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三方支付強監管延續 今年罰單已超30張

第三方支付行業強監管態勢延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機構罰單超30張,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今年以來,支付行業最大“罰單”也於近日誕生——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對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開出的罰單顯示,沒收違法所得約1108萬元,並處罰款約1453萬元,罰沒金額合計約2561萬元。

公告顯示,經查實,智付支付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匯類互聯網交易平台提供支付服務,通過虛構貨物貿易,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同時,智付支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能發現數家商戶私自將支付接口轉交給現貨交易等非法互聯網平台使用,客觀上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此外,智付支付還存在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製、未持續識別特約商戶身份、違規為商戶提供T+0結算服務、違規設定商戶結算账戶等違法違規行為。

智付支付在其官方公眾號上表示,收到處罰通知書後,已經成立以公司主要長官牽頭的整改工作組,落實各項整改工作。此次被罰也是智付支付“梅開二度”。就在央行開出上述罰單的前幾天,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也對智付支付進行了處罰,處罰金額約1591萬元,智付支付連續兩次被罰沒金額合計約415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來,支付巨頭支付寶也已累積了三張罰單。去年上半年,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首次被罰,兩家均因違反《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被罰3萬元;2017年11月,支付寶因跨境外匯支付服務經營範圍問題、跨境外匯支付服務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被處以罰款60萬元。今年4月,支付寶又因客戶權益、產品宣傳、個人資訊保護三方面違規合計被罰18萬元,其中因涉及用戶資訊保護被罰,支付寶尚屬首例。

自2016年以來,央行系統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力度和違規處罰明顯加強。截至目前,央行官網顯示,已注銷28張各類型業務第三方支付“牌照”;而今年以來,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機構罰單超30張,機構和個人罰金累積約4600萬元。而據第三方機構統計,央行系統2017年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出的罰單是109張,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為34張。

今年2月,央行召開支付結算工作會議時,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就強調,支付結算監管要統籌處理好“放管服”三者的關係。在始終強調嚴“管”,嚴厲打擊支付亂象,規範市場秩序的同時,還要謀劃做好更高層次的“放”和“服”工作,更好地發揮支付結算工作對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4月末,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了《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對支付行業檢查的重點,包括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銀行結算账戶管理、支付機構備付金管理、“二清”違規行為、“斷直連”情況等幾大方面。

5月1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謝眾表示,人民銀行2018年將繼續大力推動我國非現金支付環境的建設,指導市場主體對企業、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產品。同時,持續做好正本清源工作,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各類違規支付行為的整頓處罰絕不手軟。

在央行的強監管風暴之下,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加速洗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支付市場的牌照數量仍然過多,隨著監管的強化,支付行業走向規範是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部分不合規的機構將逐漸被淘汰。對機構來說,短期會有陣痛,但這將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