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為什麽一次又一次走進名創優品?

邦哥推薦:

名創優品在短短五年之間,全球門市數就擴張至2600家,平均每月開出80-100家門市。營收增長也相當快,四年時間就從2014年的20億元突破到2017年的120億元。

真金白銀的數據直白地反映出名創優品這類“新十元店”的受歡迎程度。而本文進一步分析了這類品牌對於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所在。

本文授權自:DT財經,作者:羅鈺婧,編輯:唐也欽,設計:鄒磊

近來,名創優品總是在DT君眼前晃來晃去,頗具存在感。

逛商場時不時會遇到這家店,明明進門前沒啥想買,溜達一圈後總忍不住挑幾樣帶回家。DT君小範圍調研一圈,常在名創優品順手帶貨的朋友不在少數。而在年輕人扎堆、打著“美好生活”標簽的APP上,名創優品也聲量不小:小紅書相關筆記數量超過8萬,抖音上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1.5億。

(插縫聲明,沒收錢)

新“十元店”有怎樣的經營哲學?

說到名創優品,就不得不提無印良品。兩個品牌名字畫風相似,都在販賣生活用品,前者常常被形容為後者的降級山寨版。

比較兩者之間的同與不同,或許更能讓我們理解名創優品們到底有什麽樣的魔力。

DT君采集了名創優品和無印良品官網在售商品的信息,發現名創優品的產品類別覆蓋度絲毫不輸無印良品,不過在各個品類上的產品數量還是遠遠不及無印良品。

尤其是更能體現設計感的產品差距更大,無印良品的文具產品數量是名創優品的18倍,T恤、床品等產品也拉開不少,開發實力的差異可見一斑。不過,DT君特別注意到,在美妝和餐廚這兩類工具型產品開發上,名創優品並沒有落下。

此外,兩個品牌最大的差別是價格。名創優品店內,除床品和箱包,其他品類均價都在50元以內,文具、美妝、襪子等產品價格偏低,撐起了“十元店”的定位。除了箱包、家電、T恤和床品等,名創優品在實用性較高的收納和餐廚品類上也壓低了不少價格。

再對比門市。線下門市的分布情況並不讓人意外,名創優品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我們采集了高德地圖的數據,發現名創優品的門市數量有1700多家,約為無印良品的5倍。

只是,看門市站位質量,無印良品竟然也沒啥優勢。鏡頭拉近到城市內部,以兩者店鋪數量最多的北京為例,無印良品的店面基本都分布在核心城區地鐵站周圍,人流密集、資源豐富。而在這些無印良品附近,往往還有開在商場裡的名創優品。

是的,這家“十元店”不是開在商場,就開在人來人往的商業街。DT君數了數,光是東三環至東四環之間的繁華地帶,名創優品就有7家店,開在富力廣場、合生匯這樣的購物中心裡,實在與我們童年記憶中的十元店、精品店相去甚遠。

通過與無印良品的對比,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名創優品有這些特點:

? 品類齊全但樣式不多,不管是產品開發還是價格優勢,都主要著力於日常實用工具型產品;

? 雖然價格低廉,但對門市選址、裝修、燈光等有要求,線下形象並不顯得low;

? 門市分布遍布各種人流高地,覆蓋下班回家、周末閑逛、商場掃貨等各種場景。

雜貨的生意裡,品牌溢價可能沒那麽靈

消費者對這一套有多買單呢?

DT君采集了高德及微博上約2萬條關於名創優品和無印良品的評論,分析大家在提及這兩個品牌時的情緒和內容。

從情感分析來看,名創優品的相關評論中積極情緒佔比明顯更高,而無印良品的消極情緒佔比接近名創優品的2倍。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名創優品收獲了更大比例的認可和喜愛。

把評論內容的關鍵詞拉出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無印良品獲得更多消極反饋的答案。

大家對於兩個品牌的評價內容有很多相似之處,“喜歡”、“不錯”、“齊全”、“環境”等聲量在兩邊都挺大,貨品豐富、環境乾淨明亮都是年輕人熱愛這類店鋪的理由。

兩個品牌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價格,名創優品收獲了“實惠”、“性價比”、“便宜”、“十元”等關鍵詞,而無印良品則對應“價格”、“小貴”、“品質”等內容。

