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評價范仲淹以及其政績?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父親范墉,曾任成德軍、武信軍、武寧軍等地節度掌書記,公元989年,范仲淹誕生於成德軍(今河北正定)節度掌書記官舍。

范仲淹於1015年考上進士,歷任廣德軍司理入伍、興化縣令、蘇州知州、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參知政事等職,一生勤勉,忠心報國,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之一,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范仲淹的政績,對當時和後世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一是抵抗西夏,二是推行“慶歷新政”。

1040年,本來已經臣服於宋朝的西北黨項族所建立的西夏國再次反叛,邊關告急。范仲淹臨危受命,被宋仁宋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延州知州(今陝西延安)。禦邊的過程中,范仲淹在戰略上主張“嚴邊城,使之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采取修固邊城、精練士卒、招撫屬羌、孤立西夏的辦法,積極整頓軍備,堅持以守為攻,爭取最後的勝利。

當時,范仲淹的禦夏方針,為許多朝臣和將帥所不理解,一時被譏為怯懦。宋仁宗急於求成,採用了主動出擊的建議,結果在好水川和定川砦二戰中大敗。痛定思痛,仁宗才決定改而采取范仲俺的守策。

事實證明,范仲淹堅持的戰略是著眼現實和長遠的最佳禦夏方案,在范仲淹和韓琦主持下,邊城日固,士氣日盛,軍備日精,陝西四路立體縱深攻防體系初步構築完成,西夏再也不敢小視宋朝軍隊,當時民謠可以為證:“軍中有一韓(韓琦),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

1043年,北宋與西夏議和,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范仲淹穩妥積極的防禦戰略取得實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