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毛的廚房:愛人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比現在更年輕一些的時候,我關注一個人,會關注她/他做了什麽大事。現在,我會更關心,她/他很什麽人在一起,吃了什麽?他的日常是怎樣的?上次,我在《地球旅館:好日子裡總有一隻貓》裡面採訪過加菲貓之父70多歲的吉姆·戴維斯先生,此前我幾乎沒有採訪別人的任何經驗,我問:你每天早晨都吃什麽?然後他還很認真地回答了我。我記得是麵包和麥片。

這一次寫三毛,也是如此,我發現在廚房裡的三毛,真是她快樂的時光。

三毛說:「清風明月都該應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飯,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

三毛不喜歡做家務活。好像很多女作家都不喜做家務,之前,我寫一本林徽因的傳記,她也對做家務深惡痛絕,覺得做家務活的時間可以創造出更多價值,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在上面。我好像沒聽說過哪個作家喜歡做家務,只聽過一些作家、編劇朋友們說,他們只有在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才會不停地打掃房間的角角落落,最後實在無事可做了,才不得不坐到電腦前開始寫作(我卻連寫不出東西時都不願意去打掃,只是呆坐著與電腦尷尬對望)。

在所有的家務活中,三毛唯獨對煮飯感興趣。兒時,三毛在廚房看母親做飯,她用幾片洋蔥、幾塊肉就可以做一盤美味出來。站在一旁觀看的三毛覺得,那真是一種奇妙的藝術。

三毛一個人生活時,吃得極其簡單,她最不喜歡把錢花在“吃”上面。在國外讀書當窮學生時期,她常常隻用一塊麵包和一瓶水撐過一天。有時候,長輩出差到西班牙,請她吃頓豪華大餐以犒勞在異國苦讀的她,她覺得那麽多錢用在“吃”上太浪費了,會偷偷告訴母親,某位伯伯如果能把吃飯花掉的錢直接送給她就更好了,她會想把這筆錢花到其他方面,那時,她最肯花錢的地方是買書。

三毛的很多行為都是超前的,內心卻有很多古典、傳統的一面。當她決定要與荷西結婚後,她想要在時間上晚一點兒,因為她想在婚前有足夠多的時間可以一個人去沙漠深處旅行,去體驗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因為她覺得結婚後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東奔西跑了,要以照顧荷西為主,至少要把先生的飲食給照顧好——一副“甘做人婦”的小女人心態。

三毛真正挽起袖子下廚做飯是從撒哈拉開始的,雖然在撒哈拉之前,三毛也煮過中國菜給荷西吃,但那時候,他們生活在大城市,食材、調料都比較容易買到,但在撒哈拉,這一切都要從頭置備。她最開始做的飯常常失敗,她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前天試做羊肉,魚煮大蒜和蔥,不能吃。但非洲只有羊肉(魚荷西去海邊捉,都是一人高的大魚),中國字“鮮”就是羊肉和魚一起煮。天哪,我要吐了。

看起來她用的都是好的食材,可能是因為調料和經驗的不足導致的失敗吧。後來,三毛的媽媽便給她寄了很多中國食物和調料,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面、豬肉干等易保存的中國乾貨被打包成一個個航空包裹飛去撒哈拉。三毛家庭主婦的角色扮演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她把很多心思都用到了廚房裡。那陣子,三毛連續幾日為荷西做不同的中國菜吃,單單一種粉絲,三毛就把它們做成“雞湯煮粉絲”“螞蟻上樹”“粉絲盒子餅”三種菜。對中國菜一竅不通的荷西,每次吃都要問一遍這是什麽。三毛一看他對中國食物這麽一竅不通,便捉弄起他來:雞湯裡被煮得細軟的粉絲,三毛告訴他說,那是春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來”;“螞蟻上樹”裡面油炸過的粉絲,三毛告訴他說,那是釣魚用的線……當荷西吃到“粉絲盒子餅”裡混在肉餡中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粉絲時,以為自己吃到的是魚翅,他激動地對三毛說:“以後這種很貴的魚翅膀,請媽媽不要買了,我要去信謝謝媽媽。”三毛聽到後笑得躺到地上。

荷西這個西班牙人沒過多久便被三毛生生培養出一個中國胃。他不但愛吃中國菜,還懂得鑒賞中國菜了,再後來,歐洲餐館裡做的黏糊糊的中國菜已經糊弄不了他了。等那些中國菜吃得差不多,又開始吃西式的牛排、麵包的時候,荷西反而感到很失落和不適應。即便吃著在沙漠裡昂貴的牛肉,他也總期待三毛再下一場“春雨”解饞。

