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波特和他的機器世界

摘要:不管是谷歌對“波士頓動力”的待價而沽,還是軟銀對其商業化轉型的砸錢之舉,從整個AI史上深究,馬克·雷波特和他的“機器人們”雖迎來了新的繁榮盛世,但這離真正的A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日,美國人類與機器認知研究所(IHMC)發布了一段令人震撼的視頻,視頻中,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人形機器人Atlas不僅能謹慎的走過搖搖晃晃的“梅花樁”,還能小心翼翼的通過狹窄的“獨木橋”。

從視頻中可以觀察到,Atlas不愧為類人型機器人中的佼佼者,在踩上搖搖晃晃的梅花樁時竟也像人類一樣,將雙臂展開以保持自身平衡;

而且令五矩研究社驚訝的是,Atlas在通過由磚塊堆疊而成的“獨木橋”時,並不是以貫常機器人的機械步伐大步跺過,而是在Atlas小心謹慎的“貓步兒”中夾帶著切換身體重心的緩和步,這不由得讓人想起走玻璃棧道的人們會時不時小心翼翼的向前小步試探著,難道Atlas也是在向前試探?

同時Atlas走路的方式也越發趨於成熟,他的膝蓋彎曲,中心軀乾盡可能保持不動,整個過程下來重心隨腿部的運動而巧妙變換,Atlas這種“蹲伏式”的走路方式,完美的借鑒了人類的“重心放低、底座更平穩”的特點。

Atlas可謂是將“類人型”發揮到了極致。視頻一經發出後就引得廣大網友瘋狂轉載,一時間Atlas成為人形機器人中的“網紅小明星”。

不過,Atlas再“紅”終究也是個“死物”,從未真正的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而這一切風風光光的背後還得歸功於馬克·雷波特和他一手打造的機器世界——波士頓動力。

馬克·雷波特——“學霸”成名之路

說起馬克·雷波特,這位站在科技研發最前端的傳奇人物,在電腦還未走近尋常家庭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與機器人相關的控制、機器視覺方面的技術,在1992年,他便一手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波士頓動力公司,接著研發了如今名聲大噪的Atlas。

其實馬克·雷波特的一生並不像許多“大人物”那樣,有著跌宕起伏、異於常人的經歷。相反,雷波特的一生風平浪靜,他從大學畢業起就一直呆在象牙塔裡,是個典型的學術派創業者,而且還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雷波特從1949年出生起,一直都平穩的走在學霸的道路上。到1977年,28歲的他取得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頂尖學府——麻省理工的博士學位。

之後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又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創立了CMU Leg實驗室還擔任了副教授,這時他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究機器人的相關技術了。

之後他對機器人的熱愛一路升溫,隨後的六年裡,他將實驗室又搬回了麻省理工學院,但他的機器人事業卻從未停止。終於在1992年創辦了他的“機器世界”——波士頓動力公司。至此雷波特的“學霸”成名之路也在Boston Dynamics吹響了號角。

馬克·雷波特在成立波士頓動力公司時,就為公司設下了一個關於實現“AGI”機器人的奮鬥目標:“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要讓機器人更有移動性、靈活性,在感知和智能上能和人類、動物相提並論,甚至超越他們。”這不僅是波士頓動力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是機器人司令——馬克·雷波特的夢想。

在雷波特創立波士頓動力初,起初是為美國陸軍提供機器人研究製造業的企業,也曾服務過像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這種大型的軍方機構。

但據五矩研究社了解到,現在的波士頓動力隸屬於日本軟銀旗下,而且在2016年的新聞中傳出,偌大的波士頓動力竟被谷歌擺上架台、待價而沽,這短短的幾年,波士頓動力到底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遭遇”!

