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越跑越慢、與格力落差182億 雷軍難取“明珠”

10億賭約本是關公戰秦瓊,後來兩者竟相互攻伐,搶起了對方地盤。

文 韓忠強

編輯 成靜衛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到期之日臨近,一個是傳統製造業強者,一個是以“互聯網+”爭奪用戶的新型製造業領軍企業,二者火星撞地球,看點頗多。

據小米11月19日晚公布的三季報,小米前三季營收1305億元,仍較格力1487億元的營收落後182億。

這5年的競賽對正在“多元化”的格力和剛剛上市儲備了糧草的小米來說,還只是開始。如果董明珠能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二者在未來幾年或許能上演更精彩的對決。

01

小米“越跑越慢”

冷氣機發家的格力和手機起家的小米,就像是關公和秦瓊,原本存在於不同的維度。

然而,在2013年12月12日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禮上,雷軍對於“小米模式”戰勝“格力模式”的自信,點燃了董明珠的鬥志,“賭資”也被她提高到了10億元。

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要賭就賭個大的,鐵娘子董明珠的鬥志從來旺盛。

2013年底的董明珠確實有著鬥的底氣。

自2012年5月接任朱江洪成為格力電器董事長之後,格力電器正式進入董明珠時代。彼時,董明珠正準備大展拳腳。

2012年格力電器營收993億元,逼近千億。董明珠更是借此提出了5年再造一個格力的目標,這就意味著格力在此後的5年中,平均每年增加營收200億。

在董明珠2000億的目標鞭策下,2013年格力電器實現1186億元營收。反觀小米,2013年營收只有區區266億元,距離格力尚有920億元的差距。

差距近千億,雷軍有勇氣挑戰,董明珠自然有底氣迎戰。

自此之後,二者各自施展大法,將各自的營收步步推高,小米終於在2018年逼近格力,並大有趕超之勢。

據小米11月19日公布的三季報,小米當季營收達508億元,加上上半年797億元的營收,小米前三季營收達1305億元。

較早之前,格力已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其前三季營收1487億元。也就是說,小米仍落後格力18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半年報時,格力營收910億元,小米營收797億元,小米距離格力只有113億元的差距。

一個季度下來,小米與格力的差距又拉大了69億元。

此前曾有媒體預測,鑒於小米上半年75%的營收增速要遠遠高於格力31%的速度,格力很可能會在年底被小米反超。

在越跑越慢的情況下,小米要想在三個月內反超格力182億,難度頗大。

02

硬格力VS軟小米

越跑越慢的小米,在利潤方面離格力尚有差距。

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格力歸母淨利潤為128億,而小米淨利潤76億,與格力尚有50多億的差距。

正是這50多億的利潤差距,彰顯了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硬功夫,也暴露了小米“價格厚道”下技術積累、盈利薄弱的軟肋。

格力電器專賣店外景

格力的硬功夫並非一朝練成,而是經過二十多年點滴積累的結果。

2012年董明珠接任董事長後,加速格力研發投入,研發技術更是向著家電之外的領域擴展。

據格力電器2018年半年報,格力研究院已擴展至12個,此外還有74個研究所,929個先進實驗室,研發方向並不局限於製冷、機電這些傳統家電行業,還擴展至通信、物聯網、智能裝備等領域。

正是格力電器過硬的技術實力,使得格力冷氣機建立起了“護城河”。

據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發布的“2017年全球主要商品與服務市場份額調查”數據,在家用冷氣機領域,格力電器以21.90%的佔有率位列第一。

市場份額優勢下,格力冷氣機業務的毛利率在2018年達34%,高於行業第二名美的30%的水準。

北京朝陽區一家蘇寧電器格力專區業務員告訴市界,同樣功能的立式機格力要比美的貴1000元到2000元,比如美的一款一級能耗3匹的冷氣機可以賣到7000元左右,格力基本在9000元。此外,市界還在該專區看到一款售價在14000元左右的立式圓形冷氣機,據業務員介紹該款冷氣機具有除PM2.5功能,且可以進行語音控制。

相比於格力電器20多年的技術積累,小米這個成立尚不足8年的新公司,一直飽受組裝、低端標簽的困擾。

小米在手機領域沒有像格力在冷氣機領域的硬技術,但是,自2010年依靠著互聯網行銷這一軟實力,小米手機最終在2018年10月份拿下了1億手機的出貨量。

小米展台

8年長途奔襲的小米並沒有為自己贏得喘息的機會。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呈下降趨勢,未來的競爭將主要依靠技術支持下的新品推出。

所幸的是,在外部氣象變的越來越糟的時候,小米已成功靠岸,並儲備了戰鬥所需的糧草。

未來,小米迫切需要發揮固有軟實力的同時,提高技術的硬實力。

03

兩巨頭殊途同歸

自從有了10億賭約,董明珠和雷軍暗中較勁,正一步步向著對方的地盤滲透。

“挑釁”最先來自雷軍。

2014年12月,小米作價12.66億元,獲得格力的對手——美的1.29%的股份,位列美的第7大股東。據當時計劃,小米提名一名核心高管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雙方在智能家居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雙方合作的基本原則還包括“優先原則”,即相互之間給予對方同等條件下的優先、首選的戰略合作。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左二)

當兩個對手“親密”地走到一起,一向直言快語的董明珠在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發飆道:“小米不是什麽偉大公司,小米手機不是有品質的產品,小米若與美的聯手,是兩個小偷的結合。”

就這樣,給人以謙謙君子形象的雷軍和方洪波成了董明珠眼裡的小偷。

四個月之後,董明珠迅速殺入了小米的大本營。

2015年的1月,董明珠首次放風要做手機:“格力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同年3月份,董明珠突然宣布了格力牌手機的誕生“我已經在使用”。

