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程維談滴滴壟斷:不要狹隘

便當財經

用一個便當的時間

消化一個可落地的商業案例

關注

便當君引讀

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的對話系列,終於輪到了滴滴CEO程維。

“得益”於和美團之間的競爭,滴滴這半年來的出鏡率十分高。而圍繞著滴滴和美團、外賣和網約車,最顯性的詞語就是“燒錢”“補貼戰”。第一個問題,吳曉波就問程維:“到底是誰打響了第一槍?”

程維坦言“是我們”,同時,他還用了一個詞:擦槍走火。

作者/Cuba Libre

來源/虎嗅(huxiu_com)

原標題:程維談滴滴壟斷:不要狹隘

“補貼大戰是競爭環境下的必然現象”

在程維看來,“補貼大戰”是在一個市場競爭大環境下的一個必然現象。“這件事情有利有弊。”程維回答道,“這是個競爭的武器,就像原子彈、飛彈一樣,像七傷拳,你用不好它也會反傷自身。激烈的打法背後是一片狼藉,所以用起來要謹慎。”

“用不用(補貼大戰)不是你自己決定的,是行業決定的。這不是你可以選或不可以選的。”程維表現地很無奈。

滴滴的高光時刻,還是2016年正式宣布收購Uber中國的時候。

當時,滴滴一紙聲明,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在中國大陸運營的資產,盡數歸入滴滴。程維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同時,滴滴和Uber相互持股。

程維回憶2015年,是滴滴和Uber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我們雖然成長的很快,但也能感受到巨大的危機,所以我決定要‘去補貼’,要從競爭導向變成用戶導向。”

程維說那個時候的自己有一種虛幻的成就感,認為滴滴的規模全世界第一,中國已經改變了很多,出行變得很便捷,去日本發現還需要在路上攔車。

“但是,當我看到日本的計程車司機,站在車門邊上,戴著手套,頭髮一絲不苟,等待客人。他們完全可以坐在車上休息,可以不用那麽一絲不苟,(但他們沒有),可見其實中國離贏得別人的尊敬還有距離。”程維說,“那時候我就覺得,不能參加補貼大戰,不能靠資本贏。

滴滴雖然年輕,程維已然創業六年。

吳曉波問及創業過程中,程維和滴滴做的最正確、最難忘的三件事,程維並沒有給出十分具體的回答,他只是認為“保持危機感”和“不斷歸零”是其中之二。“沒有一招是可以讓你不斷地去生存和贏得競爭的。上一場戰爭中總結出來的致勝路徑,就是你未來最大的瓶頸。”程維說。

而對於第三點,程維表示還沒有得到驗證,是自己最希望做的事情——國際化

“一開始Uber打進來,我們是被動國際化的,當時自己怎麽看怎麽贏不了,因為Uber像個八爪魚,它的頭在美國,已經基本贏得了當地市場的競爭,同時還在拉美、東南亞、印度和中國有很多觸角。”程維如此形容Uber給自己的感受。

面對Uber的滴滴就像在以卵擊石。“Uber在中國兩年,燒了20億美元,Uber在中國突破一切規則,非常激進,它在進化。它在中國跟你打長期戰,這是個必死之局。”程維對滴滴的競爭劣勢還是十分清醒的。

程維表示,自己的“國際化”的第一步思考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015年9月17日,滴滴在紐約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與美國計程車應用Lyft達成戰略合作,並向後者戰略投資1億美元。這在程維口中,是國際化的“第一個決策”。

Lyft是當時Uber在北美最強勁的對手。“當時所有的股東都不支持我們,但是時隔三四年再看這件事情,是正確的。”程維說。

滴滴國際化的路子很野。除了投資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中東的Careem、歐洲的Taxify......滴滴幾乎投遍了Uber在全球的所有對手。

如今,程維給出了這樣做的理由:“我們不僅僅是投資它,我們更是盟軍。我們只是不希望Uber能在全球的這些地方迅速的佔領市場。我們打好協同戰,在中國這個戰場消耗對方很多的資源。”程維說,“就像當時的蘇聯一樣,很艱難地打‘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要消耗巨大的資源去打,最終靠多線戰役,才使得整個局面出現了逆轉。”

