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2種藥物機制,它們不針對cccDNA,靶向模板是下一步驟_開發

目前,全球B肝藥研主要集中在B肝病毒複雜的生命周期各步驟方向,進而開發在研新藥。B肝藥物存在一項難點,至今也能夠攻克,即無法消除或永久沉默B肝病毒的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小番健康就談談全球科研人員是如何定位HBV cccDNA的。

B肝2種藥物機制,它們不針對cccDNA,靶向模板是下一步驟

雖然,B肝病毒感染影響著全球許多人,但通過預防性疫苗的成功接種可以減少新感染,只是治療慢性B肝病毒感染方法還無法實現功能性治愈或完全治愈。現有已研發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減緩慢性B肝進展,它依然無法消除cccDNA。cccDNA微染色體,持續地存在於受到感染肝細胞的細胞核中,在那裡它形成了所有B肝病毒轉錄的模板,這是目前醫藥學家開發B肝藥物的主要難點。

此前,小番健康也介紹過,全球已有一些課題是基於宿主和cccDNA之間相互作用,對其形成機制、穩定性和轉錄活性加以研究。有科學研究表明,雖然B肝病毒劫持某些細胞過程來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也有宿主因素限制HBV感染。所以,全球已有科學家提出宿主因子對cccDNA的正向和負向調控,以及使用小分子藥物或者序列特異性核酸酶,直接靶向這些相互作用或cccDNA。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問題,是導致如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的主要原因。慢性B肝病毒感染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誘因,目前獲批的兩種治療藥物,即核苷/核苷酸類似物(NAs)和干擾素α(IFN-α)/聚乙二醇化干擾素(PEG-IFN)。NAs,它主要通過直接抑製B肝病毒的逆轉錄,從而抑製B肝病毒複製,促進HBV清除。第一代NAs是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韋酯(ADV),後續指南選擇的是,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和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

因為它們相比第一代NAs更有效,耐藥屏障更高,因而被新指南提倡。在多個版本指南中,也介紹持續服用這些藥物可以逆轉肝硬化,降低發展為終末期肝病和HCC風險,從而提高慢性B肝患者的生存期。一般而言,NAs對B肝患者耐受性好,容易口服使用,有助於促進藥物依從性。當然,NAs在不斷開發之後,也遇到了一些明顯不足,即治療所需時間和這些藥物的長期安全性,仍然不夠清楚。

免疫調節和IFN-α/PEG-IFN方向,相比如NAs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它可導致更高的B肝表面抗原(HBsAg)丟失或血清轉化率。當然,干擾素也有不足之處,即干擾素反應對B肝患者個體存在較大差異性,並且由於不良副作用,干擾素對B肝患者的耐受性通常較差。在NAs和IFN同時或先後聯用也顯示出一定前景,只是需要更多長期研究,來確定它們的最理想聯合方案。

因此,無論是NAs還是IFN,這兩種已獲批上市所開發藥物都不能治愈HBV,主要原因是,它們都不針對HBV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cccDNA依然存在於被感染的肝細胞中,這是導致停止治療後B肝病毒反彈主要原因。基於以上背景,靶向cccDNA是今後醫藥學家開發抗HBV治療的下一個關鍵步驟,例如,篩選新的cccDNA抑製劑的作用機制,就是科學家關注了HBV cccDNA通過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來調節其活性,進而進入早期研發階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