三毛不但做中餐,還做日式的壽司卷。荷西第一次吃到壽司卷的時候,以為外麵包米飯的紫菜是複寫紙,不肯下口。三毛一看他這麽笨,便又忍不住捉弄他,一本正經地對他說:“那是複寫紙的反面,不會染到口裡去。”一邊說一邊挑釁地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荷西忍不住也夾起一個,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又被騙了……

三毛與荷西的廚房裡總是充滿歡樂的。在沙漠生活,得吃飽了才有對抗現實環境的力氣。在撒哈拉的時候,她還嘗試著做了幾次蛋糕,那簡直是艱難生活中的一抹浪漫了。

三毛的廚房裡不光只有荷西這位食客,他們常常會請荷西的單身同事們來家裡吃飯。三毛曾說:“清風明月都該應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飯,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請朋友吃頓飯,在現在看來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些年的中國,物資越來越豐富,吃一頓飯的花銷佔一個人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不但可以請客人吃中餐,幾乎世界上的所有的飲食種類,在大一點的城市都不難找尋。可是,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沙漠,物資匱乏,連基本的食物都不是很多。撒哈拉威人的日常生活很粗糙,蔬菜也很少,有陣子三毛靠啃胡蘿卜來補充維生素。撒哈拉威人最常吃的便是駱駝肉,三毛與荷西不太吃駱駝肉,駱駝是沙漠的交通工具,吃駱駝肉的心情就跟我們吃狗肉差不多吧。牛肉,在沙漠中是極其昂貴的,也比較少吃。除了那個昂貴的國家旅館,這裡沒有什麽人把心思用在做飯上。

三毛的很多行為都很國際化,不過在待客方面,三毛是很“中國”的。中國人請人吃飯,總是擔心自己準備太少,擔心客人吃不飽,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得熱鬧,一定要大快朵頤,轟轟烈烈。三毛就是如此,用荷西的話說,“三毛就是這樣,大手筆,每次弄吃的,總弄得滿坑滿谷,填死人。”再加上中國菜吃起來本來就比西餐過癮,所以朋友們都愛去她家做客,而且三毛從沒有讓他們的胃失望過。

三毛的好廚藝在荷西的同事中廣為流傳,傳來傳去,竟然傳到荷西的大老闆那裡。有一天,他找來荷西,說:“公司的同事都去過你家吃飯,我也在等著被邀請,可是一直沒有等到。”之所以他們隻請同事吃飯,因為同事之間是平級的,如果請大老闆吃飯,總是會有些“巴結”的意思,三毛覺得這樣做未免太沒有骨氣。這位大老闆也有心思天真的一面,他不但找到荷西說想被邀請去吃飯,還點名要吃“筍片炒冬菇”。已經說到這種地步,荷西只好拜託三毛收起“骨氣”請大老闆夫婦吃一次。可是,那時,從台灣寄來的筍片早已吃完,不過,三毛不露聲色。請客當晚,她精心布置了餐桌——在上面鋪了白色桌布,並點了白色蠟燭。桌子上除了大老闆點的“嫩筍片炒冬菇”之外,還做了幾樣別的中國菜。三毛忙碌完,便換下圍裙,穿起長裙,在搖曳的白色燭光下,落落大方。四個人對著一桌子中國菜,觥籌交錯,賓主盡歡,讓人暫時忘卻了這是在沙漠。飯畢,臨走之前,大老闆握著三毛的手對她說,這是他一生吃過的最好吃的“嫩筍片炒冬菇”,還說,公司如果有空缺的位子,希望三毛也能加入。等到送走了大老闆夫婦,荷西也大讚剛剛那道“嫩筍片炒冬菇”真是好吃。這時,三毛調皮又若無其事地對荷西說:“哦,你是說小黃瓜炒冬菇嗎?”

為朋友做頓好吃的飯是三毛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因為三毛說“不愛你們餓肚子”。三毛與荷西無論住到哪裡,都會交一大幫朋友,朋友圈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三毛請回家的客人,除了荷西的同事們、她的女友們,還有一些無意中邂逅但很投緣的人。

住在特內裡費島時,三毛認識了一位在島上擺攤的日本手藝人,因為彼此投緣,便與他成為朋友。他遠離家鄉,一個人在島上過著居無定所、三餐不定的生活。三毛常常邀他到家中,做一桌好菜好肉,看著他與荷西坐在窗戶邊吃光一碗一碗的米飯、一大塊一大塊的肉。

