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家:一個內心真正善良的人,具有這三大特徵

善良,是人性中最為閃光的特質,相較於其他動物而言,善良更像是一種人類獨特的高於本能的心理特點。事實上,人們也更偏向於和善良的人相處,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擁有較為安全的人際交往體驗,還可以自我升華,那麽,心地善良的人都有哪些特點呢?

一、共情能力

首先,內心善良的人往往具有共情能力(empathy)。所謂共情能力,即可以充分考慮對方所處環境下的感受。共情能力並不是一種揣摩別人內心的討好型性格,討好型往往都會過於在意別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自我的感受,這對於自我情緒的表達是一種積壓。

共情能力更像是一種換位思考能力,共情能力強大的人可以在社會交往中找到對待別人友好而又不放棄自我情感體驗。另一方面,共情能力也體現在對自我行為的把控上,即珍惜自己當下的一切,只有先把控好自己情緒人,才能體會周圍人的心情。所以,能夠珍惜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注重自我情緒的人,才會注重他人的感受。

二、堅守道德底線

道德作為調控社會秩序的手段之一,其強度遠不如法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一個人憑借大眾所認知的道德進行自我規範,足可見他的心地善良程度。

在許多事情上,道德準則和法律要求是相差深遠的,那些能夠堅持自我道德的人,往往可以將人性和利益相互區別,即道義永遠凌駕於欲望之上。

所謂舍生而取義,即精神層面的準則已經脫離了肉體的欲望,所以,能夠堅守自我道德底線的人,是基於自身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和對社會責任的勇於承擔,代表了他們對自我精神層面的更高規範,即是善良的人。

三、尊重和接納別人

所謂貧者不受嗟來之食,在當下的社會中,我們往往過於追求事情的客觀事實,而忽略了作為事件參與者的情緒照顧。這種對客觀事實的判斷往往由我們的經驗所積累。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依靠自己的社會閱歷進行對孩子夢想的分析,夢想是美好的,完成夢想也是不易的,但這並不是全盤否定的理由。在社會生活中,能夠真正顧及你情感體驗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他們可以接納個體所表現出的多面性,這種接納和尊重實際上就是他對複雜社會的理解和包容。

反之,一些強行要求其他人都必須屈服於和他理念相同的人,往往帶有很高的侵略性,至少,在人際關係建立方面,他們並不能被稱為善良。

綜上所述,內心真正善良的人不僅注重自己的情感體驗,更會照顧到其他人的感受,即換位思考能力較強,他們往往可以和社會進行融洽的相處,能夠尊重和接納身邊的人,並能夠以自我準則嚴格束縛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