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除了皇帝外權力最大的官職,到了明清時期竟然成了閑職

歷朝歷代都有宰相,只是有著不同的稱謂罷了。宰相的主要職責是輔佐皇帝,是皇帝的首席執政大臣,他擁有中央的部分決策權力和中央政策的大部分執行權力。如果,皇帝沒在的情況下,宰相都可以獨立處理朝廷中的所有大事。

那麽,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它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呢?

一般來說,宰相是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統稱,並非是一個實質性的官名。“宰相制度”始於春秋時期,結束於明朝,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後,形成了“內閣制度”。清承明製,清朝的內閣大學士,軍機處都是宰相制度的演變。

真宰相指真正的宰相,他擁有實際權力,並以“了解政府事務”為特徵。唐朝的三位省長,中書令、尚書令、侍中,他們掌握實權,所以,也被稱為“真宰相”。據《舊唐書·戴胄傳》記載:唐太宗曾說:“尚書省,天下綱維,百司所稟,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由此可見,尚書省在中樞行政機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尚書省才是三省的實際執政者。

與此同時,名義上的宰相,是只有職位而沒有實權的宰相,主要則是指:三師三公。三師,即:太師、太傅和太保三人;三公,即:太尉、司徒和司空三人;在《禮記》中對太師、太傅和太保的職能做了比較精確的闡釋:“師者,導之教訓”,就是傳授知識;“傅者,傅其德義”,就是道德教化;“保者,保其身體”,就是承擔一定的監護責任。

俗話說,想給別人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要想成為“三師”,就要承擔教育天子的重任。“三師”不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還要有精深的文化素養。所以,古代的“三師”都是一等一的大儒。雖然,三師沒有什麽實際的權力,也沒有任何的行政工作,但是,歷代儒生都以“三師”為自己人生的最高奮鬥目標。

在中國歷史上,“三公”是一個非常尊貴的官職組合,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早期,他們三位幾乎瓜分了中央的所有權力,太尉出現在秦朝,而司徒和司空則出現在先秦時代。太尉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地,到了隋唐時期,“三公”就成了一個毫無實權的榮譽稱號,就相當於朝廷中的“高級顧問”。

那麽,歷朝歷代的宰相制度,又是怎麽樣的呢?

宰相起源於春秋時期,而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所有的諸侯國都設立了宰相之職。據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稱太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的時候,就是協助皇帝管理朝政的官員。到了周朝,太宰就開始執掌國政,也是掌管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際上,已經是官員的通稱了。

相,本義是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於是,就產生了宰相的名稱。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宰相最初被確立為官僚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從秦朝開始,朝廷就實行了“三公九卿”制度,設立:郡、郡、吏。此時,國家不再以宗法關係來統治,而是任命官僚來治理全國,而宰相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官名“丞相”。

漢朝和秦朝在制度上非常的相似,只不過,宰相被稱為“相國”,且擁有更高的地位,並以禦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期,一批儒士被任命為宰相,負責國家的日常行政事務,行政中心被移交給內院。宰相的權力逐漸轉到尚書台的長官手中。到了東漢時期,為了加強君主的權力,權歸君主,協以內廷尚書,三公僅為備員。後來,大權又轉移到外戚、宦官手中。

到了漢獻帝時期,他又重新任命了丞相,而曹操就是當時的丞相。

三國時期,這個分裂割據的時代,每個政權的宰相都不相同:魏國稱為“相國”,蜀漢還是沿用“丞相”,吳國剛開始的時候用“丞相”,後來,就變成了“左、右丞相”。而且,宰相的權力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魏國的相國鍾繇、華歆在執政時期沒有兵權,軍權也由大司馬執掌。到了司馬昭成為相國的時候,他被封為晉公,就開始掌握了軍權;蜀漢只有諸葛亮擔任過丞相,執掌軍政大權;吳國的丞相開始也不掌握軍權,在陸遜任丞相的時候開始執掌軍政大權。

南北朝時期,大部分的宰相或相國都是自封的,成為一種篡權的手段。隋朝時,確定了“三省製”,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唐朝繼承了隋朝的制度,設尚書仆射為宰相。唐高宗之後,參議朝政的百官加:參議政事、參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銜的也是宰相。宋朝在趙匡胤建國之後,為了加強“皇權”就不斷地消弱“相權”,實行了“二府三司製”。

此時,宰相的職權就被一分為三,中央雖然設立了三省,但是,三省及六部的長官,沒有在允許的情況下,不能管理本司的事務,所以,他們就成為了閑職。實際的權力歸屬在“中書、門下”,又稱: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國家行政事務,以同平章事為長官,多由:中書、門下兩省侍郎擔任,無定員。

到了元代,中書省是中央政權,主要官員通常為王儲和左、右宰相,然後,是副宰相和顧問。其實,在明初的時候,朱元璋也設置了中書省。但是,到了洪武十三年,他就廢棄了中書省,棄丞相,皇帝決定國家的大事,宰相制度被廢除。後來,皇帝又建立了內閣大學士,來協助皇帝的統治。就像明朝最有權勢的大學士張居正,人稱江陵相公,他就是當時權傾一時的宰相。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傳統,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內閣變得空無一人。但是,軍機處也不是真正的宰相,而是負責傳達皇帝命令的傳達室。明、清時期,都稱大學士為“拜相”,但是,卻沒有正式的宰相名份。可以說,中國古代,宰相制度的變化是最多的,這也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皇權在不斷地集中,自然,相權也在不斷地削弱,從而,達到一個皇權至上的局面。

參考資料:

【《周禮》、《韓非子·顯學》、《史記·陳丞相世家》、《顏氏家訓·省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