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誠集團實控人被采取刑事強製措施,警方嚴控總部大樓

杭州拱墅區登雲路43號的金誠大廈,金誠集團的總部所在地。今天,這裡的空氣中滲透著緊張的氣息。

4月28日晚間,杭州警察局拱墅區分局發布通報:4月27日,根據浙江省證監局移送線索及群眾報案,杭州警察局拱墅區分局依法立案偵查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

4月28日,杭州警察局拱墅區分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控制人韋某(男,38歲)及相關涉案人員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通報中的韋某,即韋傑,1981年出生,浙江東陽人,2008年創立金誠集團。

2018年5月,證券時報·e公司曾獨家報導金誠集團旗下5家私募機構存在不配合浙江證監局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同時質疑金誠集團對外宣稱的5700億元規模的PPP訂單的真實性。(詳見

【e公司調查】這家公司創始人是個80後,一個電話號稱賺了百億,曾拒絕接受證監局檢查!

此後,e公司調查再度刊發了對金誠控股母公司金誠集團5700億元PPP項目疑雲的系列報導,引發廣泛關注。(詳見【e公司調查】金誠集團5700億政府訂單謎團追蹤:項目自融自擔 涉嫌違規違法)

今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第一時間趕往金誠集團了解情況。

現場直擊:總部大樓已被警方嚴控

下午5時許,當e公司記者再次趕到金誠集團的總部所在地時,停在樓下的警車,使得空氣中充滿了緊張凝重。

(金誠集團樓下停放的警車)

身著“拱墅警方”衣服的警察和大樓的安保人員,正在金誠集團總部大樓來回走動,每一位進出大樓的人,好像都被他們注視著。

從大廈出來的金誠集團員工,一個個手裡拎著大包小包,記者上前一打量,原來都是日常的辦公用品。“本來今天不上班的,聽說老闆出事,就過來看看。現實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收拾一下個人物品。”金誠集團員工如是說。

正當記者欲進入辦公樓層時,被大樓執勤的警察人員叫住,並對記者稱,“現在大樓已經是案發現場,沒有得到允許不能進行採訪。我們也不能給你說什麽,詳細情況,警方都會有通報。”

在金誠大廈的大樓外,e公司記者還遇到了幾位投資者。他們的投資金額,少則一百萬,多的數百萬。“今天中午,網上就傳金誠集團的事情有進展了,所以過來看看。其實,很多投資者早就報案了,所以對金誠集團今天的結局,也早有預期。”

金誠大廈是金誠集團的大本營,但該大廈只是金誠集團辦公租用地,並非自有物業。金誠集團早先遷入錦昌大廈,2016年,該大廈更名為金誠大廈。不過,e公司今天在現場看到,大樓外側的“金誠大廈”的LOGO,已經消失。不過,還能依稀還能看到留下的殘印。

金誠集團爆雷始末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 金誠集團官網公布的400電話已經無法撥通,語音提示“無此業務號碼”。

4月23日,金誠集團曾發布《聲明》,稱正以防範金融風險和保障全體投資人權益為目標導向,全面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與指導,努力通過戰略重組積極恢復流動性。

近一年的時間,金誠集團旗下產品出現兌付危機,所參與的多個特色小鎮項目出現停工的情況。金誠集團稱,經第三方審計,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202億元,總負債103億元,淨資產99億元。

在2018年5月17日,證券時報·e公司曾獨家報導金誠集團旗下5家私募機構存在不配合浙江證監局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

當時,浙江證監局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開展2018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浙江證監局發現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分別是杭州觀複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從股權關係來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東不盡一致,但是穿透核查之後,最終均歸屬於金誠集團。

官網顯示,成立於2008年的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作為全球新型城鎮化巨頭,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運用全球資源優勢,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

金誠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是韋傑,80後。韋傑有著傳奇的財富故事。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3月,某雜誌專訪韋傑時了解到,前幾天,他召集同事開會布置年後工作,途中一個電話打進來,電話那頭的證券公司說:韋總,你賺了很多錢,11位數。會議室裡所有人都聽到了,大家掰著指頭數一下,百億。“他們都看著我,我也看著他們。知道了?知道了!之後繼續開會。”

2018年5月,e公司調查再度刊發了對金誠控股母公司金誠集團5700億元PPP項目疑雲的系列報導,引發廣泛關注。

該報導的主要內容為,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金誠集團5700億元訂單無據可查,大多數PPP項目均停留在框架協議或口頭約定層面,尚未正式立項,更未進入動工階段。然而,正是憑借這些並不具備任何法律約束力的或有項目,金誠集團在各種渠道頻繁渲染拿單能力,並以PPP項目名義發行基金。在採訪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一些同行企業怕受拖累,對金誠集團離職員工拒而遠之,直言該公司在運營PPP項目過程中,不少地方涉嫌違規違法。

該報導刊發當日,金誠集團旗下港股平台金誠控股大跌16%。同樣在當天,浙江證監局決定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原因是,在日常監管中,浙江證監局發現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借用關聯方經營場地銷售私募基金產品、公開誇大宣傳等情形,反映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問題,經營管理存在較大風險。

被暫停辦理基金銷售認購和申購業務6個月後,金觀誠財富並未能恢復這一業務資格。2018年11月23日,浙江證監局發布通知,決定暫不解除對浙江金觀誠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采取的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基金銷售相關業務的監督管理措施。

在證券時報·e公司第一篇報導之前,金誠控股的股價在3.5元/股左右。隨著報導的深入及金誠集團自身情況的不斷惡化,金誠控股一路大跌,今年4月9日的歷史最低價僅為0.19元/股,區間最大跌幅高達95%。近期,金誠控股股價有所反彈,4月26日的收盤價0.47元/股,較報導前的跌幅仍有87%,總市值不足19億港元。

(金誠控股近期股價走勢)

旗下新三板公司連續虧損

韋傑旗下還有兩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太悅健康(832227)和麗晶光電(831777)。

太悅健康原名付世光電,原有主營業務和麗晶光電相近,均為LED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韋傑入主這兩家公司的模式也極為相似,均是通過旗下公司認購定向增發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再繼續受讓原實控人所持股份進一步鞏固控股地位。

因2018年底經審計的淨資產為負,太悅健康已經被實施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為ST太悅。數據顯示,ST太悅營業收入已經連續三年大幅下滑,淨利潤連續三年為負。

2018年度,ST太悅營收797萬元,虧損1101萬元。麗晶光電的情況亦不樂觀,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且2018年底的未分配利潤累計金額919萬元,未彌補虧損已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三分之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