所以,最早,我們的國際化是為了(在)中國的生存。”程維坦言。

在與吳曉波的對話中可以看出,程維大概真的很喜歡研究軍事,他再一次用軍隊作戰來形容對手:“Uber在每個城市的員工沒有外界傳的那麽少,它會包裝成美軍一樣,海空軍陸戰隊空降過來,呼叫空軍。實際上它很接地氣,該補貼補貼,該招人招人,狡猾著呢。”

將目光拉回到中國市場本身,程維認為滴滴在中國勝出的優勢還是本土化。

“一開始Uber在全球的市場行銷上、在資本上在技術上是全面領先的。那個時候我感覺我們就是遊擊隊。滴滴快的剛剛合並的時候,內部還沒有完全統一,就要面對又有錢又有技術的正規部隊。”程維形容自己一開始靠的是“精神”意念,“我看過一個關於俄羅斯的紀錄片,亞歷山大、拿破侖、希特勒都去過莫斯科,但都沒有贏過,這個地方(莫斯科)從來就沒有被征服,這就是當時支撐我們的信念。”

“不能狹隘地去看所謂‘數字壟斷’”

吳曉波直接提到了滴滴一直面對的質疑——“壟斷”:“我認為沒有一種壟斷是值得讚美的。這你承認嗎?”

對此程維表示,滴滴其實面對著很多數得出名字的平台的競爭,不下十家,他覺得用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微信大家都用,但不代表說微信份額最高,它就會欺負用戶。互聯網本身的精神還是為用戶創造價值。Google、Facebook,它們的知名度都很高,但並沒有像大家想象那樣子變成一個(壟斷企業)。”

說到此處,程維解釋道:“對這件事情,我強烈地希望,不僅僅是用戶,還有學界,也包括監管,要認真地研究互聯網時代的規律。不能簡單套用我們在工業時代習慣的一些規則。美國‘反壟斷’是很堅決的,但為什麽美國沒有把Google、Facebook拆開?要去思考這背後的一些原因。

程維認為,在未來,全球每個行業最後就剩那麽兩到三個平台。“搜索引擎已經塵埃落定了,電子商務兩個平台正在形成競爭格局,出行平台全球會很多嗎?為什麽中國今天不是有無數個計程車軟體割據,而是一個平台,因為人在中國會流動,你在每個城市裡面,不需要每個地方下載一個平台,一個平台就好了。人在全球流動的,人在東京、北京、雪梨、倫敦、裡約,他也需要一個平台。而正是那個平台決定了未來幾十年這個行業的話語權。”

所以我覺得不能狹隘地去看所謂‘數字壟斷’,如果中國還沒有能代表中國的出行服務的平台,我們連全球競爭的資格都沒有。”程維如此說。

吳曉波直言不諱地提到了滴滴的使用費用的問題:“大家對使用費用在提高的感覺是真實的還是(假的)?”

程維答道:“是真實的,但它是相對的。

他表示,用戶有這樣的感覺正是“補貼後遺症”,是自己要還的債。“因為你並沒有因為技術的進步、效率的提高而使得車費便宜,而是靠補了5塊錢使得便宜。這樣的便宜產生錯覺,當你把這個好處拿掉之後,大家會覺得你貴了。”程維還說,“中國的出行價格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你可以看一看去美國、日本、倫敦叫一輛車(多少錢)。”

程維表示,“確定性”是接下來出行面對的最大的挑戰,因為用戶打不到車的焦慮還是存在的

“我是一個樂觀的保守主義創新者”

六年創業,從管理一兩百人到如今的一萬人,程維認為自己在心態上的起伏很多,“各種過山車”。但程維表示,如果從更長的時間維度和地域緯度來看,很多變化也沒有那麽劇烈了,也沒有那麽不可接受。“更多的還是要順勢而為,做正確的事。”

出乎吳曉波的意料,程維表示自己的個性偏保守,“我是一個樂觀的保守主義創新者”。

我如果不是一個樂觀的人,早就被自己給嚇死了。一開始出來創業的時候真的沒想到是這樣一條路,無知無畏,推開門的時候,競爭、政策、資本就像漩渦一樣,但是已經出了門,眼睛一閉一睜就到今天了。”程維說。

原來你是這樣的程維。

微信號:daxiongfan

加關注

便當財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