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紹熙內禪的背後:南宋朝廷君臣分裂,大臣迫使光宗退位

作者/ 書蟲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紹熙內禪中所涉及的關鍵人物便是朝中兩大要臣,分別是擔任丞相的留正與擔任知樞密院事的趙汝愚。在他們的影響下,紹熙內禪中的君臣關係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十分複雜的狀態下,既有衝突又有磨合。以留正的離去為轉折點,在留正擔任宰相時,君臣關係仍然是能夠勉強維持的,而留正逃歸後,朝中要臣只剩趙汝愚一人,君臣關係便迅速進入到一種緊張狀態中,最終導致了紹熙內禪的發生。

留正,字仲至,一生經歷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是一位真正的“三朝元老”。留正活躍南宋政壇足有四十餘年,其從政期間廉明公正,直言極諫。尤其是在其擔任丞相時,遵守法令,推舉人才,愛惜名望,而且在被卷入到複雜危險的宮廷鬥爭之中時,仍能保持寬容大度。孝宗對其的評價為“純誠可托”“真宰相也”,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賢相。在光宗朝後期,留正一直在努力維護君臣關係,最後卻在政局關鍵時刻辭職逃歸。

留正擔任丞相後期,太上皇孝宗去世,光宗卻深居宮中,起居如常,並且拒絕為孝宗皇帝主持喪事。面對這一狀況,留正盡力緩和君臣關係,維護光宗的聲譽,安撫人心,穩定政局。在孝宗皇帝病重時,丞相留正便曾率領同朝為官的趙汝愚、陳騤、余端禮求見光宗皇帝,並請求光宗皇帝前往重華宮看望孝宗皇帝。在孝宗逝世之後,留正又率領百官於重華宮聽遺誥。之後,留正又率領百官上疏“請詣重華成禮”,緊接著又“率百官拜表,請就喪次成衣。”

但是,光宗皇帝對大臣們的請求一概視而不見。在此情況下,為了保證孝宗皇帝的喪事可以順利進行,穩定政局,安撫人心,留正再次率領百官上疏,請求太皇太后吳氏垂簾聽政。在遭到太皇太后吳氏的拒絕後,留正又請太皇太后吳氏出面代替光宗主持孝宗皇帝的喪事,這次獲得了成功,從而保證了孝宗皇帝喪事的順利進行。同時,“仍有旨:‘皇帝有疾,聽就內中成衣’”。為光宗皇帝不主持喪事給出了理由,以應對外界對光宗的質疑。可以說丞相留正在這一段時間盡力協調君臣關係,維護皇帝聲譽,而朝中其他大臣也並沒有什麽過激反應。

此外,為了更好地穩定人心,留正還率領中樞大臣多次上書請求光宗冊立太子,“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儲位,以安人心。”面對大臣們的一再請求,光宗最終不得已應承了。可見,此時的君臣關係雖然有所緊張,但仍是以磨合為主,留正作為丞相,起到了較好的協調作用。但就在光宗同意冊立太子,留正準備相關事宜時,突然“奉禦筆:‘歷事歲久,念欲退閑。’”在得到禦批後,留正心生恐懼,產生恐懼的原因是“初正請立太子,今乃有退閑之語”,似有“逼宮”的嫌疑。留正擔心朝廷可能會發生政變,但他自身又不願意參與其中。於是在七月二日上朝之時假裝跌倒在地,從而乘機回家,五更時候,上表請求告老還鄉,並且不等光宗批複便乘上肩輿,連夜出京。

留正的出逃徹底抹去了光宗與大臣之間僅有的和諧關係,剩下的便是衝突,朝中大臣在迫使光宗退位的問題上逐漸達成了一致。從這一方面來看,留正出走成為了紹熙內禪的導火索。事實上,在面對孝宗病重、光宗不前去探望的情況時,禦史黃公度便擔心一旦出現孝宗皇帝去世,光宗皇帝拒絕主持喪事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因此,黃公度便提前派他的太學生女婿王裴仲溫秘密拜訪葉適進行請教。對此,葉適的回答則是“如此,卻是獨夫也”,而在這句話中的獨夫便是獨王的意思,意指失去大臣和百姓擁護的統治者。對於這種統治者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直接推翻他的王朝,二是剝奪他的統治權力。在仲溫將水心的答覆告訴黃公度之後,黃公度便明白了水心的潛台詞,至此關於內禪的議論開始出現並逐漸擴大。

但是丞相留正則明確表示反對內禪,留正認為光宗皇帝因為疾病不能主持全部喪事,最合適的辦法應該是冊立太子,然後由太子監國,如果喪事結束之後皇帝沒有覺得疲倦,就應該仍由皇帝處理政務。之後趙汝愚又再次向太皇太后吳氏請示舉行內禪,留正又再一次表示反對,認為冊立皇太子的詔書還沒有頒布,便直接做到了這一步,日後一定會導致局面難以收拾。但可惜的是在最關鍵的時刻,留正選擇了出逃。