波士頓動力——身世

馬克·雷波特自從1992年將波士頓動力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獨立出來後,便一直致力於美國軍用機器人的製作,期間還獲得過美國國防部幾千萬美元的投資。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自給自足”的波士頓動力在2013年被Google收購。

在五矩研究社之前的文章(DeepMind 如何助谷歌成為最強AI公司)中提到過,谷歌曾在2013年大力投資AI界,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僅機器人公司谷歌就收購了八家,其中就包括了馬克·雷波特的機器公司。

在谷歌的大力支持下,初代Atlas很快就在公眾前嶄露頭角,接著是Wildcat、Spot等一系列仿生機器人面向世界,在科技圈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人們對“機器人”的認識。這些機器人不論是在速度上還是智能上,都在眾機器人中拔得頭籌。

谷歌這時應該會在下邊“偷著樂”吧,但出乎意料的是,僅不到三年的時間,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在2016年就將波士頓動力推上了“貨架”,準備“待價出售”。是什麽讓谷歌有了如此180度的大轉變!

伯樂調任,千里馬無人賞識?

有資料顯示,在2013年谷歌收購波士頓動力時,直接負責人是當時頗負盛名的“Android(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魯賓這個人,用“純機器迷”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魯賓作為機器愛好者中的一份子,他曾領導開發了家喻戶曉的“Android系統”;也曾利用業餘時間研發了一個巨大的機器臂,據說這台機器臂不僅能給他製作咖啡,而且其力量之大足以舉起一輛汽車!

所謂能者多勞,魯賓在2013年時被調任谷歌機器人項目主管,負責了對波士頓動力及Schaft等多家機器人公司的收購交易,此後波士頓動力入住谷歌後,就一直被安迪·魯賓直接領導。

也有人說:“其實谷歌的收購意願完全是出於魯賓看上了‘波士頓動力’這塊肥肉的想法”,不論谷歌背後的高管層到底打的是什麽算盤,僅在2014年的一場突如其來的變革就足以證實了這個說法。

2014年谷歌調整了高管層,在10月30日,谷歌便對外宣布安迪·魯賓離職;好似自從安迪·魯賓離職後,波士頓動力團隊就與谷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協作不統一。很快在2016年就傳出,谷歌要將旗下的波士頓動力待價出售。

從表面現象看來,波士頓動力失去了安迪·魯賓這個“伯樂”,難道波士頓動力這匹千里馬就是這樣被谷歌擺上待售架台的?深究其本質,這羊毛終究還是出在了羊身上。

機器人華而不實、軟銀拉開“商業拯救”帷幕

谷歌從2013年的一路收購、投資,的確是對“AI”下了血本。但“砸錢”也從未停止過,光DeepMind在2017年一年就虧損了27億元,而雷波特的機器人公司呢?

畢竟波士頓動力公司當初主要是為美國軍方機構提供服務,這怎能一下子從“戰場”變成“商場”呢!由於波士頓動力風光的背後是以谷歌連年虧損為代價的,而且這幾年谷歌在波士頓動力身上也並未撈到什麽油水,所以在2017年就轉手賣給了日本軟銀。

但據五矩研究社了解,在2016年5月時,Tech Insider報導稱,谷歌旗下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將被豐田收購,雖然當時價格並沒有公開,但交易近乎完成。而且波士頓動力在被谷歌貼上“待出售”的標簽時,亞馬遜也曾想插一腳進來,不過最終軟銀才是這場紛爭中“最後的玩家”。

波士頓動力輾轉到軟銀之後,軟銀可謂是給足了雷波特面子,不僅沒有像谷歌那般“失望的態度”,而且還大力支持波士頓動力的商業轉型。

在今年1月份,軟銀就對波士頓動力投資了3700萬美元用以商業研發。雖然目前機器人的商業化還未成功,但軟銀已經為波士頓動力拉開了一個“商業”的帷幕。

雷波特的機器人們——速度與力量

馬克·雷波特和他的機器人公司之所以會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其自身也是相當有實力的。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模擬人類行為,在類人型機器人中,Atlas做到了極致。除此之外,波士頓動力的其他仿生機器人也都代表了機器人工業的最高水準。

