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來自航海大國,卻從內陸探索了整個西北

鄂本篤,一個來自亞述爾群島的年輕葡萄牙水兵,在1594年抵達了印度。他或許覺得自己的歸宿,就是在賺一筆養老金後返回歐洲。也可能是在當地給自己置辦產業,從此完成落戶。但之後的故事,將出乎所有人的想象。

到16世紀末為止 葡萄牙人已經完成了對亞洲大部分海岸的探索

雖然來自葡萄牙人在16世紀後期已成為西班牙聯邦帝國的一部分,但依然被保留了相當部分的內部自治。在海外的領地方面,當地的舊官僚和軍隊,仍舊享受著自己原本應有的權益。他們可以繼續招兵,並有著相當程度的外交自主權。天主教的耶穌會教士,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鄂本篤在印度服役一段時間後,就加入了耶穌會。憑借自小積累下的航海經驗,他很快就掌握了當時耶穌會成員普遍需要學習的數學、地理和天文學知識,並被派往莫臥兒帝國的宮廷,學習波斯語。教會非常希望以教士們的豐富學識,博得亞洲各帝國的統治者歡心,從而給傳播天主教的活動開綠燈。

鄂本篤就出生在葡萄牙航海業的前哨基地 亞述爾群島

當時的莫臥兒帝國,正巧處於著名的阿克巴大帝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雖然已經佔據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方,其統治者卻沒有忘記自己的中亞起源。加上古老的絲綢之路,有相當部分其實從阿富汗與北印度通過。所以印度次大陸到當時都佔據著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關口。大量的亞洲內陸商隊,都會選擇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流域,通過行船提高運輸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古老的波斯語依然是至關重要的國際通行語。

鄂本篤的母國葡萄牙,則參與著印度洋地區的貿易,同莫臥兒人的陸上線路不同。但作為耶穌會傳教士的鄂本篤,卻有著比一般商人探險家更廣闊的視野。他注意到莫臥兒人同北方的頻繁貿易,也斷定那是一片值得探究的新大陸。

莫臥兒宮廷中的耶穌會教士

加之從中世紀開始,歐洲各地就流傳著約翰長老國的傳說。所以他們還是希望能在亞洲的腹地,尋找到自己可以聯合的盟友。哪怕百多年來的海上探索已經證明,遠在東亞的大明朝並不是傳說中的約翰長老。虔誠的教士們還是希望,可以在大明朝西北的地界,找到名為契丹的大汗之國。

有意思的是,並不信仰基督教的阿克巴大帝,也支持了鄂本篤的想法。一方面是鄂本篤在莫臥兒宮廷時與他建立的私人友誼,另一方面也是莫臥兒君主希望進一步了解和控制中亞的野心。

莫臥兒王朝君主阿克巴同鄂本篤有著不錯的私人關係

於是在1602年,鄂本篤將自己化妝成一名亞美尼亞商人,拿著阿克巴大帝給予的資金,踏上了近代歐洲的首次內亞之旅。這麽做的原因也非常簡單,亞美尼亞人雖然生活在亞洲內陸,卻在十字軍時代皈依了東儀天主教。鄂本篤這樣的做法有利於保護自己,還不需要為此卻假裝成穆斯林。他的隨從包括了4名穆斯林和2名希臘人,以便進一步強化自己的亞洲商人形象。

他們從葡萄牙在印度大本營果阿出發,抵達北印度的重要城市拉合爾。他在當地又雇傭了一名真正的亞美尼亞人做向導,隨後進入了今天的阿富汗地區。這些地方在當時都處於莫臥兒帝國的控制,所以行動並不困難。在遊歷了坎大哈和喀布爾後,一行人選擇走帕米爾高原,去往控制西域的大國葉爾羌。這段行程就不那麽輕鬆了。好在葉爾羌的建立者賽義德,是莫臥兒創始者巴布爾的表兄弟,雙方彼此之間都有聯繫和了解。

開伯爾山口是古代印度與西北世界間的最重要關隘

抵達葉爾羌後,鄂本篤的行程就突然慢了下來。因為他們要繼續向東,就必須趕上當地商人朝貢大明皇帝的時節。明朝的隔絕與管制政策,讓西域的商人不能隨心所欲的進入東亞大陸。他們必須組織特定的朝貢團隊,才能帶著大明皇帝喜愛的玉石去敲開嘉峪關的大門。鄂本篤就因此在當地逗留了至少一年,花費的時間都趕得上從裡斯本坐船到馬六甲了。

1604年年底,鄂本篤等人隨著商隊出發,前往大明西北邊境。他們經過阿克蘇、哈密等地,來到了明朝控制下的肅州。他的好運也就此到頭了。

鄂本篤等人也曾經度過美麗的葉爾羌河

1605年,由於明朝官方的嚴格限制措施,他和他的隊伍被要求留在當地等候。漫長等待終於耗盡了他的資金。鄂本篤嘗試拖入給印度的果阿通信,但漫長的傳遞過程讓他不可能等到回信。最後,他通過從大明境內返回的商隊得知,另一位耶穌會的教士利瑪竇,已經獲準進入了北京。

1606年,鄂本篤的信件終於送到了北京。利瑪竇則在之前就通過從果阿-馬六甲-澳門的書信,得知了鄂本篤的探索旅行。他在第二年派出了入教的鍾鳴禮到肅州,接鄂本篤去北京。然而在鍾鳴禮抵達肅州的11天后,已經患病的鄂本篤情況惡化。最終死在了大明朝的西北邊陲。他所剩不多的財產被同行人按照習俗瓜分,連隨身的日記資料也被拿去。僅僅是因為當中記載了一些拖欠他借款的沿途人物。

鄂本篤最終都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契丹和約翰長老

在利瑪竇等人的努力下,鄂本篤被以天主教儀式安葬在當地。部分被奪取的手稿也在之後被追回。只有少量完整的信件資料,被鍾鳴禮帶給了利瑪竇。

鄂本篤並不是第一個進入大明境內的天主教教士。在他出發之前,利瑪竇已經於1598年獲準踏上大明的土地。只是在那之前,利瑪竇也曾經在澳門等待了幾十年之久。鄂本篤的沿途遭遇,無疑是當時絲綢之路東段情況的縮影。大明朝雖然從未放棄過陸上的絲綢之路貿易,卻以一種不斷自我封閉的心裡,主動削減著自己對外部世界的依存度。

在澳門苦等數十年的利瑪竇是幸運的

鄂本的旅行,則向世界證明了大明朝本身就是過去中亞與東歐語境下的契丹。這是過去的沿海探索者們,所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鄂本篤之前的歐洲人都認為在東亞大陸西北存在一個契丹

鄂本篤之後的歐洲對東亞地理有了較為精準的認識

至此,發源自古代地圖上的古國名稱“秦尼”才正式成為東亞帝國的統稱。今天英語中的China一詞,也由此固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