結果表明,董明珠低估了做手機的行業壁壘。

此後格力手機雖有更新,但格力手機之於大眾的印象僅停留在格力手機開畫時強行植入的董明珠照片。

董小姐的手機夢不順,雷布斯的冷氣機夢同樣磕磕絆絆。

就在董明珠殺入小米大本營的2015年,小米與美的悄然合作推出了號稱“年輕人的第一台冷氣機”的i青春智能冷氣機,2699元起售。

就像雷軍當年找魅族黃章合作造手機那樣,小米和美的“熱戀”並未開花結果。

隨著華為的“插足”——2016年7月,美的宣布牽手華為布局智能家居,小米美的最終分道揚鑣。

2017年,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操刀的智米冷氣機反響平平,雷軍最終還是走上了自我造冷氣機的路子。

2018年7月底,小米發布了一款售價1999元的米家互聯網冷氣機。

為了這個純正小米牌的冷氣機,雷軍可謂煞費苦心,不但收購了格力前海外銷售總監肖友元擔任高管的珠海三友,還在格力的大本營珠海成立了珠海亞丁科技公司開展智能家電等業務。

市界登陸小米有品APP,檢索冷氣機時並未發現2018年新發布的互聯網冷氣機,僅有一款2017年推出的標價4099元的智米冷氣機。該冷氣機的用戶滿意度並不高,僅為92%,此外,該APP上並未顯示此款冷氣機的銷量情況。

小米相關人士告訴市界,2018年發布的互聯網冷氣機目前處於公測期,尚沒有開始售賣。

對於小米互聯網冷氣機,在11月19日的三季報,也僅用“廣受用戶好評”6個字一筆帶過。

作為冷氣機行業的新人,小米冷氣機與格力冷氣機之間的技術儲備尚不可同日而語。

據小米招股書,小米冷氣機領域專利共29個。而格力2017年年報顯示,格力累計申請技術專利 35000 多項,其中發明專利 15000 余項,2017 年共完成發明專利申請 4182 件,授權發明專利 1273 件。

對於小米進軍冷氣機,中金公司發表的研報認為難改白電市場大局。

白電屬於寡頭壟斷市場,經過長期的競爭和並購,形成了有序的競爭格局,龍頭具備明顯的規模優勢、產品力優勢、安裝服務優勢,以小米目前的實力,可以成為二三線品牌,但難以挑戰龍頭地位。

研報也肯定了小米的部分優勢。與傳統家電企業相比,小米擁有高效率的新零售管道和略佔優勢的物聯網應用場景體驗。

其實,無論是格力造手機,還是小米造冷氣機,都是在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的家居智能提前落子布局。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對市界表示,未來IoT的大邏輯是從手機單品到以家庭為基礎場景的聚焦。在以手機為主要應用場景的移動互聯網流量面臨時間枯竭的背景下,未來家庭場景下的時間將是爭奪的焦點,“從晚上回家七點鍾到早上上班的時間,起碼有十二小時,如果你能把家庭裡面電視機、冷氣機、洗衣機、掃地機器人、音響全部包攬的話,那麽這個十二個小時的量將遠遠超過手機”。

格力有家電,但缺少手機這一未來有望成為智能家居控制的入口。小米手機佔有率有一定優勢,尚需更多家居電器聯入其家居智能系統。

據艾瑞谘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未來三年內,智能家居市場將保持21.4%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819.3億元。

在這個近6000億的大市場下,小米的布局要先於格力。

小米2018年上半年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180.75億元。在這之前,小米該項收入2016年、2017年已分別達124億元、235億元。

陳杭對市界表示,IoT的關鍵在於T,即節點數,目前小米在節點數方面處於領先水準。

據小米2018年三季報,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小米IoT平台連接的設備已達約1.32億件(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電電腦)。

收入方面,三季報顯示,小米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收入在第三季度達到了108億元,同比大漲89.8%,佔據第三季度收入的21.3%。

IoT業務已越來越成為小米未來增長的一個勢能。

在IoT方面,格力目前未有小米的布局量級,手握家居冷氣機全球第一的銷量,未來董明珠需要快馬加鞭,為其破局找到入口。

對此,陳杭表示以格力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廠,在IoT的發展方面目前還處於“智能孤島”階段,未來其出路可以是綁定一家大的IoT平台巨頭,成為其中的一個節點,如果想自己做平台很難做出大的規模。

與小米比,格力的另一長項在其先進製造業方面。目前格力的多元化布局其一便是智能裝備製造方面。據格力2018年半年報,其智能裝備業務營收3.55億元。格力目前在智能裝備領域在珠海、武漢、洛陽三地設有 5 家子分公司,其中有 10 個智能裝備相關的研發部門,研發人員近 300 人。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對市界表示,格力在手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嘗試基本上都無功而返,芯片布局也被外界懷疑。目前看,格力在智能裝備領域實現突破的可能性反而高一點。

格力智能裝備公司研發製造的“機器人樂隊”

另外,劉步塵認為格力到了必須走多元化路線,並且除冷氣機之外其他產業必須實現突破的時候,因為單靠冷氣機單一產業,格力無法實現5年後營收6000億的目標。

距離2018年12月12日的賭期截至日期已不足1月,無論未來賭局結果如何,就像朱江洪所說,人生就像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沿途的風景再好,也就是過眼雲煙,能讓你走向輝煌的,不是回頭欣賞過去,而是勇敢地接受未來。

但願小米初心未改,祝願格力老樹新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