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只是一名小小戶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1860年,太平軍名將李秀成挾二破江南大營的余威,一鼓作氣攻入江浙地區,攻城陷地,所向披靡。江浙一帶計程車紳無不聞風喪膽,紛紛逃到上海。就連兩江總督何桂清、江蘇巡撫薛煥都“退守”到上海了。

李秀成在進攻上海時,遭到洋槍隊的阻擾。彼時,李秀成還不願意與洋人撕破臉,便率部退去。

1861年底,隨著安慶的陷落,為了緩解湘軍對天京的壓力,李秀成再次攻入江浙地區,兵鋒直逼上海。

這次,李秀成做好了充分準備,出動了十萬精兵強將,意欲一舉攻破上海。為此,他警告洋人:“倘不遵我王化,而轉助逆為惡,相與我師抗敵,則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這是迄今為止,李秀成向洋人發出最嚴厲的警告。

上海士紳聞訊,人人自危。就在關鍵的時候,一個小人物站了出來,主動承擔起拯救上海的艱巨責任。

這個人叫錢鼎銘。

錢鼎銘,字新之,生於1824年,江蘇太倉人。錢鼎銘出身官宦之家,他父親叫錢寶琛,官至湖北巡撫、江西巡撫,是道光年間的名臣。1843年,林則徐被道光皇帝發配到新疆,經過江西南昌時,錢寶琛冒著惹怒道光皇帝的風險,前往滕王閣碼頭迎候林則徐,一敘衷腸,依依惜別。

有其父必有其子,錢鼎銘身上也有父親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

錢鼎銘22歲考中舉人,做過正六品的戶部主事——這是明朝名臣海瑞曾經做過的官職。1859年,父親錢寶琛病逝,錢鼎銘辭去官職,丁憂回家,為父親守製。當太平軍第一次攻入江浙地區時,錢鼎銘也跟著士紳們逃到了上海。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上海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沿海小城。《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成為通商的五口之一,商業貿易日漸繁榮,經濟地位超過廣州,成為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也成為清朝財政的支柱之一。

要挽救上海,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向駐守安慶的曾國藩求援,請他派兵。那麽,由誰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安慶求援呢?37歲的錢鼎銘站了出來,勇敢地接下了這個任務。與他同來的還有候補知縣厲學潮、候選訓導張瑛兩人。

《清史稿》簡略地記載了錢鼎銘前往安慶搬救兵的情況:“鼎銘奮然請行,乘洋商輪船溯江上,至安慶謁國藩,陳吳中百姓阽危……繼以痛哭,國藩遂決策濟師。”

事實上,錢鼎銘搬救兵的過程充滿艱難曲折,遠非這幾句話可以概括。

11月18日,錢鼎銘等人終於抵達安慶,見到了曾國藩。那時候,曾國藩剛剛度過50歲生日。錢鼎銘等人帶來的壞消息,讓曾國藩如墜冰窟。錢鼎銘等人痛哭流涕,一口一個“大帥”,更是讓氣氛變得悲愴無比。

曾國藩心情沉重,在當晚的日記中記載:“午刻,江蘇上海龐寶生派戶部主事錢鼎銘來請兵,攜有書函……問之,系馮桂芬敬亭手筆。錢君在坐次哭泣,真不異包胥秦庭之請矣。”

然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曾國藩面前。要派援軍前往上海,人數少了無異於杯水車薪,起不到任何作用;可要派遣一支大軍前往上海,他又拿不出。

所以,曾國藩不敢輕易答應錢鼎銘。錢鼎銘當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利用自己父親與曾國藩是同年(同一年考中進士)的關係,尊稱曾國藩為年叔,每日到曾國藩大帳見他,一見就長跪不起。

曾國藩被錢鼎銘搞得一點辦法都沒有,只好在家書中訴苦:“江蘇、上海來此請兵之錢調甫(錢鼎銘字調甫),即前任湘撫錢伯瑜(錢寶琛字伯瑜)中丞之少君也,久住不去,每次涕泣哀求,大約不得大兵同行,即不還鄉,可感可敬。”

當然,錢鼎銘也不是一昧哭訴。他在“曉之以情”的同時,也“動之以利”。他通過李鴻章告訴曾國藩,上海是商賈雲集、財賦收入超過幾千萬兩銀子的膏腴之地。如果曾國藩願意分兵去救,上海士紳每月拿出不下10萬兩銀子來作為糧餉。

曾國藩組建湘軍以來,面臨最大的困惑就是糧餉沒有保障。朝廷不負責湘軍的糧餉,全靠地方籌措。地方兵荒馬亂,哪裡來的余糧來給湘軍?所以湘軍經常淪落到吃不起飯的地步。錢鼎銘的這筆账,讓曾國藩眼前一亮。

11月21日,曾國藩在日記裡寫道:“少荃商救援江蘇之法,因錢茗甫鼎銘來此請兵,情詞深痛,不得不思有以應之也。”

於是,就有了李鴻章組建淮軍,奔赴上海的事情。

【參考資料:《淮軍四十年》《曾國藩全集》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