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白的一首《俠客行》,成就了多少“中國風”?

Start here:

“要是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創作也能到那麽高端,被那麽多人崇拜。”

幾年前,李榮浩憑借一首原創的《李白》走紅,歌曲一改往日流行的情歌基調,反覆吟唱的副歌,變成了借“學習古人”的反諷和自嘲。

從古至今,李白的創作不論詩詞歌賦,還是閑言散句,的確“高端”了千百年,放在網絡時代依然是被崇拜的對象。

2020剛開年,時下大熱的某網遊請來“頂流”藝人吳亦凡,打造了一首“李白英雄主打歌”,就叫《俠客行》。

只見李白在屬於他的漫畫形象裡,變成了高鼻梁、尖下巴、髮型炫酷的翩翩少年,左手持劍藏於背後,右手舉著吳亦凡做封面的專輯,歌名還是他的一首詩。

吳亦凡的《俠客行》留給聽眾評判。說回李白,在他諸多代表詩作裡,《俠客行》是最受後人推崇的一首。對它偏愛有加的各界名仕大有人在,比如大作家金庸、歌手周華健、神劇《武林外傳》、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等,都曾借題創作,為李白的名篇續上了最新詮釋,從經典小說、到音樂單曲,再到熱播電視劇,所涉的作品形式豐富至極。

李白的《俠客行》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其作品的精神內核,在散發了千百年光熱後,至今依然備受喜愛和推崇?

要解釋這一疑惑,還得回歸到詩人創作的背景和年代中去。

金庸用它作書名,《武林外傳》片尾致敬

《俠客行》作於公元744年,李白遊齊州(今山東境內)時。此時,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受事業心和遠大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乾一番豪縱、快意的大事,以此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

這一風氣成了唐代頗為流行的社會意識,即便唐代嚴明的律法並不推崇俠客精神。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李白創作出這首《俠客行》,在詩中李白讚揚了戰國時期俠客朱亥、侯嬴不顧個人安危拯救趙國的事跡,都不難看出李白對俠客的高度推崇。

千年以後,作為李白的頭號詩迷,大作家金庸以《俠客行》作書。書中,金庸造一個俠客島,島上有二十四座石室,各室分別書寫著李白《俠客行》詩中的一句,並配圖譜。在金庸看來,《俠客行》的每一句,都包蘊了古往今來最博大精深的武學秘奧。

《俠客行》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按金庸的說法,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槌”,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功。

能得到金庸如此致敬,《俠客行》足以在後世留有盛名。當然,致敬《俠客行》的作品眾多,其中更受電視觀眾喜愛的影視劇,就包括當年在央視熱播的神劇《武林外傳》。

在片尾曲《俠客行》裡,開頭第一句歌詞就唱出了對古人俠客的敬意:“自打盤古開天辟地,俠行天下是禮是義,不戰而勝最是理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細細品味這後一句,“不戰而勝”、“身不由己”,說的似乎正是“詩仙”李白的真實內心與現實處境。

回看李白的一生,不論是做詩人、還是當劍客,他的心中始終有俠義,他的做派到處是俠情。說到底,李白就是俠客本俠。

從唐代樂府開始,《俠客行》就是要唱出來的

在唐代,《俠客行》先作為樂府古題被人所熟知。除李白外,唐代詩人溫庭筠也曾作詩《俠客行》。既然是出自樂府,《俠客行》一開始就是要唱出來,只是千百年流傳至今,當時的曲調已經不在,隻留下大詩人的古詩詞還散發著光輝。

作為始於漢代的民歌音樂,樂府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流行民謠”,李白就應該是唐代最負盛名的民謠作詞人。

包括《俠客行》在內,李白的諸多名作都可以在器樂伴奏中被用歌唱的方式演繹出來,試想這一畫面如果能再現,一定比單薄的詩詞精彩多了。

樂府給後世留下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至今依然有大批音樂人給予響應。2013年,歌手周華健聯合台灣作家張大春,借李白的“俠”之精神,周華健演唱作曲、張大春填詞,二人創作發行了一張後來飽受爭議的音樂專輯《江湖》。

專輯一經發布,對於《江湖》的評價就呈現兩極分化:喜歡的人“共鳴強烈,感觸頗深”,批評的人稱它“咬文嚼字,晦澀難懂”。

其中,一曲《俠客行》經張大春的重新填詞,被周華健演繹出了有別於以往的感覺。在歌裡,當年那個唱《花心》的周華健不在了,留下的盡是一個男人對人生的大徹大悟,和後知後覺。

隨著周華健等音樂人的引領和實驗,閱聽人越發對具有中國風的古詩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原來古人的智慧還可以機甲狂潮出更大的力量,這一切只需讓它們再一次借助音樂的力量。

素有中國“鼓王”之稱的音樂人趙牧陽,在2015年一人登上了央視《中國好歌曲》的舞台。憑借一首個人詞曲原創的《俠客行》,趙牧陽和他的傳奇故事再一次受到了廣泛關注。

這首《俠客行》也和《黃河謠》等曲目,成了趙牧陽在歌迷心中的代表作。每當提起趙牧陽的名字,都會想起他一人打鼓唱著《俠客行》的經典一幕。在趙牧陽的歌裡,俠客始終腳踩著黃土,身後刮著西北凜冽的風。

詩人李白或許想不到,經他一首詩的點撥,無數後人有了更多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有了在新時代對“俠”的更深理解,這些都讓《俠客行》的精神更具力量。

想做最好的中國風,要唱最好的古詩詞

就在去年,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俠客行》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尤其是眾多平日裡經常追星的少男少女們,在偶像的引導下開始了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在這部由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的熱播劇中,主角張小敬(雷佳音出演)唯一會唱的歌曲正是李白的這首《俠客行》。

熟悉劇情的朋友會知道,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無疑是最符合李白心中的俠客形象的劇中人物。為了好友和女兒,張小敬連殺數人,後又被委以重任,拯救長安城。如此一來,李白詩中的這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似乎說的就是張小敬。

除此之外,由演員熱依扎獻唱的片尾曲《俠客行》,更是在李白原詞的基礎上,對這首詩作的重新演繹,也為《長安十二時辰》畫上了別有意味的句號。

說回《俠客行》這首詩,朗朗上口的文本很自然就會讓人在誦讀之時,有了唱的欲望。比如這句畫面感十足的“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簡直是給音樂創作者留下的天作,從而激發出更多讓它和旋律共鳴的靈感。

實際上,任何對古詩詞進行再創作的音樂作品,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掙脫對歷史印象的束縛,打破傳統觀念裡無旋律的最初理解,讓詞和和盡可能充分融合,而不是一曲唱罷給人以“詞還是詞、曲還是曲”的突兀感受。

如今,雖說近些年中國風逐漸呈現出流行起來的大趨勢,類似的作品層出不窮,相似風格的歌手也遍地開花。但是陷入瓶頸的尷尬局面也很快顯現,那就是真正好的作品依然極為少見,更多是受投機主義影響的粗製濫造作品,充斥在中國風聽眾們目光所及的各個角落。

我們呼喚好的中國風作品,首先是挑選出好的演唱者,通過他們的演繹來帶領聽眾重新感受經典作品。其次是發掘好的作品,選好古詩詞是核心,編曲製作的用心更是關鍵。音樂,是記錄時代和文化的最佳途徑之一,當俠骨柔情穿越千年,當文化的積澱愈發熠熠生輝,也只有讀懂了其中的精神內核,才能唱出真正的“中國風”神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