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好的看展季 來看“史上最強正倉院展”

最好的看展季來了,這個秋天的必看項目,當屬日本東京和奈良的“史上最強正倉院展”。

2019年,恰逢德仁天皇即位,日本改國號為“令和”。為此,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正倉院的寶物——皇室傳承之美”,展出“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敬納寶物”共110件,被譽為正倉院北倉第一名品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將亮相。

東京國立博物館展期為10月14日至11月26日,前期展示為10月14日至11月4日,後期展示為11月6日至11月24日。

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倉院的寶物——皇室傳承之美”海報

幾乎是同期,奈良國立博物館將舉辦“禦即位紀念:第71回正倉院展”,其中有4件為初次出陳,“明星”展品“金銀平文琴”將亮相。

奈良國立博物館展期為10月26日至11月14日,為期20天,期間無閉館日(且:10月26日、27日,11月1日、2日、3日、4日、8日、9日、10日開放時間將延續至晚上8點)。

奈良國立博物館“第71回正倉院展”海報

正倉院藏品到底有多精美?我們首先通過三件展品感受下正倉院藏品的“明星”氣質,它們一件來自東京,兩件來自奈良。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唐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日本正倉院藏

這是唯一傳世的五弦琵琶(中國傳世琵琶皆為四弦),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在此發揮到了極致。此琴通體用紫檀木製成,工藝精細,通身施有螺鈿花紋,在琴的腹面杆撥處還貼以玳瑁薄片,其上用螺鈿嵌出一騎駝人撫彈琵琶的美麗畫面,具有濃鬱的西域趣味。從側面可以看出,玳瑁有磨損過的傷痕殘跡,證明此琵琶曾經被演奏過,並不是只限於欣賞。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

五弦琵琶是在漢魏時期,由西域樂人帶入中原,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彈撥弦鳴樂器,簡稱五弦。五弦歷史久遠、造型別致,盛唐時期在廣大中原地區十分流行,後東傳日本。白居易在《五弦彈》詠道:“五弦彈、五弦彈,聽者傾耳心寥寥,趙壁知君入骨愛,五弦一一為君彈。” 韋應物在《五弦行》中這樣說道:“美人為我彈五弦,塵埃忽靜心悄然。”唐淮安靖王李壽墓壁畫中也有坐立部伎女樂人彈奏五弦琵琶的圖像。

紫檀金鈿柄香爐 長39.5 高7.6 爐徑11.0 南倉52 前回出陳年2007年

正倉院寶物 日本正倉院藏

香爐大多為金屬製品,但本品除了放火種的內爐以外,主要部分為紫檀所作,並在把手末端加上獅子形裝飾,這種形式被稱為“獅子鎮香爐”。此香爐爐體和底座、把手的表面都用金鑲嵌,以表現花卉、蝴蝶、飛鳥。除此之外,還鑲嵌了彩色的水晶等,其華麗精美程度在現存的柄香爐中首屈一指。

龍首水瓶 銅製鑄造鍍金・鍍銀 全高49.9cm 瓶徑18.9cm 飛鳥時代・7世紀

法隆寺敬納寶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龍首

水瓶開口狀態

瓶身的金馬

在日本,《龍首水瓶》被視為國寶,這種有圓形軀乾的器皿最初由波斯製造。傳入中國後,龍開始與希臘神話中的飛馬作為主題共同出現。此水瓶用銅製作,上有鍍金。容器的頂部為一龍,為“龍頭”,細長的把手為龍身,瓶身刻有四隻金色的馬。

禦即位紀念:第71回正倉院展部分展出文物

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的41件寶物中,包括北倉14件、中倉8件、南倉17件、聖語藏2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特意挑選了與正倉院成立、與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相關的寶物。

奈良國立博物館 第71回正倉院展 出陳寶物一覽

(標誌o表示初次出陳)

用具篇

螺鈿箱 盒徑25.8高8.4 中倉88 上回出陳年1999年(東京2009年)

這是一個裝有藏青玉帶殘缺的木製、印盒蓋造的圓形盒子。盒面有螺鈿、小四瓣花紋等裝飾而成的唐花圖案、雲彩和鳥類,花瓣內有石英製成的水晶裝飾。裡面是經錦,內有小花葉文及淺綠色的小花,盒內原有布置好的玻璃罩。

