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德月下追“韓信”!俘虜月薪80大洋,紅軍從此有電台

作者:槍騎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通訊,是古往今來軍隊作戰取勝的重要先決條件,現代化程度越高的戰爭,信息通訊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大。

無線電台自十九世紀末發明問世以來,立刻就成為戰爭中至關重要的“法寶”“利器”,受到各國軍隊重視。晚清的北洋軍隊就正式設立了無線電通訊部隊。民國軍閥混戰,稍有實力的軍閥都會千方百計搞一部無線電台,並高薪聘請“千里眼順風耳”的電台人員。

工農紅軍隊伍裡,也有許多黃埔軍校畢業的指揮員,他們深知無線電台的重要性,所以也一直渴望擁有一部電台。只是這個願望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來說是一個奢望,即便花大價錢買來通訊器材,往往也因缺少專業人才,無法讓這些“寶貝疙瘩”發揮作用。

絕大多數文盲出身的紅軍戰士們,更是不知道世界上還能有這樣神奇的“寶貝”,以至於他們即使親手繳獲了這樣的寶貝,也鬧出“有眼不識金鑲玉”的笑話。紅軍的高層指揮員對電台人才太渴求,幾乎珍視到視之如“韓信”的地步,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有趣故事。

1930年12月30日,紅軍第一次反“圍剿”戰爭中,紅軍全殲蔣軍第18師,繳獲大量武器和物資,戰士們打掃戰場,將繳獲的戰利品堆積擺放在一處寬敞的草地上。各種各樣的戰利品讓人看了心花怒放,大多數貧苦農民出身的青年戰士們,像好奇的大孩子進城逛廟會一樣,三五成群看熱鬧。

琳琅滿目的戰利品中,幾件擺在一起的怪東西引起戰士注意。它們個頭都不大,兩個像“酒壇子”一樣的東西,用幾根“皮繩子”(電線)連著另外三個物件,一個像個大鐵疙瘩,另兩個一個是四四方方的木匣子,一個則是個木匣子。

那些槍呀,炮啊,即便是戰士們沒見過沒用過的型號,一看也知道是什麽東西,可是這一堆東西戰士們誰也沒見過,不知道做什麽用。

青年人聯想力豐富,有人覺得那兩個壇子就是酒壇子,不禁罵道:這些壞蛋,打仗還不忘帶著酒壇子,咱們把它砸了吧!

於是,戰士們七手八腳就一通砸,砸爛了那壇子,卻聞不到酒香,相反是一股說不出的酸臭辛辣味。

這些小戰士像一群惡作劇的大男孩,搞了一個,興趣不減,又搞起那個鐵疙瘩和鐵匣子,索性也都砸了稀巴爛。

最後,又想砸那個木匣子時,一個班長多了個心眼,捧起來聽了聽,竟然聽見裡面絲絲啦啦有“怪聲音”,班長這才意識到重要性,上報了軍部。事後他們才知道,那兩個酒壇子原來是硫酸蓄電池,鐵疙瘩是汽油發動機,鐵匣子則是發報機,木匣子是收報機。被砸了之後,只剩下半部電台。

好在紅軍在此戰中還俘獲了16個電台人員,隨著半部電台一起送到軍部,軍部一聽繳獲俘虜了敵軍電台,朱德非常重視,親自來見這些人,給他們曉明大義,希望他們棄暗投明,參加紅軍,並許諾優資重用:上尉每月80大洋,中尉60大洋,少尉40大洋,準尉20大洋,要回家的發給路條和3塊大洋路費。經過朱德的爭取,9個電台人員同意加入紅軍,他們中有的後來都成為開國中將、通信兵部部長、副部長的王崢、劉達瑞。

電台只有半部,總不是辦法,必須再想辦法繳獲一部,所以朱德命令紅軍在以後戰鬥中一定要注意。不久,紅軍又在進攻蔣軍譚道源部隊的戰鬥中繳獲了一部完整的電台,只是這一次卻不見電台人員的影子。

朱德命令部隊一查,結果發現有電台報務員冒領路費回家了,朱德一問時間,已經離開一個時辰了。

朱德抬頭一看,皓月當空,大喜:今天正是十五夜,古代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今天我朱德也追一回。

說罷,跨上駿馬,打馬就追,最後還真的在巫江邊把一個電報機械師追回來了。

1931年1月6日,這些人才架起電台,成功偵聽到路透社和南京的電訊,當他們把抄寫好的電報給毛主席一看,毛主席高興地說:這可比報紙上的消息可來得早啊!無線電真是神啊!

於是,毛主席興衝衝來到電台班,給他們親自上課,電台班每天偵聽到的電訊,匯總後抄在一起,就成了毛主席一生最喜歡看的報紙之一——《參考消息》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