有趣的是,不少評論在提及名創優品的同時也會帶到無印良品,DT君隨意查看了幾條:“無印良品的化妝品專用包放不下這些東西,就去名創優品買了這個”、“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都消費了點”、“名創優品的瓶罐真的超級像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名創優品的收納盒太好用了”、“牆裂推薦名創優品家的頸枕,竟然和無印良品的感覺差不多”……

這表明,在不少人眼中,兩者存在很強的可比性,甚至存在相互替代的關係——從情緒偏向來看,更加高端大氣的品牌形象撐起來的溢價並不那麽討巧,實惠與性價比反而更勝一籌。

如果回顧無印良品在日本的發家史,就更能理解它在中國沒有打開太大局面的原因。無印良品創立之初,便意圖將“低價”和“高質量”結合起來,商品開發的價值觀是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優質的商品,這也讓TA在日本發展迅速。

無印良品在中國高端路線的失敗,與眾多“新十元店”的備受青睞,都指向這樣一個現實,日用品和雜貨的生意裡,大部分普通消費者對於品牌溢價的接受空間並沒有那麽大。

資本也看好新“十元店”們的未來

真金白銀的數據更直接地反映出新十元店的受歡迎程度。

名創優品在短短五年之間,全球門市數就擴張至2600家,平均每月開出80-100家門市。營收增長也相當快,四年時間就從2014年的20億元突破到2017年的120億元。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表示:一款杯子一年就能賺一千萬。

嗅覺靈敏的資本也用錢投票,表達了對高性價比雜貨店的看好。2018年5月,NOME獲得1.8億元A+輪融資,同年9月,名創優品獲得騰訊10億元的戰略融資。更不用說,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等也大舉進入這一行當。

市場對照顧到生活細節的十元店追逐可見一斑。

“十元店”low麽?關於消費升級的一些迷思

一邊哄搶各類高溢價的網紅產品,一邊感歎被賦予消費降級內涵的名創優品真香——這讓DT君一時有些困惑,年輕人的消費世界到底在升級還是降級?大家更理性了,還是更狂熱了?

再仔細想想,這事兒其實並不難理解。代際更迭帶來的消費變化,並不只擁有一個內涵,消費升級也不是單指消費金額升高、追求高品質、認同品牌溢價。

峰瑞資本黃海早前總結了日本消費升級方面的規律,很巧,跟我們對當前消費社會的觀察不謀而合,在這裡特別引用:

?本土化,日本社會受西方影響很深,但從1970年代開始大量本土品牌湧現,它們在與國家大牌的較量中勝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個人化,消費部門從家庭變為個體,消費風格從追求一致到彰顯自我,便利店興起;

?“更好更便宜”,消費者對於商品的價值與價格判斷力增強,供應鏈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環節縮短,消費品的性價比增高;

?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和感性訴求,慢慢轉變成社會消費的主導性力量。

DT君過去幾年跟蹤了很多熱門品類,一方面,網紅品類接受著年輕人樂此不疲的打卡,星巴克依舊擁有眾多擁躉,故宮等IP成為流量巨星,進口貓糧銷量持續上漲,品牌、文化、新奇、陪伴都能在年輕人這裡斬獲一波高溢價;另一方面,優衣庫連年霸佔服裝銷量前列,宜家和小米填滿年輕人的家,名創優品們的門市裡熙熙攘攘,高性價比獲得最樸實的投票。

總結起來就是,代表面子的符號價值和代表裡子的質優價廉,成為打動年輕消費者的最大要素,前者代表生活所需的情感和儀式感,後者代表腳踏實地的物質生活。

靠著名創優品的趴趴熊,連著小米wifi的網,喝著星巴克的咖啡,把玩著故宮的口紅……這個場景並不違和。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