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嚴音聲海 梵唄達天籟

《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及其意義》

第二十五期

多寶講壇報導

早就耳聞華嚴字母的盛名,但要是沒有機緣聆聽中央音樂學院副研究員、佛教音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音樂文化人類學博士傅暮蓉老師的專題演講《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及其意義》,肯定還是沒法瞥見華嚴字母的堂奧。11月17日,她作為多寶講壇第二十五期的嘉賓,為上百名聽眾帶來了一場極其具有學術意味的佛教音樂講座,讓我們如驚鴻一瞥般,初步領略到華嚴字母的神聖莊嚴。

一、佛教音樂的核心是讚詠,即音聲為佛事

傅暮蓉老師既懂聲樂,又精研佛教音樂,所以在她的專業講座中,不時現場用音聲給我們做些示範,讓聽者有了直接感受。據她專業講解,佛教自西漢年間從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在所有佛教法會,如慶典、傳法、誦經、供養、施僧、拜懺、祈福、薦亡等儀式中,都伴隨著維那師有板有眼、韻味很足的唱念音聲,而音聲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梵唄(清靜、離欲、圓滿之意),它在佛教儀式中,擔任著最重要的角色。所以說,佛教音樂的核心是讚詠,即音聲為佛事。

讚詠,是印度佛教自古相傳的傳統儀式。在禮佛的時候,人們要讚佛功德,就用歌聲來陳述佛德之弘大而深遠。這時的讚詠,有傳統的讚詠,也有許多創作的讚詠,代表人物有摩晊裡製吒、馬鳴、世親、無著、陳那、龍樹、釋迦提婆等尊者。其中世親菩薩、無著菩薩認為,讚詠能夠禮讚佛功德的深遠博大,使舌根清淨、去除口業,能夠去除疾病、增長壽命等。

她還介紹,後期出現的“伎樂天”和“佛教歌舞音樂”是佛教核心音樂“讚詠”廣泛傳播巨集揚的附產品,是“讚詠”的世俗化、民間化的結果。這讓人不禁聯想起敦煌壁畫中那些美輪美奐的音樂演奏和歌舞場景,也許這些就是古老的梵唄以雖然無聲但多姿多彩的形態而與今人的相見吧。

二、華嚴字母是最早隨佛教傳入中國的古印度字母,是佛經轉讀、誦經、持咒等必須的工具

據她介紹,有別於佛教其他法會的儀式音樂,華嚴法會儀式上華嚴字母的音聲,是獨一無二的,神秘而神聖,“諷華嚴起止儀”。自華嚴字母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後,在漢地寺廟廣為傳唱,至今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那麽到底什麽是華嚴字母呢?經過傅老師的生動講解,我們方知道華嚴字母共有42個,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字,是用來演唱的咒語,也是佛教梵唄特點的集中體現,涉及了佛教音樂的各個方面。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華嚴字母作為語言,是26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所使用的神聖語言,被古代佛教徒尊為“一切生物的根本語言”,“一切語言的母語”。

“梵唄”一詞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產生的。“梵唄”是支謙、康僧會等高僧所創造,曹植是實踐者與巨集揚者。據相關史料記載,有一種中國形式的讚詠——“魚山梵唄”,是三國時期魏武帝的兒子曹植所創,因產生於東阿(今山東東阿縣)境內的魚山,便稱為“魚山梵唄”。

根據魏晉時期的分類, “梵唄”的概念只是歌讚佛、法、僧的佛曲形式,屬於“他用”和“外教”;而佛經中的音聲歌唱、諷誦、稱念、經典、法理、陀羅尼等的形式都歸於“轉讀”,屬於“自用”和“內證”。傅老師將“梵唄”分為讚、偈、咒、文、諷、誦、稱七個類別。其中,“讚、文、稱”是古代意義上的歌讚,即為“梵唄”,而“偈、咒、諷、誦”是古代意義上的詠經,即為“轉讀”。但如今人們已經不再將“內證”與“外教”的內容與功能分清,久而久之“轉讀”與“梵唄”溶為一體,被統稱為“梵唄”。

三、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是古印度的一種聞聲而入道、轉念而達梵的禪修法門。

除了語言方面的意義以外,傅老師介紹,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還是一種殊勝的修持法門,在佛教中被稱為“42字觀門”、“42字妙陀羅”, 是佛教修持解脫基本方式“止觀”(禪定)法和佛教的總綱。

原來華嚴字母的歌唱,是唱出“微密秘奧法門諸音”,用唱持即佛教中的“唱念”修得口業純善盡美,直至“如來一切清淨語”,證悟“緣起性空”的甚深微妙之法。換言之,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實際上是古印度的一種聞聲而入道、轉念而達梵的禪修法門。通過“唱”、“持”,能夠讓修行者達到“空、無想、無願、無欲、無所著、無所見故”的狀態,所以,梵唄華嚴字母的演唱是八萬四千佛教修證實踐法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傅老師還為大家現場傳授了華嚴字母正確唱念的方法, 其重點在於聲音隨著氣機自然在體內任運轉動,該高則高,該低則低,三部音輪回周流,聲音保持一樣,但是音調可以不同,隨氣自然而轉,這樣人體上下七輪的氣脈都能振動到,音聲抑揚頓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節拍自然順暢。如嗡字音轉到頭部發出來,阿字音在喉部,氣下降到臍輪則是吽字音,吽字音震動臍輪,此音屈低,然後氣再接著自然上衝至頂輪。這時頂輪有時會發脹,此時要把覺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她還介紹,持密咒要懂華嚴字母,其轉運站音的道理,與氣脈的修持大有關係。佛教梵唱確是一個修行法門,要做到心氣、聲氣、身心三合的境界,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心境合一”。

聽完傅老師的講座,我的腦海裡出現了《普賢行願品》中的偈頌——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文/宗中

多寶講壇 |系列回顧

第一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講:行攝巴蜀佛窟

第三期:淨因法師主講“逆境中的從容”

第四期:全球視野+東方智慧帶來的設計靈感和啟迪

第五期:孔子與儒家傳統精神

第六期:名中醫的佛緣醫道

第七期:怎樣吃素才健康

第八期:萬裡無雲 見證她追尋的足跡

第九期:尋訪善知識 勤求菩薩道

第十期:解讀觀世音信仰

第十一期:如何幫助孩子快樂地學習

第十二期:憶念恩師

第十三期:中國佛教教育史話

第十四期: 觀音信仰的神聖與世俗

第十五期:己欲達而達人

第十六期:帶你進入明代佛教的弘法場景

第十七期:小對聯背後的大玄機

第十八期:點燃般若燈 照亮人生路

第十九期:讀書的境界

第二十期:圖書館的人文關懷

第二十一期:李焯芬:科學視野中的佛法

第二十二期:《黃帝內經》中的健康智慧(附講座影片)

第二十三期:浙東山水多明秀 詩篇義理耀千秋 ——我在現場聽《浙東唐詩之路》

第二十四期:我在現場聽《漫話敦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