金銀花盤  徑61.5 高13.2 重4496.2 南倉18 前回出陳年2009年

此金銀花盤在正倉院所藏盤類文物中最大,也最華麗。同前述的紅撥牙鏤尺中的鹿相同,此盤中的鹿角也為花狀。花狀角鹿是唐朝工藝品中常見的主題。背面刻有銘文,銘文中有中國特有的重量部門。因此,此盤可能是中國製造。從其大小和華麗的裝飾來看,也有人認為這是唐朝皇帝賜予遣唐使的禮物。

鳥毛立女屏風6扇 北倉44

前回出陳年:第1・3扇1999年(東京:2014年)

第2・4・5・6扇2014年

這6扇屏風是第六次一起陳列出來,上一次集中陳列為20年前。此屏風以反映盛唐風俗的豐滿的“天平美人”而聞名,用以裝飾天平王宮,是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生前使用的器具之一。原數量不止6扇,因時間關係大部分屏風有所損壞,所以我們今天常見的僅這6扇。

紅漆文木禦櫥 北倉2 高100 橫83.7 深40.6 前回出陳年1998

自天武天皇開始,一直到聖武天皇,6代天皇都十分喜歡這件櫥櫃。它也為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大婚時所用,裡面放有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珍貴小件物品,如刀子、腰帶、笏等飾品、棋子、骰子、 念珠、尺八等。《國家珍寶冊》記載其為“古樣之作”,認為其樣式可以追溯到7世紀。

金銀山水八卦背八角鏡 南倉70 直徑45 厚1.2 重7483

金銀山水八卦背八角鏡(局部)

天平寶字二年十月一日獻物冊,藤原公真跡屏風冊 (屏風捐獻目錄) 北倉161

縱28.8全長85.5軸長31.3 前回出陳年 1997年

光明皇后對東大寺大佛的獻祭共進行了四次,屏風的獻祭是在10月1日舉行的,目的是裝飾奈良東大寺的大佛。這12扇屏風的內容是光明皇后的亡父藤原不比等(659 ~ 720年)的真跡。上面記載的“妾之珍寶,莫過於此”,傳達了皇后對父親的思念。遺憾的是,此屏風已不複存在。雖然屏風已佚失,但這一獻物帳依舊是了解正倉院寶物的來龍去脈的重要物品。

金銅鎮鐸第1號其11 南倉164 身高16.3 口長徑10.8 風葉19.6 首次出陳

這件風鈴同樣是首次出陳,鍾罩鍍銅,風吹動風鈴,敲擊鍾罩發出聲音。

金銅鎮鐸第2號其1 南倉164 身高17.6 口長徑8.6 風葉20.9 首次出陳

此件文物為首次與公眾見面,為風鈴。其鍾罩為銅鑄, 正面和背面分別設有四個方形部分,上部兩個部分設有九個紐蓋,以銅綠色漆面。扁平風葉中間有兩個小孔,並掛有鈴鐺。

古櫃 北倉183 縱70 橫102 總高50 首次出陳

這件古櫃為第一次公開展出,用途為儲存寶物, 主體由雪松製成,蓋子和主體通過背面的鉸鏈連接。

禮器篇

紅牙撥鏤尺 北倉13 長30.3寬3.0厚1.0 上次出陳年2006年

這件尺子用象牙製成,首先將象牙表面淺雕出圖案,再用鏤空技法裝飾,正面以寸為部門分為10區, 5區為唐花紋,5區為鳳凰、花角鹿、鴨子、飛鳥等。尺子的背面沒有界線,而是用蓮花紋和鴨子、花鹿、鴛鴦與花草紋等交替編織。雖名為尺子,但從沒有刻度這一點來看,這把尺子應為禮器。此外,根據《國家珍寶冊》的記述,這把尺子與《紅漆文木禦櫥》一同敬獻。

綠牙撥鏤尺 北倉14 長29.8 寬2.5 厚0.9 前回出陳年2000年

禮服禦冠殘缺 北倉157 上回出陳年2002年

正倉院寶庫中的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禦冠和諸臣的禮冠皆殘缺不全。根據附屬的木牌記載,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禦冠很可能是在天平勝寶4年(752年)的大佛開眼會上佩戴。此禮服禦冠包含了當時國內外各種材料,色彩豐富,見證著古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衲禦禮履(儀式服飾) 南倉66 長31.5 鞋頭長14.5 高12.5 前回出陳年2014年

