身的

1、一個被誤讀的思想

長期以來,人們都堅信“知識決定命運”。這是哲學家培根的名言。那麽,要改變命運,就要獲得知識;要獲得知識,就要上學;要更好地獲得知識,就要“上好學”。而所謂“好學校”,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由此,每個家庭都陷入了千方百計地去搶佔一個所謂的“好學位”的教育焦慮之中。

2、一個已被時代揚棄的口號

1977年,恢復高考。那是在國民經濟百廢待興、人才極其匱乏的背景下。那時候,入了大學門,就意味著有了鐵飯碗,因為國家“給戶口”、“給編制”、“給工作崗位”,對於那些父輩們長期以來從事著“面對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家庭來講,當然是改變命運了。因此,一時間,“高考決定命運”這句口號,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大地唱響。

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畢業生包分配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才能就業。高考直接決定命運的時代很快就終結了!

但是,人們仍然認為,上一般大學不行,上好大學行,上專科不行上本科行,上本科不行上重點本科、上一本、上北大清華行!如此,誰都想攀上高等學校金字塔的那個塔尖上去,每個家庭都陷入了考大學、考好大學的焦慮之中。

3、一個日益扭曲的教育政績觀

一個地方、一個政府,辦教育到底為了什麽?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多年來各級政府官員掛在嘴上、寫在報告上的一個重要理念。但這個理念到了現實中,就直接變成 了追求中考、高考升學率,“人民滿意的教育”與升學率之間劃成了等號。

而這裡的“升學率”,自然是重點學校的升學率。就高中階段教育來講,它講的不是普及率,不是全口徑的包括中等職業教育的升學率,而是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就高等教育來講,它不看考入高職高專的升學率,甚至不看本科的升學率,要看考入一本的升學率;有些地方甚至不看一本的升學率,要看升入北大清華的升學率……

在這樣的教育政績觀導向下,全社會只有少數家庭、少數孩子是成功的,大多數都成了失敗者。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些沒有進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看客家庭”,儘管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是這場升學競爭大宴的“看客”,不但沒有反思在這場競爭中,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得到了什麽,而且還起勁地為這場競爭叫好!在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考核滿意度評價中,毫不猶豫地投下自己滿意的一票!

我們之所說,這種教育政績觀是扭曲的,關鍵是,這種以升學率為本位的教育政績觀,日益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三、教育焦慮:都是極端功利主義教育惹的禍

教育焦慮,說到底,是對於孩子未來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關切帶來的一種不確定性的情緒反應。導致這種生理性焦慮甚至病理性的焦慮的根本原因,歸根到底是家長對教育和教育規律的認知不科學。或許可以說,全國需要一場教育科學的啟蒙!

《華嚴經》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要走出極端功利主義教育的陷阱,必須讓教育回歸初心,就是要回歸教育本初的功能、價值和規律。

1.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擇校”是當前每個家庭陷入教育焦慮的一個重要方面。選擇一所好的學校讓孩子前往讀書,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造成擇校的原因很多,關鍵的就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應當承認,進入新世紀以來,各級政府圍繞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可以說,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別,正在日益得到縮小。

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兒童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與其在擇校方面陷入教育焦慮而不能自拔,不如通過學校、家庭與社會共同努力,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種適合的教育。在這方面,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大有可為。

2.不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

現在,從整體上講,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龍必切,學校與家庭在教育方面,不斷給孩子加班加點;另一方面,又為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而深感憂慮。

不要忘記,我們讓孩子接受教育,其本心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社會化成熟,是為了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一切教育都應該以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前提,更不能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追求考試分數和升學成績

3.尊重教育和兒童成長規律

教育是有規律的,兒童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能不承認,人的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是教育的規律,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兒童的成長規律。全球PISA測試中,上海的經驗告訴人們,每周超過10小時之後的作業,付出的時間與學業的進步成負相關,也就是說花的時間越多,學習效果反而不好。山東省高中教育品質綜合監測的結果表明,高中學生睡眠時間達到8個小時以上的學生,其學業成績是最好的。

4. 喚醒兒童內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

人有兩種力量,是作為一個人必須全力呵護、培育、弘揚的力量:一種是與自身、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力量,這就是人的向善的力量;一種是改造自我、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力量,這就是人的向上的力量。

要讓我們的孩子走得好、走得快、走得長遠,學校教育必須給予兒童這兩種力量。喚醒兒童內在的向善和向上的力量,這是學校教育的天職,也是教育最偉大、最神聖的使命。

5. 培育就業創業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個人,從幼稚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再到研究生教育,不管讀多長時間,終究要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也就是說,到學校讀書,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學校教育造就自己進入社會就業創業和幸福生活的能力。這是一個人接受學校教育的終極價值。

四、為教育焦慮降溫:從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開始

在這個高考季,為教育降溫,不妨先從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開始。

我是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的推動者。有人說,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你能管得住嗎?你不給數據盤,人家自己統計、自己算嗎?有人說,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你讓不讓宣傳,不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嗎?有人說,農民種莊稼,這一年下來還要算算收成,我們三年教育下來,校長、老師們拚死拚活的,還不能攏個數,總結個成績嗎?

這一切,從其本來的意義上講,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我之所以懇切希望全社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停止以任何方式宣傳、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這是因為——

我迫切地期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逐步為降低各級政府官員的教育政績觀焦慮創造條件。全社會如果那麽起勁地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客觀上揭開的是各地的“教育面子”,其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它必須會挑動各級政府的日益激烈地追求高考升學率的那根神經,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路線上越走越遠。如此,教育的環境會更加扭曲,教育會離我們的初心越來越遠!

我迫切地期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為各個高中學校逐步回歸教育本質創造良好的環境。讓這個日益喧囂的高中教育喘口氣、緩緩勁,讓一點清新的空氣擠進來,給那些已經麻木了的教育靈魂一個慢慢甦醒的機會。

我們迫切地希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給每個家庭創造一個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孩子的成長之路、教育之路如何才能走得更好? 讓家長們逐步冷靜地去對待教育、對待自己的孩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接受健康的教育,創造更好的環境。

我們迫切地希望,通過停止炒作高考狀元和高考升學率,給全社會創造一個能靜下心來,更好地思考教育、反思教育、對待教育的機會……

五、讓每個孩子自信地邁進大學之門

對於參加高考的每個孩子來講,高考不是決定誰進入天堂,誰進入地獄岔路口。高考只是考生們選擇什麽樣的高等教育學習之路的分發器。高考沒有失敗者,高考人人都是成功者,每一個孩子都有大學上。不是進入哪個大學就決定命運,而是學習決定命運,大學幾年如何生活、如何學習決定命運,沒有一個人是進了大學門就決定了你的命運。它決定的不是你的命運,決定的是你要經歷什麽樣的大學教育生活。在這裡,我們要大聲地告訴全社會:學習決定命運,而不是高考決定命運!

天生我材必有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在這個高考季,我們要讓每個家庭都看到希望,讓每個孩子對自己未來的高等學校學習生活都充滿自信。

每個考生都要珍惜青春年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希望每個參加高考的學生認真反思自己的人生路線,不負青春年華,認真思考未來的人生之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