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阿里離職高管聊起 為何那麽多人喜歡與名人合影

來論

前阿里巴巴公司員工王某,辭職創業賣面膜。她以《那個從阿里離職的漂亮女高管,從來不過情人節》為標題,發表一篇公號文章,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引來包括阿里員工在內的網友的“扒皮”。

按照阿里內部的管理體系,王某隻到P 8級,連總監(P 9)都還沒到,自稱阿里的“高管”,確實屬於吹牛。有阿里內部人士披露,王某很喜歡“碰瓷”,她公號文章使用的和馬雲的合影,就是這種“碰瓷”的結果。那張照片,甚至是王某專門請人來跟拍的,所以顯得特別美。

遭遇阿里多位員工“打假”後,王某作出回應,甚至呼籲馬老師出來給“評評理”。但是輿論顯然不站在她這一邊。比較常見的一種指責是,這種離職後美化自己過往的經歷並從中牟利的行為,是很不道德的。儘管爭論可能讓王某更有名,但是這種局面顯然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王某所做的確實過火。一位阿里員工透露,像王某這種職級的,在整個阿里系可能有七八千人。她自稱“阿里高管”,某種程度上觸碰到了很多阿里員工的神經。拿和馬雲的合影來炒作已經讓人厭棄,過於拔高自己在原公司的職位,更讓前同事們不滿——— 如果不揭穿的話,王某其實等於變相侵佔了公司的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像王某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從大學開始,學生就知道自己簡歷的重要。我曾見過幾個年輕人的簡歷,都非常厚,如果上面寫的每一條都經得起考驗,那一定是優秀的青年。但是現實往往相反,很多學生為了“混簡歷”,為了一份漂亮的簡歷,才去想方設法經歷一些事,不管是實習經歷還是各種證書,都浮於表面,讓人生疑。

不能怪大學生浮躁,他們瞄準的是一個新職場。在互聯網時代,“能見度”變得越來越重要。不管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商品,被人看到次數越多,就會越值錢。對人來說也是一樣:一個人越有名,就越有可能成功。知名度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個人資產。哲學家翁貝托·埃科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這樣的:電視直播的時候,有人會站在被採訪對象後面,衝鏡頭舉出手勢或扮一個表情。追求被看見,已經成為很多人下意識的行為。

因此,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麽很多人喜歡和名人合影。這不是單純的虛榮心作祟,這樣的“碰瓷”本身,確實可以獲益。和名人合影,就會多少吸納一點名人的聚光效應。“她能和馬雲合影”,這個事實本身意味著很多。在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有很多人根本沒有和馬雲見面的機會,很多層級比王某要高的人,都未必有和馬雲合影的機會。對網友來說,一個能和馬雲合影的美女,賣的面膜或許更可信一些,這是“心理作用”,但確實會發生。

揭批王某在某種程度上表達的是一種更傳統的職場觀念: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為公司利益默默奉獻,取得自己應該的那份報酬。這是以福特公司為代表的工業社會普遍的職業觀念。在這種觀念中,個人的名氣價值不大,人們更在乎的是一個人能創造的利潤。批判王某,對王的所作所為感到不屑,但也要正視其所代表的觀念帶來的衝擊。  張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