這雙鞋以白色厚皮革為芯材,表面用染成紅色的牛皮革,內面用鹿皮白皮革,表面鑲嵌珍珠、玻璃、水晶及銀貼金形裝飾物,十分豪華,應為天平勝寶4年舉行的大佛開眼會上,聖武天皇穿的禮服,但是並沒有留下配套裝裝。

玉飾革帶(殘缺) 中倉88 上回出陳年1999年 (東京2009年)

這件文物是用青金石裝飾的皮帶,很可能是皇族或高位貴族所攜帶的最高級腰帶,也可能是與刀等一起獻給佛陀的祭禮。青金石背面安裝了銀製刀座,並用銀製鉚釘釘在表面。

粉地彩繪倚幾 南倉76 高29.1台長徑31.0 台短徑26.6 前回出陳年2009年

粉地彩繪八角幾 徑41.0 高9.3 中倉177 前回出陳年1995年(東京・2009年)

這一粉地彩繪八角幾是獻給佛祖的祭品。在正倉院寶庫中,有很多用於東大寺法事的天皇朝臣的獻物,此品最為華麗。

子日目利帚(儀式用具) 長65.0 把徑3.9 南倉75 前回出陳年2009年

此掃帚用於天平寶字2年正月3日舉行的宮廷儀式,並非實用品。從《萬葉集》的記載中可以看到,在儀式中,參與者需手持被賜的“玉掃”,以及詩作《始春初子今日執著於玉掃帚手,飄動的玉帶》,很有可能與中國皇后自行清掃蠶室,祈禱蠶業成功的儀式有關。

其他篇

七條刺納樹皮色袈裟1件 北倉1 縱145 橫262 前回出陳年1987年

光明皇后捐獻給正倉院的所有寶物都有詳細的清單,名為《國家珍寶冊》,《珍寶冊》也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這件袈裟是《國家珍寶冊》第一部《禦池合玖領》中記錄的9件袈裟中的1件,象徵著聖武天皇皈依佛教,也暗示著光明皇后向東大寺敬獻寶物的意志。袈裟以紅色、藍色、綠色和茶色的普通絲綢剪裁成不規則的形狀,再以縫紉技術拚合,類似佛教中的“掃衣”(指用垃圾堆裡的破舊布裁製而成的袈裟)。佛陀規定弟子須著掃衣,認為能遠離貪念,讓道心增長。雖名為掃衣,但本品的絲綢質地及美麗的樹皮配色顯示著天皇的地位。

鏡背文樣的草圖

人物諷刺畫

續修正倉院古文書別集 第四十八卷 中倉18 上一次出陳年 1989年

此書內繪多幅圖畫,此次展覽展出了第48卷中的幾幅。在《鏡背的草圖》中,鏡子中心畫一葉形組合的鈕扣截面,外繪四象中的青龍、朱雀、玄武三神和祥雲、水紋等。《人物諷刺畫》中畫一人物滿臉胡須,他睜大眼睛,張大嘴巴,上半身充滿力量,旁邊寫著“大大論” ,可能處在熱烈的爭論或者遊戲中。

金銀平文琴 北倉26 全長114.5 額寬16.0 尾寬13.0尾 前回出陳年1999年 正倉院寶物

金銀平文琴(局部)

這把琴上圖案十分豐富,有團坐的賢士,有金銀泥的花草圖案,有騰躍的瑞獸,也有古訓一首,這些內容足以揭示琴學內涵的精華部分。此外,這把琴也是現如今發現的唯一一把豪華又典雅的琴,實為精品中的精品。有學者從琴上的圖案、文字內容及風格推斷,此琴為北魏製造,是現存最古老的琴。

