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急救四小時!醫生為800克「巴掌寶寶」打通生命線

從下午5點半,到晚上9點半,約好和丈夫一起吃晚飯的自貢市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醫生王燕,又一次「爽約」了,而在這4個小時背後,卻是一場「不平凡」的等待。

4月10日,早上剛下了夜班的王燕,下午就接到科室的緊急通知:「產科一孕婦產下早產兒,體重僅800克,需要馬上進行搶救!」

寶寶入住NICU

醫護人員全力搶救

新生兒科主任鄧剛第一時間對搶救工作進行了安排,成立了搶救小組,「醫護人員都是24小時待命,一有緊急情況,會以最快的速度趕來參與搶救。」

在手術室內,剛出生的寶寶只有一個成年人的「巴掌」大小,胳膊和腿只有成年人的手指頭粗,面色青白,全身呈半透明狀,皮下血管清晰可見。

早已待命在旁的新生兒科醫生,抓住處置的黃金時間,立即對剛出生的寶寶實施初步搶救,寶寶開始發出低低的呻吟聲,在新生兒科醫生的監護下,寶寶被馬上轉移到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進一步搶救。

雖然對搶救早產的極低體重兒,醫生們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設備,但800克的體重再度刷新了新生兒團隊接診早產兒的記錄。「早產兒對外界的適應能力非常差,常常有很多合併症,像呼吸窘迫綜合征、反覆感染、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任何一項,對早產兒來說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鄧剛說。

艱難闖關

急救團隊打通生命線

寶寶呼吸急促,打通「呼吸關」是第一步,氣管插管又是關鍵。「寶寶氣管脆弱,非常細,即使我們用最小的管子,操作都必須非常精準和輕柔。」王燕說,任何一點小狀況,都有可能給寶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在順利為寶寶完成氣管插管後,要解決的就是液體輸送問題。「對寶寶進行采血檢查時發現,其凝血功能非常差。」王燕說,對極低體重早產兒而言,由於他們的血管非常脆弱,很難長時間保留靜脈通道,且反覆穿刺難度大,也容易出現皮下壞死等情況。

因此,採用臍靜脈置管對寶寶來說是最佳的選擇。在不能直視血管的情況下進行盲穿,鄧剛與王燕搭配上陣,在嫻熟精準的操作下,1個多小時終於完成了臍靜脈置管。經X線攝片定位,導管位置準確,寶寶生命體征平穩,血流暢通。

「極低體重早產兒,病情變化非常快。」王燕說,為隨時了解寶寶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科室安排專人護理,醫護人員也24小時對寶寶病情進行監測。目前,經過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巴掌寶寶」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恢復得越來越好。

近年來,早產兒出生率有了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是極低體重及胎齡不足的早產兒也越來越多。僅2018年,該院共救治700多名早產兒,其中極低體重(出生體重小於1500g)的早產兒就有100餘例。與此同時,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早產兒胎齡越小存活的幾率越低,面對這樣的趨勢和挑戰,需要不斷優化急救流程,提高救治水準,為更多的新生兒打通生命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