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小的手套對於文物有大大的意義?跟博小二一起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接觸文物時,戴手套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方式。但是,對於「什麽時候應該戴手套」、「戴哪種手套」、「能不能不戴手套」這類細節問題,卻似乎沒有規範可循。手套雖小,意義重大。本期內容就整理有關的國際經驗,分享給收藏、展覽或運輸等領域的朋友們參考。

手套保護文物,也保護你

人的皮膚覆蓋著油脂、汙垢、鹽分和汗水等殘留物,這些成分會腐蝕、磨損和汙染文物。戴手套能夠有效隔絕這類傷害,起到保護作品的作用。

同時也不要忘記,文物也可能威脅到人的安全。比如文物進行噴霧消毒或甲醛熏蒸殺菌殺蟲後,有害的化學物質可能殘留。有些文物的表面則有尖銳的凸起或毛刺,可能刺破或劃傷皮膚。

“因此,手套在文物和人之間建立了一道屏障,

是一種雙向保護工具。”

不同種類的手套和用途

手套有多種類型,每種手套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文物和場景。

1、純棉白手套

純棉白手套(Cotton White Gloves)可能是文博界最常見的手套了。純棉手套的優點很多,比如性質穩定、無指紋殘留、可反覆使用等。一說到戴手套,默認指的就是這種。

但是,棉手套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使用時要注意。比如:

不能隔絕手上的水分、汗液和油脂,器物體表的化學物質也會滲透回來,造成雙向傷害;

容易沾水和吸灰,如果不及時清潔或清潔不徹底,會造成二次汙染;

棉線可能掛住作品表面的細微凸起(比如青銅器的鏽面、木器的毛刺等),質量不佳的棉紗會掉落線頭,殘留到器物表面;

易磨損變形,影響抓握準確性;

摩擦力不足,持拿器物容易打滑脫落。

2、無粉丁腈手套

丁腈(音:京)是一種合成材料,性質穩定、不易老化變脆、彈韌防滑、不吸水吸油、無殘留、隔絕性好,在電子、醫院、食品、家政等行業使用非常廣泛。丁腈手套有無粉和有粉兩種,一次性無粉丁腈(Powder-Free Nitrile)手套對包括相片、金屬、有機物等敏感材質在內的絕大多數文物和藝術品無害,又可以杜絕二次汙染,現已逐漸替代純棉白手套,成為國際文博行業的首選手套。

佩戴丁腈手套安裝作品@uovo.art

佩戴丁腈手套持拿對照片等敏感材料@網絡圖

要注意,丁腈材質也有弱點,比如:

含硫催化的丁腈可能引發銀等活躍金屬的氧化。可以考慮無硫催化的丁腈材質;

不適用於貼合度要求較高的精細工作;

避免與酮類、氧化酸類及含氮有機物接觸;

丁腈過敏者慎用。

3、工作手套

工作手套(Working Gloves),也稱勞保手套,是一類特殊的作業工具。工作手套通常由皮革製成,穿戴舒適,抓握準確,隔熱絕緣,堅固耐用。專業的工作手套還摻雜緩衝材料、防油塗層、防滑觸點等綜合材料,以適應更廣泛的用途。

工作手套對人的保護性更好@網絡圖

工作手套在文物運輸領域十分常見。對大型雕塑、古董家具等沉重的作品,工作手套能夠提供更強的摩擦力以防滑脫。徒手裝卸板條箱等粗糙物體表面時,工作手套也能對作業人員提供更好的防護。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乾淨,以免汙染。

運輸技師佩戴工作手套@網絡圖

4、其他材質手套

除上述三種常見手套外,乙烯基(Vinyl)、橡膠(Rubber)或乳膠(Latex)等材質的手套也比較常見。但是,這些材料相對容易老化開裂掉落碎屑,對油脂及有機溶劑敏感,還可能引起過敏。因此一般作為丁腈手套的備品,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手套實用小貼士 TOP 10

1、默認使用丁腈手套來操作各類作品,而不是純棉手套;

2、注意手套的厚度和靈活性的平衡。較厚的手套保護性更好,但也更笨拙;

3、在接觸化學品或不明液體時,請使用重型、較厚的工作手套;

4、查看生產標簽,確認是否防止特定的有害物質;

5、手套要乾淨,尺寸合適;

6、特別珍貴的文物,可能要戴兩層不同材料的手套,以提高安全性;

7、沒有一種手套是絕對萬能的。無論佩戴什麽類型的手套,在接觸文物前,都要仔細檢查作品的狀況,根據實況選擇更合適的手套;

8、接觸文物前,要仔細檢查手套的潔淨程度和完整性,髒汙和破損的棄之不用;

9、並非所有情況都必須戴手套。持拿較薄的紙張、翻閱古籍手稿等精細操作場合,戴上手套會降低觸覺靈敏度,反而會增加危險;

10、裸手接觸作品時,一定要洗淨雙手、充分乾燥,且不能塗抹指甲油、護手霜等化學品。移動多件作品時,每件作品中間應該停頓,重新洗手乾燥才能繼續;

2005年的IFLA學刊就提出,

觸摸手稿時不一定要佩戴白手套

·END·

文 字|夏公小正

轉 自|藝術怎樣管

排 版|王 鑫

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博展聯盟觀點或立場。本文僅用作交流學習使用,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文章發表後的30日內與博展聯盟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