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生活的自由而“報復性熬夜”?看外國人如何逃離束縛

“沒有人會保護他們不關心的東西,也沒有人會關心他們從未經歷過的事情。”

——英國博物學家戴維·阿滕伯勒爵士

2014年,自由設計師、插畫家和動畫師什泰夫·羅伯茨

(Stef Roberts)

決定處理掉大部分財產,離開磚頭和水泥建築,買下吊床、篷布和基本的烹飪設備,嘗試居住在森林裡。白天他大部分時間在租用的辦公桌或咖啡店裡度過。傍晚,他會在附近的林地或者城郊的森林中找到新的露營地,支起吊床,在星空下過夜。

在《物外01:另一種逃離》

(英國戶外創意生活方式書Another Escape中文版)

中的某一章節,講述了“數位遊牧民”羅伯茨的故事。之所以稱為“數位遊牧民”,是因為羅伯茨不僅在白天需要完成電腦設計或動畫製作等工作,還會把自己的野外經驗和日常生活用視頻記錄下來,分享在網絡之上。

《物外01:另一種逃離》,英國Another Escape編輯部 編,張瑾 譯,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 版。

羅伯茨原本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白天的時間屬於工作,夜晚的時間屬於租住的公寓,這讓羅伯茨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質疑:為什麽自己對生活完全沒有主導權?這種想法和時下流行的“報復性熬夜”在某些層面上不謀而合——希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屬於自己的生活,當然,也可以說是自由。

與向睡眠討要時間的“報復性熬夜”不同,羅伯茨用戶外生活為自己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生活沒有讓羅伯茨成為滿臉大鬍子會嚇壞小孩子的“原始人”,相反,不斷尋找營地的生活讓他意識到一個生活方便的社會的價值,“到後來,我反倒更加融入社會了。”

對於生活被限制於家和辦公室兩點一線的人們來說,這樣的生活很有吸引力:因為你不得不每天去選擇自己吃飯、睡覺、工作的地點,也因此獲得許多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機會。同樣,羅伯茨在故事中表示,他收獲了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我們需要這個星球,你可以選擇成為寄生蟲,或者大自然循環的一部分。”在不離開現代生活的前提下,羅伯茨找到一個精神逃離的出口,找到跟自然的聯結,找到自我的平衡,在該書的出版人、南方精英傳媒創始人劉敏看來,這正是這本書出版的意義。

那麽,如何從自然中獲取靈感與力量,向自我回歸,掌握生活的自由?在日前舉行的新書首發式上,著名企業家馮侖、跨界藝術家孔寧、知名媒體人雷曉宇和戶外生活家孫雷四位嘉賓分享了他們的答案。

“1997年,我騎著單車,去天津的洋貨市場買了一個帳篷回來,整個路上充滿著快樂,那是我進入戶外的感覺。”因為2009年的一場手術,孫雷身體被植入鋼板,不僅成了“鋼鐵俠”,還成了200多斤的胖子,但靠著對自然與戶外的熱愛,2015年,他戰勝了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重新獲得了原本的身材,也得以再次投身戶外運動。

做過檢察官、律師的孔寧,受不了工作的壓抑選擇辭職,在藝術和自然中找到出口,“我們的生命不要被泥、磚,被房子禁錮,撲向自然吧,只有在自然當中你才能有最大的靈感。”開始一段新旅行?學習一個新技能?投入一段新關係?或者在一個特別的空間度過一段特別的時間……戶外和自然是孫雷和孔寧找到的逃離和尋求自由的出口,創作過《海膽》的雷曉宇將這個出口放在了電影院,“逃離的方式有很多,有的靠資訊、有的靠體驗、有的靠想象,在電影裡這些都有。”而在馮侖看來,自由的前提是不裝,是真實,“自由地選擇,自己承擔後果,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然後去享受自由。”

從左往右依次為:劉敏、雷曉宇、孔寧、馮侖、孫雷。

而在《物外01:另一種逃離》中,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雅各布是一位木屋建造者;在羅馬尼亞的荒野,可以深入喀爾巴阡山脈的森林,見證歐洲野牛的回歸;在普特那-弗朗恰國家公園,來一場穿越弗朗恰山脈雪原、冰河和密林之旅,同路者有熊,有狼,還有群峰和曠野。觸摸千年原木,尋訪深山灰熊,騎著騾子走荒野,滑雪穿越大雪原,自己的小木屋森林生活,從自然裡尋找靈感、雕刻風景,做出獨創性瀕危動物印花版畫……

劉敏認為,這些充滿野趣的故事背後,正是他們在尋找精神逃離出口上做一點兒行動和努力。而這本書更大的意義在於這些擁有自己獨特生活的人物,他們的故事充滿創意和實踐性,能夠幫助我們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遊走於城市和荒野之間的攝影師布魯諾·奧格斯布格爾。

梭羅說,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在該書的創辦者看來,對荒野的保護,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也是對人類野性自我的呼喚與回歸。《物外01:另一種逃離》探討的正是人與荒野的關係。

實際上,“物外”系列只是英國戶外生活雜誌“Another Escape”的中文版,目前這一系列雜誌為半年刊,已經在英國出版了11期,分別是永續、城市、原木、捕獵、戶外、冬日、自然、旅途、荒野、高度、凍結。已經出版的《物外01:另一種逃離》對應的正是其中的荒野一冊,接下來中文版將會以季刊的形式出版,一個季度一本。

英國戶外生活雜誌“Another Escape”系列中的戶外、冬日、自然和旅途分冊。

英文原版雜誌的兩位創辦者瑞秋·瑪麗亞·泰勒

(Rachel Maria Taylor)

和喬迪·唐頓

(Jody Daunton)

在為該書中文版所作的序言中提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活在與自然脫節的社會中,而這種脫節正在危害著我們和地球的健康。他們將當下視為有史以來人類與自然關係最為緊迫的時期,他們希望人們可以受到自然的啟發,激發自己的靈感、創造力和對自然的熱愛,引領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兩位創辦者既是城市裡的插畫家、作家、設計師、攝影師,也是野外中的旅行家和農夫。他們描述書名“another escape”的準確含義是“A Creative Exploration”,即逃離現在的所知,逃離現在的所有,通過探索別處的生活、別人的故事,從中獲取積極創造的能量。

“想象一下,洗個碗,要跋涉,穿過森林走到井邊,一次打上來約4 升的水。背回小屋,倒在鍋裡加熱,注意,一滴都不要浪費。在家裡,打開水龍頭,每分鐘能流出來約8 升的水,冷熱都有,那肯定要容易得多。同樣,調一下暖氣溫度,比砍樹、分割、堆放,乾燥一年,再將原木砍成小柴火,再堆起來要容易得多。還有,生火。按一下開關比點十幾根蠟燭不知道容易多少。說起洗衣服,我都不想提了。生活在小木屋裡,最基本的舒適生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諷刺的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吸引力正在於它的難度。它迫使你專注,而專注給人很大滿足感。我不需要很多物質,也不想要很多。有時候,砍柴和擔水麻煩得要死,可是當火生起來,溫暖的感覺讓人心生感激。而在公寓裡,溫暖是理所當然的。”

作者: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編輯:走走

校對:翟永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