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升空20周年,20個關於國際太空站的奇妙瞬間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0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舉辦天地對話活動,與駐守在距離地球400公里高的太空中的國際太空站宇航員共同慶祝國際太空站開建20周年。

慶祝活動上,駐守在國際太空站的歐洲宇航員亞歷山大·格斯特說,地球上有70億人,可太空站裡就我們三個人,“我們是你們的眼睛,俯視美麗的行星,用罕見的視角觀察我們自身,有好有壞,也有驚奇”。

本期,拍者君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國際太空站從建立至今20年中那些精彩瞬間吧~

當地時間1998年11月20日,國際太空站第一個組塊——俄羅斯製造的“曙光號”(Zarya)功能貨艙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搭載在“質子號”重型運載火箭上發射升空。

“曙光號”是國際太空站的基礎模塊,為太空站後續的組件提供電源、推進、導航、通信、姿控、充壓的小氣候環境等功能。它的升空標誌著這一最大、最複雜的太空實驗室建設啟動。

當地時間1998年12月4日,“奮進號”太空梭搭載著美國製造的“團結號”節點艙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兩天后與曙光號開始對接。

當地時間1998年12月4日,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奮進號”太空梭搭載“團結號”節點艙升空,任務代號為STS-88。這是歷史上第九十二次太空梭任務,也是太空梭為裝配國際太空站所進行的第一次任務。

1998年,“曙光號”(Zarya)功能貨艙(左)和離開太空梭的“團結號”節點艙(右)對接,這是兩個太空站組件之間的首次對接。

2000年年底,國際太空站已準備好接收其首批長期居民。同年11月2日,美國宇航員威廉·謝潑德(William Shepherd),以及他的兩位俄羅斯宇航員同事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rikalev)和尤裡·吉德津科(Yuri Gidzenko)進駐太空站,國際太空站開始長期載人。

2008年,Robert L. Curbeam,Jr(左)和Christer Fuglesang(右)在太空站外進行太空行走,對太空站設備進行維護。圖片來源:NASA

2010年,國際太空站上的工作人員拍攝到的“奮進號”太空梭輪廓,“奮進號”於2010年2月9日在STS130任務中與國際太空站對接。

2013年12月24日,宇航員Mike Hopkins的太空行走自拍照。當日兩名美國宇航局宇航員走出國際太空站,進行太空行走,進行第二輪針對國際太空站的維修工作。此前,太空站的冷氣系統失靈。

當地時間2015年3月12日,哈薩克,美國航員Astronaut Wilmore、俄羅斯宇航員Samokutyaev和Serova在國際太空站上待了近六個月後乘坐“聯盟TMA-14M”飛船從國際太空站返回準備在預定區域著陸。他們是國際太空站41/42批遠征隊的成員。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5日,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聯盟TMA-19M”飛船搭載46/47批次遠征隊成員前往太空,攝影師在發射場外拍攝。

2016年10月3日,國際太空站宇航員拍攝的震撼照片。

2011年3月7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脫離國際太空站,開始退役前的最後一次返航。

當地時間2014年7月3日,在國際太空站拍攝的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襲擊美國的熱帶風暴“亞瑟”的台風眼。

2008年,國際太空站宇航員Karen Nyberg站在新對接的實驗艙窗戶旁觀看。圖片來源:NASA

2017年7月26日,國際太空站上第52批次遠征隊隊員拍攝的照片,照片是他們每天在繞地球軌道運行時遇到的16個日出中的其中一個。圖片來源:NASA

2013年6月12日,國際太空站朝地一側的地球視圖。圖中左上方前景是俄羅斯“聯盟號”船員艙,右下角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面板。

2014年8月29日,歐洲航天局宇航員Alexander Gerst將從國際太空站拍攝到的極光照片發布到社交媒體上。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14日,哈薩克,超級月亮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台上的“聯盟號”運載火箭後面升起。美國宇航局宇航員Peggy Whitson、俄羅斯宇航員Oleg Novitskiy和歐洲航空航天局宇航員Thomas Pesquet將於當地時間18日上午乘坐“聯盟號”運載火箭前往國際太空站。

宇航員Luca Parmitano在太空站特製的跑步機上練習。圖片來源:NASA

伊朗裔美國人Anousheh Ansari坐在聯盟號宇宙飛船上,2006年飛往國際太空站。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旅行的女性。圖片來源:NASA

2013年, 加拿大航天局宇航員Chris Hadfield,在“團結號”節點艙與漂浮在太空艙內的水滴合影。圖片來源:NASA

國際太空站全貌。圖片來源:NASA

今天,國際太空站是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航天器,也是在各種科學領域開展研究的獨特實驗室。

自2000年11月以來,來自18個國家的230多人訪問了國際太空站。作為一個實驗室,國際太空站承擔了100多個國家的2500多項科研任務。

- The End -

圖片:視覺中國、NASA

編輯:李凱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