其實,在結婚之前,三毛也是連豬肉和牛肉都分不清楚的女人。結婚後,她在廚房摸摸索索,竟然將做飯這門藝術參透了大半。後來,祖籍南方的三毛還學會了包餃子。在此之前,三毛曾經帶著荷西去她中國的朋友家做客,有那麽兩三次,對方都是用餃子招待他們,當時荷西也沒有對餃子有太多的興趣。後來,在特內裡費島時,有一次,三毛表姐夫的貿易船在這個島上靠岸,他邀請三毛與荷西去船上做客,並說要請他們吃餃子。見多識廣的荷西,已經吃過了兩次餃子,所以對餃子有點不以為然。在這時,三毛就覺得荷西果然是對中國文化知道太少了,他不知道,小小一個餃子,其實是可以千變萬化的,餡料不同,味道就會大不相同,甚至同樣的餡,不同的人來調味,味道也會有很大差別。

可是,餃子一上桌,三毛就被荷西的吃相驚呆了,“飯桌上,卻只見他埋頭苦乾,一口一個,又因為潛水本事大,可以不常呼吸,別人換氣時,他已多食了三五十個……”完全忘記了幾個小時之前,自己對餃子不以為然的態度。從船上下來之後,荷西還對那頓餃子念念不忘,吵著要吃餃子,不要吃西餐。可是,那時候的三毛並不會包餃子,連面也不會和。她見荷西對餃子如此癡迷,就下決心研究餃子的做法。因為在船上吃過了好吃的餃子,一般的餃子打動不了他的胃了,所以三毛第一次包完餃子後,叫上荷西和她的女友來吃的時候,兩個人嘗了一口後都客氣地對她說“做飯的人功勞最大,應該多吃”之類的話。不肯服輸的三毛暗自下決心,不但要會做餃子,還要成為“餃子大王”。那段時間,她嘗試做了很多次,從餃子皮到餃子餡都做了改進。三毛在做飯方面還蠻有天賦的,再端上桌時,荷西又恢復到在船上吃餃子的能力了,幾十個餃子一掃而光。並且她包餃子的速度也練得很快了,一個小時可以包出100個餃子,以至於她自信到想在島上開店賣餃子了。不過,她也知道自己和荷西都不是做生意的料,也只是想一下而已。

三毛做餃子的實力,終於有了一個更大的展示舞台。她在大加納利島生活的時候曾在一個大使館做秘書,但因為她的性格不適合做這麽細膩、程式化的工作,所以幾個月後,她便臨陣脫逃了,不過與之前的女上司一直保持聯絡。有一次,那位女上司要帶大使館的大老闆和同事們到特內裡費島玩,她知道三毛當時居住在島上,便請三毛為他們推薦一家格調高、味道好的飯店。三毛想,何不在自家用餃子招待他們呢?如開頭所述,三毛的招待一向是無比大方和充滿情調的。那日,她調了不同的餡,有牛肉、豬肉、魚、蝦,甚至還有豆沙的,她把不同的餡包成不同的形狀。當那位女上司帶著大使館的同事們來到她家,看到“滿布鮮花的陽台上,長長一個門板裝出來的桌子,門上鋪了淡橘色手繡出來滾著寬米色花邊的桌布,桌上一瓶怒放的天堂鳥紅花,天堂鳥的下面,一隻隻小白鴿似的餃子靜靜地安眠著”時,她動情地說:“三毛,今天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生都會記住。”

包餃子比做其他中國菜都更具有儀式感,它代表著團聚和對時光流逝的提醒,中國隆重的節日都離不開它。過年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的時候,它會提醒你,一年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你要珍惜還擁有的時光。比起炒菜的嘈雜、炸裂,包餃子的過程是很安靜的,也是需要家人協助的。而兩個人,你擀皮兒,我做餡兒,然後坐在一起包餃子,看著窗外煙火的明滅,最容易生出生生世世的感覺。在特內裡費島生活的那段時光,三毛沉迷於包餃子,荷西下班後會在旁邊搭把手,他把餃子捏成一個個小豬、小老鼠的模樣,那是兩個人最安穩、愜意的時光,那時的他們生活富足,並擁有孩童般的天真和探索心。

三毛的文字裡,關於做飯的部分總是充滿了歡樂,無論是在撒哈拉,還是在大加納利島。那時,她的愛人不是在身旁,就是在回來的路上。在廚房裡忙碌的她悠然、安定,內心充滿期盼。做一餐中國菜也好,烘焙一個蛋糕也好,心裡滿溢著的是等一個人回家吃飯的那種期盼。一般來說,人在狀態好的時候,才會有煮飯的心情和靈感,一個人如果願意把心思花在廚房裡,也便能說明那段時光應該是她的人生的好時光了。

荷西死了後,很少再看到她寫下廚的事情,隻記得她在一篇文字中寫道:“我只是有時會胃痛,會在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有些食不下咽。”而那些在廚房裡為愛人煮飯的好時光,也都一去不回了。她回台灣生活後,常常忘記吃飯,需要母親提醒才會記起。煮飯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吃光自己煮的飯,而一人煮飯一人食,終究還是會覺得寂寞吧。

選自《三毛傳:你松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