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年獲批6個抗癌新藥!“重大新藥創製”成果顯著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在新藥創製專項支持下,2017年2月以後共有14個1類新藥獲批,呈現出井噴式增長。”31日,科技部會同衛生健康委召開“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新聞發布會,專項技術副總師、中科院院士陳凱先介紹近兩年來專項在品種研發方面取得的新進展,在治療惡性腫瘤方面,獲批6個1類新藥。

這兩年獲批的6個抗癌新藥,如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安羅替尼、乳腺癌治療藥物吡咯替尼等。其中,安羅替尼上市一年來銷售額已達26億元。

圖片來源:pixabay

科技部重大專項司副司長楊哲表示,重大專項實施十餘年來,廣大科研人員聚焦目標、集中突破,產出了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實現了重點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提升了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近兩年,專項還產出了國內首個、全球第二個抗艾滋病長效藥物艾博韋泰,自主研發的抗感染新藥可利霉素,針對銀屑病的全球第一個有治療作用的芳香烴受體調節劑類、非激素小分子化學藥物本維莫德……

陳凱先坦言,這些新藥的上市,有效減輕了患者負擔,為百姓用藥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為國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針對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新藥創製專項圍繞產業鏈部署研發鏈,已超額完成‘十三五’品種研發目標。”新藥創製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衛生健康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介紹,截至7月,專項累計1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1類新藥44個,數量是專項實施前的8倍。

新藥創製專項不僅在重大品種研發方面成果顯著,還初步建成國家藥物創新技術體系,布局建設了一系列技術平台。初步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的源頭創新,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上中下遊緊密結合、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網格化創新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目前,專項支持的32個中藥品種獲得新藥證書,48個品種獲得臨床批件。截至2018年底,累計超過280個通用名藥物通過歐美注冊,29個專項支持品種在歐美發達國家獲批上市,一百多個新藥開展歐美臨床試驗,一批自主研製的新藥及高端製劑走向國際。

數據的背後,彰顯了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積極推進,新藥研發和產業國際化步伐加快。在新藥創製專項帶動下,醫藥產業穩步發展。

劉登峰說,2018年我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840億元,同比增長12.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364.5億元,同比增長10.9%。我國百億藥企數量由專項實施前的2家增至17家。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逐步形成相對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新藥創製專項已進入“十三五”時期的最後攻堅階段,當前還有哪些難題待解?

在陳凱先看來,原始創新方面還需加強基礎研究,主動對接科技前沿新突破,開拓新藥研究和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同時,完善政策環境配套,提升新藥臨床研究的機構數量和水準,為滿足人民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的藥品需求做出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嶽靚

審核:管晶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