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正準備購物大戰的你,也許已經忘了百年前的世界大戰

2018年11月11日,一戰——這場耗時4年之久的人類史上的浩劫停戰滿一百年整。這場戰爭毀滅了幾乎整個歐洲,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過900萬軍人和700萬平民喪生。人類的戰爭首次進入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般的總體戰時代。

一戰的影響和意義極其深遠,亞歐大陸上的四個大帝國接連覆滅,民族國家在此之後紛紛獨立,或是陷入一場又一場的紛爭之中。歐洲的榮光逐漸消退,英鎊的世界金融霸權被美元逐漸取代和消融,美國逐漸建立起了直到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令人欣慰的是,無產階級革命終於在歷經19世紀的多次磨難和挫折之後取得了首次成功;而讓人不寒而栗的是,法西斯主義的陰影已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開始秘密積聚著邪惡的力量,在那二十年以後,它將會給人類帶來一場空前的災難。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銘記,一戰的結束推動了全球政治和社會意義上的公平和正義,教士和國王們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樣將“灰色的牲口”般的平民輕而易舉地推進戰爭的絞肉機,他們以往的“正義,光榮”的口號也變得格外失色。現當代政治學意義上的人人生而平等在這時才逐漸被各國在法律層面上落實,戰後女性地位提高,婦女獲得了選舉權;法律上的普選在各國相繼建立了起來。無產階級首次看到自己當家作主的可能性,而受壓迫多年的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族自決”的精神也發端於這一時期。我們更要銘記的是,如果沒有一戰中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如果沒有一戰後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引發的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和之後席卷全國的大革命,如果沒有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代表的各族各階層革命者們前仆後繼的不懈奮鬥和壯烈犧牲,我們今天社會主義中國的美好圖景,將全都是妄想。

1.《好兵帥克歷險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捷克)雅·哈謝克

一句話:奧匈帝國就是這麽亡國的,一戰就是如此荒唐和令人作嘔。捷克作家哈謝克的名著,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傑出的政治諷刺作品。奧匈帝國的落後腐朽,一戰時帝國上層的狂妄自大,世事的荒誕離奇,都在作者的筆下如同報刊漫畫一般幽默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這個認真的“舉栗子大王”像堂吉訶德一樣對抗著整個專製而虛偽的奧匈帝國體制。最終,帥克成為了捷克的國家形象代表,被後世的讀者們深深銘記。

2.《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人民文學出版社

(奧地利)茨威格

在這部作品裡,茨威格用他尤其擅長的中短篇小說和人物傳記的筆法回憶了從他少年時期開始的個人精神歷程,他懷念一戰前歐洲50周年的相對和平,又深深地反思帶給全歐慘痛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在他的筆下,羅曼羅蘭,維爾哈倫、麥綏萊勒、高爾基、裡爾克、理查施特勞斯、赫爾策爾等文化界人士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活生生的一幅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眾生相。

3. 《戰時筆記》

商務印書館

(奧地利)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一戰期間應征入伍,這本小冊子一部分是他當年的哲學思辨,另一部分是他在戰壕中作為普通一兵的私人生活的忠實描寫。作為參戰時剛滿的25歲的年輕人,他的日記裡作為普通士兵的心情記錄實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資料,而另一半的思辨部分或許也可以看作《邏輯哲學論》的試水。

4. 《人類恆星戰役閃耀時》

人民文學出版社

(奧地利)茨威格

本書是茨威格的中短篇人物特寫代表作,滿篇洋溢著對歐洲對歷史的自豪和熱愛。和一戰有關的是其中三篇特寫 《爭奪南極》《密封列車》《威爾遜的失敗》。《爭奪南極》說的是英國和挪威在1912年爭奪發現南極點的故事,要理解當時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影響,這個故事可以作為不錯的參考。《密封列車》指的是列寧長官的十月革命,這是一戰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一戰為後世留下的重要遺產——蘇聯的故事也從此開始了。《威爾遜的失敗》指的是一戰後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力主建立國際聯盟和《凡爾賽條約》故事,側面反映著西方理想主義的失敗。

5. 《西線無戰事》

外國文學出版社

(德)雷馬克

這本書既不是一種譴責,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試圖敘述那樣一代人,他們儘管躲過了炮彈,但還是被戰爭毀掉了。 ——[德] 埃利希·瑪利亞·雷馬克

真實的故事,細膩的情感,殘酷的命運,小人物的悲哀和無奈,都浸潤在這部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文學名著之中。一戰之後的反戰文學的代表作,書寫戰爭,仇恨,死亡對善良的普通人的精神摧毀,信仰的崩塌。正如雷馬克在書中所說,“死者的遺囑不是說要報仇,而是說永遠不再有戰爭。”用文學藝術作品的力量重新喚醒對生命的思考和同情,反思和平的珍貴。

6. 《日瓦戈醫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蘇)帕斯捷爾納克

以賽亞·伯林是如此評價帕斯捷爾納克的:“帕斯捷爾納克擁有一種超過他所有同代作家的天賦,那就是他能將他所創造的世界中每個人物身上的鮮活的品質和生命的律動生動地傳達給讀者。沒有哪位藝術家比他更生動地詮釋了文藝複興的藝術家理論,即認為藝術家是可與大自然本身相匹敵的創造者。”

