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是陳友諒麾下猛將,差點置朱元璋於死地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前身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到了忽必烈時期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在統治期間尤其是晚期的時候民族矛盾十分嚴重,在苛政、重稅的重重壓迫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由朱元璋和陳友諒領導的兩支起義軍。

朱元璋就是後世的明太祖,他的麾下猛將如雲,比如徐達、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更是其中翹楚,在眾多謀臣猛將的輔佐下朱元璋先後清除了元朝和散落各地的割據勢力建立了大明朝。不過作為當時朱元璋最為強勁的對手,陳友諒的勢力也是不容小覷,他的手下也有一批堪比徐達、常遇春等人的猛將,下面咱們就來介紹一下陳友諒麾下第一猛將張定邊,咱們的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就差點死在他的手下。

張定邊,湖北沔陽人,與陳友諒是同鄉,被稱為“元末第一名將”,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出身漁家的張定邊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留有五綹美髯,神似三國時期的關雲長,而且通曉兵機、識天文通地理,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才,後來張定邊與陳友諒、張必先在湖北黃蓬鎮結拜為兄弟,並隨其一起舉兵起義,轉戰各處。最早二人依附於徐輝祖,後來隨著自身勢力的不斷壯大陳友諒滅掉了他的老大哥徐輝祖,並自立為皇帝,張定邊則被封為最高軍事長官“太尉”。稱帝後的陳友諒自恃兵強將廣,圖謀聯合張士誠攻佔應天府,擔心受到兩邊夾擊的朱元璋於是設了一個局,以詐降之計引陳友諒入甕,而誘餌是一個名叫康茂才的人。

康茂才,早先任職於元朝,擔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後來率部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因其與陳友諒有舊交便讓其以投降之名引陳友諒輕進。對於老友的突然來降,自負的陳友諒並沒有選擇去懷疑他的真實動機,但是張定邊是清醒的,他多次勸諫陳友諒小心有詐,但都被陳友諒如耳旁風一般過耳即忘,後來在龍灣一戰中陳友諒部大敗,十多萬人潰不成軍,幸好張定邊早有準備,硬是帶著陳友諒殺了出去。吃一塹並沒有長一智的陳友諒又集結了六十萬大軍企圖一雪前恥,面對張定邊的勸說也許是被仇恨蒙住了雙眼的陳友諒再一次沒有聽進去,鄱陽湖水戰一觸即發。

當鄱陽湖水戰面臨僵局的時候,張定邊的心中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擒賊先擒王,於是他率領自己的旗艦和兩艘副艦從陳友諒水軍陣型中駛出,出其不意的直接衝向朱元璋所在的船隻,試圖於百萬軍中斬朱元璋之首級,等到對此舉毫無防備的朱元璋水軍反應過來的時候張定邊已經連斬敵方三員大將衝到了中軍,而此時朱元璋的座艦也因緊急轉向而擱淺,張定邊這一瘋狂的舉動似乎有了成功的可能性,但他忽視了一個人,那就是在朱元璋附近的常遇春,在辨明張定邊之後常遇春一箭射中了他,同時三十多艘艦艇也圍了上來,張定邊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見已無成功可能的張定邊且戰且退,竟又衝殺了出來,結結實實做了一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

不過張定邊的這一舉動並未能轉變戰局,最終陳友諒部在朱元璋的火攻之下全軍潰敗,陳友諒本人也在突圍的途中被流矢射中眼睛,貫穿頭顱而死,陳部大多選擇了投降,張定邊則護著陳友諒的屍身和他的兒子陳理突圍了出去,逃回了武昌。

回到武昌之後張定邊立陳理為帝,對武昌城嚴加防備,準備做困獸之鬥,後來在朱元璋長達四個月的包圍下,陳理出降,張定邊則再度突圍出來,於洪武元年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最終削發為僧,自號沐講禪師,在九十高齡時壽終正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