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俠客島:“你是什麽垃圾?”背後,其實大有講頭

“儂zi撒喇希”?

這樣的靈魂之問,據說正在成為上海的社交新話題。

它的完整表述其實是:“你(扔的)是什麽垃圾”;而其應用的場合,則是形成中的新社交中心——社區垃圾投放點。

江湖頭條,如今在魔都出街,不隨身備個《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就難逃“智障”光環;宇宙傳聞,過不了多久,一個新的“物種”——擅長垃圾分類的滬上百姓,將獨領銀河系風騷。

垃圾

站在垃圾分類的十字路口,會生出哪些迷思?最近,上海人民刨根究底的“天問”精神,沒少引得全國同胞探頭:

提問,喝了一半的珍珠奶茶,屬於什麽垃圾?

上海市民:簡單!先把奶茶瀝乾淨,把珍珠倒濕垃圾,把杯子扔乾垃圾,再把杯蓋放到可回收垃圾——沒吃完的外賣同理。

連環提問,那尿不濕是乾是濕?粽子和粽子葉如何明斷?包著狗屎的報紙怎麽處理?一切食物殘渣都是濕垃圾嗎?

這可難不倒精明的上海市民,莫急莫急,且聽吾輩慢慢道來:

水產固然是“濕”,它蛤蜊殼卻是“乾”;食材廢料性屬“濕”,粽子葉玉米葉則又作“乾”;眾人都說豬骨雞骨都是骨,怎有人知雞骨為“濕”,大棒骨喚“乾”;至於您說那狗屎報紙,報紙“可回收”,粑粑降於其上,便化作“乾”。

一番講述下來,見各外省人士仍如聽天書,傳說中能把大閘蟹吃完再拚起來的上海朋友,繼續發揮解剖學家精神,推出簡明垃圾分類教程——“豬四分論”,如下圖所示。

有朋友看上海人這回這麽氣吞萬裡、金戈鐵馬,不免生出疑問,“垃圾”如何命中了十裡洋場的靶心?

那就要怪你不解其中內情。2019年7月1日,上海市將正式實施“史上最嚴”垃圾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生活垃圾分類將成為法律強製要求。

有多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乾垃圾、濕垃圾”四大種類;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款200元;部門如果進行混合投放或混合運輸,最高可罰5萬元。

垃圾不分類,城市兩行淚。哭訴過後,這裡面其實大有講頭。

源頭

作為垃圾,被處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我們把消費產生的物流稱為正向物流,垃圾處理就可說是逆向物流。它需要經歷從生產者(物品使用者)到經銷商(轉運站站和分選中心),再到消費者(各種終端處理設施)的運轉過程。

這“逆向物流”的運輸規模有多大?

每年,要把全國人民生產的生活垃圾運到它們該去的地方,至少需要使用載重5噸的貨車4000萬輛(次);單拿上海說,這座城12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能堆滿一座東方明珠,23天堆滿一座環球金融中心。

為了清掃、運輸、處理生活垃圾,全國每年還需拿出千億以上的財政資金。而上海,以其市政府所在的黃浦區為例,2018年,該區常住人口約為66萬,用於環境衛生的公共財政支出為15億元,折合每年人均2300元。

同樣是垃圾,為什麽上海的垃圾身後事如此“奢靡”?

高昂成本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和越來越稀缺的處理能力之間的矛盾。目前,國內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和焚燒,而這兩個手段的處理能力都在接近飽和,北、上、廣等大城市則全面超出負荷。

更何況,老傳統就有“變廢為寶”的說法。那些凝結了自然造化和人類勞動的物品,只在簡單地使用後就被丟棄入填埋場或焚燒爐,在人均自然資源緊缺的中國,無疑是“逆天”浪費。

垃圾分類的法子,正是為解如是困局。

手段

見上海市民每天被“靈魂拷問”、如履薄冰;上海市廢管處也第一時間站出,奉上分類簡明辦法:“可回收物記材質——玻,金,塑,紙,衣;有害垃圾記口訣——藥(要)油(有)電燈;濕垃圾記原則——易腐爛,易粉碎;其余都是乾垃圾!”

這種分法的邏輯也很明確:分類是過程,減量是終點

今年起,上海開始正式實施強製分類,而北京的強製分類也在立法路上。“唯有了解,方能配合”——揣著這個本心,島妹也對北京某區的垃圾處理體系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走訪。

先看“濕垃圾”的資源化處理。一輛標有“廚余垃圾”的半自動裝卸垃圾車不緊不慢轉過幾個居民小區;滿載廚余桶裡的垃圾之後,駛入20公里外的某餐廚廚余資源化處理廠。

廠內,餐廚和廚余垃圾由不同的垃圾車(隊)回收,卸入不同的進料口預處理,之後則進入一套全封閉的處理系統。沒過多久,島妹手上即拿到了這套好氧處理系統的資源化產品,一種富含有機質的營養土

至於上海,如今已有或在建閔行、老港、松江、金山、普陀等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你們吃過的每一隻小龍蝦,都將化作春泥更護花。

可通過分類進行資源化利用的還有可回收物。比如某商場保潔積攢的廢紙箱,會被運輸到可再生資源集散中心進行打包;廢鋁罐、PET飲料瓶、泡沫塑料等,都可使用機器進行壓縮聚合成規則的形狀。

概而言之,如果濕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去了該去的地方,那麽剩下的其他垃圾(上海四分法稱“乾垃圾”)數量必然將大大減少,將它們送入焚燒發電廠和填埋場,處置它們的經濟負擔和環境汙染隱患也將大大減輕。

這,就是垃圾分類的基本邏輯

落地

邏輯搞清楚,那就不妨真槍實彈地乾起來——先是建好運輸、轉運站、處理系統,做好分類,讓垃圾各就各位。

而說一千,道一萬,垃圾分類只是手段,控制生產才是源頭。

因而生活垃圾的減量,也要盯牢生產和消費環節。從原材料的獲取,到產品的設計製造,再到使用和回收,都讓“垃圾”去該去的地方。

這樣一來會發生什麽事?飲料瓶、牛奶瓶押金制度可能會重現江湖;設計師聯名款便攜式洗漱用品,還有五秒到達戰場;就連買房時,配套分類垃圾房,甚至自帶廚余垃圾處理機的小區,恐怕都會更受歡迎。

垃圾分類做好了,有啥好處?一來,寶貴的公共財政資源,可以更多地投入其他民生領域。二來,子孫後代也能從咱們手裡,接過環境治理的好攤子,這可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好事。

所以,別小看垃圾分類,雖然它是件小事,小到舉手投足都會參與。可是呀,垃圾分類也是件大事,它會引領我們走向人居環境更舒適、人與自然更和諧的明天。

島友們,垃圾分類約不約

文/雲間子

編輯/點蒼&雲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