留正出逃之後,朝中要臣便只有知樞密院事趙汝愚了。趙汝愚,字子直,南宋宗室名臣,當時與留正共同輔政。

留正的出走,不僅進一步加劇了朝野之間的緊張局勢,更是將趙汝愚推到了政局的最前線。至此,政局的走向已經由留正、趙汝愚二人把握變為完全由趙汝愚一人負責。面對這一局面,趙汝愚並沒有像留正那樣驚慌失措,逃離京城,而是認為自己有責任來幫助朝廷度過這一場政治危機,並且在留正逃離京城、人心惶惶之時,仍然神色自若,淡然處之。此時大臣們促使光宗退位的想法也越來越明晰,君臣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一些大臣再次勸告趙汝愚組織光宗退位事宜,如徐誼便是內禪的堅定支持者,在留正出逃以及趙汝愚面對困局不知所措之時,正是徐誼以忠奸相雜、無法成事為依據,勸說趙汝愚出面組織光宗退位事宜,並向其推薦知閤門事蔡必勝謀劃此事。之後,葉適又再次向趙汝愚推薦蔡必勝,而在此之前葉適已經說服了蔡必勝。史載,“適告知閤門事蔡必勝曰:‘國事至此,子為近臣,庸坐視乎?’”兩人之所以會推薦蔡必勝,正是因為他與太皇太后之侄韓侂胄關係密切。之後,蔡必勝便利用這層關係將韓侂胄引薦於趙汝愚,這樣趙汝愚便可與太皇太后吳氏進行及時交流,外廷與內廷在迫使光宗退位這一事件上逐漸達成了一致。可以說,正是在徐誼、葉適等人的勸說下,趙汝愚才逐漸堅定了迫使光宗皇帝退位的決心。

趙汝愚根據以往相似事例的教訓,明白要想保證禪讓的順利進行,必須設置警衛以防備意外事故的發生。然而,殿帥郭杲又和趙汝愚沒有太多的交際,因此趙汝愚必須想辦法與郭杲取得聯繫,而此時工部尚書趙彥逾的拜訪則為其解決了這一問題。趙汝愚深知趙彥逾與郭杲之間關係密切,於是在趙彥逾前來拜訪之時故意問到“郭杲儻不同,奈何?”趙彥逾立即說“某當任之”,並且很快就說服了郭杲。

最後,太皇太后吳氏也在眾位大臣的再三勸說下,同意光宗退位,嘉王趙擴即位。當然,勸說的過程也是比較艱巨的,趙汝愚等人派遣韓侂胄來將內禪之事告知太皇太后吳氏從而獲得吳氏的支持,韓侂胄最開始是讓與其交好的內侍張宗尹上奏,結果遭到吳氏的拒絕。第二天韓侂胄親自前去請命,再次遭到吳氏的拒絕。就在韓侂胄徘徊不前、打算退走時,被重華宮提舉關禮看見,並詢問韓侂胄徘徊不前的原因,韓侂胄將舉行禪讓的計劃告知關禮後,關禮便讓韓侂胄稍等片刻,自己再去勸說吳氏。關禮在勸說過程中故意提及“所賴者趙知院,旦夕亦去矣。”果然,吳氏驚呼“知院同姓,事體與他人異,乃亦去乎?”關禮趁機再次提出內禪的請求,告訴太皇太后吳氏要想留下趙汝愚,必須同意舉行內禪,否則一旦趙汝愚像留正一樣辭職離去,南宋王朝的統治會受到極大的衝擊,甚至可能會危及根本。面對這種情況,太皇太后吳氏也只能做出讓步,同意了大臣們關於舉行內禪的請求。這時,光宗退位已經是大勢所趨。

至此,宋光宗的統治徹底結束,光宗本人被迫成為了太上皇。仔細分析紹熙內禪前後幾天所發生的事件,會發現當時還是最高統治者的宋光宗,似乎對趙汝愚、趙彥逾、韓侂胄這些大臣們的所作所為沒有絲毫察覺,甚至在紹熙內禪當天也沒有出現,直到內禪結束後,光宗才被告知自己已經被奉為太上皇。這固然可以理解為是因為光宗當時已然患病,無力掌控朝政,但是如此大的一件事,光宗卻從始至終都未曾得到過任何消息,哪怕連流言蜚語都未曾聽到過。並且,權力欲極強的光宗皇后李氏也未曾得到過任何消息。這似乎可以驗證當時朝中大臣與光宗之間的君臣關係已經徹底破裂,大臣們已經由之前“出城待罪”的消極反對變成了忽視光宗的存在,甚至毫不猶豫地直接迫使光宗退位。可見,在留正逃歸後,光宗和大臣們之間的君臣關係只剩下緊張與衝突,甚至在最後發展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大臣們在光宗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好了內禪的準備,而光宗只能被動接受這一結果。

參考文獻:《齊東野語》、《宋史》、《四朝聞見錄》

相關閱讀:什麽是“紹熙內禪”?宋光宗究竟為什麽被逼禪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