BigDog——力量

從2005年起,BigDog的研發讓波士頓動力這個響亮的名字走向了世界,在2009年一月,BigDog(大狗)首次在Youtube上公開亮相,從視頻中可以看出,BigDog的體型與騾子相當,體積雖龐大,但相對非常靈活。他在承載重物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對人類從其側面的踢踹做出靈敏的反應,始終保持著自身平衡。

BigDog是最早走出波士頓動力實驗室的機器人,他身高約為1米,體重達109公斤,但他同時也是負重最強的機器人,出於對軍用需求的考慮,BigDog可承載著45公斤的重物自如的行走、奔跑,即便是雪地、泥窪也能行動自如。(插圖)

自2005年的BigDog之後,波士頓動力趁熱打鐵,陸續研發了LS3——升級版的力量型仿生機器、Cheetah——會跳躍的獵豹機器人、以及2012年研發的Atlas Proto——Atlas的原型。(插圖)

WildCat——速度

直到2013年,與Atlas第一代同年一起發布了一個“速度”型的機器人——WildCat(野貓),至今野貓機器人也堪稱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四足機器人”。

其實野貓機器人的前身就是Cheetah(獵豹機器人),在波士頓動力公司發布的宣傳視頻中,Cheetah在跑步機上創下了每小時48公里的奔跑記錄,而且作為Cheetah的升級版本——野貓機器人,雖然其速度與Cheetah不相上下,但相較Cheetah來說,其在性能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對於WildCat——我們大可以稱他是“無線升級版的Cheetah”。因為Cheetah的軀體上方有多根纜線連接,所以這也限制他的活動範圍。但WildCat可以在戶外敏捷地奔跑,並且可以輕鬆跳過障礙物、甚至在奔跑過程中實現了急停、掉頭等緊急動作。

當然雷波特的機器世界不僅僅只有這幾個“公民”,波士頓動力公司從1992年成立到現如今的“網紅Atlas”,這一路走來除了在“速度與力量”上的領先之外,在跳躍、智能、輪式等多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比如波士頓動力去年發布的視頻中,兩個機器人——“Spot Mini”在“互幫互助”的情境下打開了封閉的大門,看到此情此景,不禁令廣大網友為之驚訝。

縱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機器人如此強大,但說到底波士頓動力也沒有做到十全十美,而且在實現機器AI上,目前的AI也都普遍處於ANI(弱AI)。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據五矩研究社在《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中了解到:ANI(弱AI)其實是那些不能真正的實現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從表面看起來很像智能,但他實際並不是真正的擁有了智能。

而AGI(強AI)是那種真正具有思考能力的智能機器,通俗來講,就是這樣的機器都像人類一樣擁有知覺和自我意識。

據筆者回憶,馬克·雷波特在2017年2月接受對"Handle輪式機器人"的採訪時表示,當機器人在戶外運動時,其並不是自發的進行活動,而是需要依靠人類通過無線電來對其進行引導;若是在室內,雖然機器人可以自己搬運東西,但也必須有人對其進行啟動、下達命令之後才會順利完成任務。

所以從雷波特的機器人們來看,世界的AI機器領域還只是處於一個“表面看起來很像智能機器”的時代。

而且雷波特的機器人們普遍都具有一些鮮明的“通病”,他們的降噪及續航能力真的很差。

在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中,雖然BigDog、LS3及Cheetah等在力量和速度方面創下了業界的新紀錄,但他們在活動過程中也附帶超強的噪音,這一點也是阻礙波士頓動力商業轉型的重要因素。

波士頓動力自己也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通病,於是在2015年,以吸取BigDog等機器的開發經驗,研發了一個安靜的四足機器人——Spot,這個機器人可以在極度粗糙的地形中平穩的移動,而且擁有超強的平衡性。

但是Spot的續航能力令人堪憂,Spot充滿電後最多只能堅持90分鐘,而且充一次電需要四個小時,也就是說,即使Spot可以負重45公斤前行,但使用頻率僅是“6小時/次”。

就算波士頓動力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人們對機器人的看法,但目前的智能機器人卻從未真正的實現AGI,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在真正的人工智能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馬克·雷波特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