“正倉院的寶物——皇室傳承之美”部分展出作品

“正倉院的寶物——皇室傳承之美”共有6個單元: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珍寶;華麗的紡織藝術;名香的世界;正倉院的琵琶;工藝美的共演、守護正倉院,呈現了以正倉院珍寶為中心的飛鳥、奈良時代的文化遺產。此次展覽除將正倉院寶物與法隆寺敬獻寶物代表作一並公開之外,還有以下兩大亮點:第一,將同一用途的文物同時展示,使觀眾可以看到同時看到不同時期、材料和工藝的美;第二,展場內將通過複製技術還原正倉院部分倉庫,使觀眾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正倉院的宏偉規模。此次展覽展期為10月14日至11月24日。

繼1981年展出正倉院寶物以來,時隔38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再次推出正倉院寶物可謂意義非凡。展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使觀眾了解富有國際色彩的日本古代文化。”

伎樂面具之一醉胡王 桐木製彩色 42.8×24.5 飛鳥-奈良時代 8世紀 法隆寺敬納寶物

伎樂面具之一醉胡王(頭部)

這一伎樂面醉胡王在日本被視為重要文化財(即文化遺產)。在伎樂中,醉胡王主仆通常是最後登場的角色。該伎樂面具表情嚴肅,展示出儀表堂堂、威風凜凜的王者之風。此面具為繼昆侖面具之後的第二大面,但一半為碩大的冠帽。面具以梧桐材料整木雕成,包括耳朵上部裝飾物的臉部,拚接半圓柱形梧桐木剖鑿而出的帽子前部。帽子側面則是使用麻布披覆於經捎當後的胎骨上,並刷乾漆加工而成。帽子下部的三角形冠與側面部分的造型,取決於木粉漆糊填塞的隆起程度。帽部正面著黃色虎皮色彩,側面則施有紅底加花朵形狀的繧繝(同一色系由濃至淡的層次彩繪技法)紋樣,山狀冠上貼有金箔。

紫檀木畫槽琵琶 唐或奈良時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與“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的“直頸”不同,這把四弦琵琶頸部以直角彎曲,其樣式起源於波斯,在中國隋唐時期頗為流行。這把琵琶背面有蓮花與鴛鴦紋飾,花鳥均用象牙嵌成,上繪《狩獵宴樂圖》,畫中出色的山水畫表現手法以及胡人風俗場景,令人讚歎。

平螺鈿背八角鏡 唐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如今人們能見到的最古老的螺鈿製品,都是唐代遺物。螺鈿是一種特別的工藝——“螺”指貝類,“鈿”為嵌裝,螺鈿即將貝類的外殼加工成平板狀,再切割成各種花紋、圖形,然後嵌入木板、金屬、漆器表面。

國家珍寶账(部分) 奈良時代·天平勝寶8年(756) 正倉院寶物

這是天平勝寶8年(756)6月21日,光明皇后將聖武天皇的遺物——六百數十件物品獻給東大寺大佛時的目錄,18張麻紙上的墨色仍鮮豔醒目,且全體蓋有“天皇禦璽”的印章。卷首和卷末,光明皇后寫下了對聖武天皇的悼念和對亡夫的思念。目錄最後記為“追感疇昔、觸目崩摧”,是皇太后看到太上天皇遺愛之物,想起生前與天皇的經歷而感到心碎。

正倉院禦物修理圖(局部) 稻垣蘭圃 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品《正倉院禦物修理圖》,是一卷描繪在當時赤阪離宮,宮內省圖書寮進行正倉院寶物修理時模樣的作品。對於傳達當時修理的情況來說,這是非常寶貴的記錄。

伎樂面具之一醉胡王 縱37.0 橫22.6 寬29.4 南倉1

此伎樂面製造於778年,由泡桐製成,皮膚呈紅棕色,胡須和下巴的原材料為動物毛髮,頭部飾有花卉圖案,為戲劇中的國王扮相。

白琉璃碗 6世紀 正倉院寶物

黃熟香 正倉院寶物

漆胡瓶 奈良時代・8世紀 正倉院寶物

正倉院寶物的展出,不僅使我們透過文物感受千年前古人生活的溫度,也使我們見證日本皇室在傳承保護文化之美中所做的努力。在未來,日本皇室也將繼續傳承美,正如京東國立博物館所言:“皇室所守護的無可替代的日本之美,今後也將繼續傳承下去,請觀眾欣賞這悠久之美。”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倉院及東京國立博物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