愛情和婚姻在世界大戰和大革命中是何等的渺小?作為個體的孤獨的靈魂怎麽在歲月和歷史的洪流裡得以保存?這本書歌頌了在那個年代珍貴的人道主義,在一戰前到國內革命時期的俄國大地史上書寫人生理想和現實的殘酷差距。

7. 《永別了,武器》

人民文學出版社

(美)海明威

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一部“沒有多少戰爭,卻又地地道道是部反戰小說”的作品。一個美國青年在一戰後期參戰中愛情和戰爭的二重唱,戰爭的殘酷和冷漠和純粹的愛情的對比讓人格外動容。

8.《智慧七柱/沙漠革命記》

(英)湯瑪士·愛德華·勞倫斯

遼寧教育出版社

這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自傳,天才的勞倫斯從一個下級軍官做起,他憑借著內心的信仰和超人的能力,在中東掀起了一場影響至今的大革命。理想與現實,信仰與身份的諸多對立在這個年輕人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奧斯曼帝國的解體衰亡乃至於今天中東的種種亂象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根源。(以本書改編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曾經獲得奧斯卡獎,而讀者朋友們也可以選擇翻譯家呂叔湘節選翻譯的《沙漠革命記》)

9. 《太陽照常升起》

[美] 歐內斯特·海明威

人民文學出版社

美國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脊椎受傷,失去性能力,戰後在巴黎任記者時與英國人阿施利夫人相愛,夫人一味追求享樂,而他只能借酒澆愁。兩人和一幫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絕了猶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卻迷上了年僅十九歲的鬥牛士羅梅羅。然而,在相處了一段日子以後,由於雙方年齡實在懸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毀掉純潔青年的前程,這段戀情黯然告終。夫人最終回到了巴恩斯身邊,儘管雙方都清楚,彼此永遠也不能真正地結合在一起。

《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出版後,“迷惘的一代”這一說法立即流傳開來,且越傳越廣,繼而演化為一個概念化的文學術語——它既代表著戰後年輕一代作家的主要創作傾向,也成為指稱這一代人的思想情緒的標記語。

10.《靜靜的頓河》

(蘇)米哈依爾·肖洛霍夫

人民文學出版社

問世90年的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無疑憑借著史詩般的敘事,巨集大的歷史背景,眾多生動而又特色的人物形象觀照歷代人的生活。對人生在時代和命運的洪流中的裹挾,對生命和善良逝去的妥協和悲哀,全都浸潤在流淌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的頓河裡。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蘇聯國內戰爭期間頓河兩岸哥薩克人的生活畫卷。

11.《騎兵軍》

(俄)伊薩克?巴別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戰之後的政治遺產蘇俄波蘭戰爭的紀實,三十六個小片段或是紀事,或是寫人,或是描摹風情世態,或是轉述異事奇聞,各以其獨立的內涵,鑲嵌於整體格局之中,展現著戰爭生活的各個側面。

12. 《名著名譯叢書插圖本——城與年》

(蘇)費定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銀時代優秀的長篇小說。書中描寫主人警察德烈是一位心地善良、感情豐富,曾留學德國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和德國爆發戰爭時,他動搖、徘徊,顯示出其軟弱的一面,走過了一條曲折的生活路線,最終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本名著名譯插圖本的插畫是魯迅的收藏品)

13. 《巨人的隕落》

[英] 肯·福萊特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威爾士的礦工少年、剛失戀的美國法律系大學生、窮困潦倒的俄國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蘭伯爵,以及癡情的德國特工… 從充滿灰塵和危險的煤礦到閃閃發光的皇室宮殿,從代表著權力的走廊到愛恨糾纏的臥室,五個家族迥然不同又糾葛不斷的命運逐漸揭曉,波瀾壯闊地展現了一個我們自認為了解,但從未如此真切感受過的20世紀。

14. 《一生的故事:第二卷 動蕩不安的青年時期》

(蘇)帕烏斯托夫斯基

河北教育出版社

帕烏斯托夫斯基的文筆是溫柔細膩的,在《金薔薇》裡,他筆下的俄羅斯總是那麽深情脈脈,他的回憶總讓人對俄羅斯大地對烏克蘭對黑海和裡海心存向往。這本書是他的回憶錄的第二卷,主要講述的是他正逢一戰,十月革命和內戰時期的青少年時代。年輕人是如何在這動蕩不安的時局中走過該是什麽樣子,那個年代的俄羅斯究竟如何充滿傳奇,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尋找到答案。

15. 《火線:一個步兵班的日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法)巴比塞

巴比塞靠著這部作品拿了龔古爾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思想發生深刻變化,寫了兩部著名的反戰小說:《火線》(1916)和《光明》(1919)這部副標題為《一個步兵班的日記》的小說,並非一個完整、連貫的故事,而是以日誌的形式交待了一個步兵班的戰爭經歷。這個班的戰士來自社會的底層,他們身不由己地被征發,在一次穿越“三不管地帶”的衝鋒中幾乎全員戰死。小說中的戰壕寒冷泥濘,戰地風雲醫院慘不忍睹,戰場更是血肉橫飛,而後方城市卻被描繪得安逸舒適,對比看似光榮的“義戰”,有著深刻的揭露和諷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