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熊與一個民族的關係,談談楚民族為何要以熊為圖騰

楚國是羋姓季連的後代。羋姓季連以前的世系是:顓頊—稱—卷章—重黎吳回(祝融)陸終。這都屬於傳說或先史時代,與中國北部(尤其是東夷)祖系相複疊。陸終六子是“兄弟民族”的關係,只有羋姓季連才真正是楚國的祖先:

季連——附沮——穴熊

這“穴熊”是第一個以“熊”命名的祖先(這恐怕是暗示出自穴熊吧)。這一點說明它們作為原始部落具有相當的“流動性”,從“遊牧”到“遊農”,從不定居到半定居,也肯定在中國北部逗留過,甚至到了江漢流域,還可能再折回北國去。中原的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都有地方叫做“楚丘”,就是他們流動生活的居留地或根據地之一。

一、楚國大多數王都在名字前加一個熊字

季連後裔傳到周文王的時候,就是一連串的熊王了,了了解這些熊王的關係,我們還是把他們的先後關係作出如下的排列,從這些排列的熊王我們就可以領悟到楚人與熊的關係是多麽密切了。

穴熊—鬻熊—熊麗(鬻熊長子) —熊狂—熊繹(熊狂長子) —熊艾—熊䵣—熊勝—熊楊—熊渠—熊毋康—熊摯紅—熊延—熊勇—熊嚴—熊霜—熊徇—熊咢—熊儀(若敖)—熊坎(霄敖)一一鼢冒—熊通(楚武王) —熊貲(楚文王) —(莊敖) —熊惲(楚成王)……

《左傳》記載了一個歷史故事,說的是楚成王臨死前想要吃熊(就是熊足)。原因是成王認為按照楚國的傳統慣例,老王吃了圖騰動物的血肉可以獲取、保持和延續“靈性”。但是楚成王的這個要求沒有得到準許,這個楚成王就是熊惲。楚國大多數王都在名字前加一個熊字。他們總是在登上王位後稱王,以後就改了名字。

例如楚平王原來的名字叫棄疾,登上王位以後就改了名字,叫做熊居。這就是楚平王。而且他們一般的做法是,在原來的名字前加上一個“熊”字,儼然成為一種尊稱。例如:熊嚴的大兒子名叫伯霜,登上王位以後就改名叫熊霜,熊霜的弟弟名字叫“徇”,登上王位以後就改名叫熊徇。後來若敖登上王位以後改名熊儀,鼢冒登上王位以後改名叫熊眗,都是這樣的。

二、熊是楚民族的圖騰

楚國的國王們在登上王后都要在名字前加上一個王字,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熊為吉祥之物,名字前加上熊就成為一種尊稱。顯而易見,熊是楚民族的圖騰。除了這個,我們再也找不出其他的解釋。

楚王喜歡在名字前加一個熊字,其實也來自黃帝及其後裔夏人和周人。夏人和周人也是以熊為圖騰的。傳說中鯀化為黃熊,鯀的兒子禹也化為黃熊。周文王晚上睡覺夢見天上飛來一頭熊,然後就得到了薑太公。這些都說明了熊是黃帝這個部落中威望最大的圖騰形象。

楚國是黃帝這部落的後裔,又是夏人和周人的親族,所以也以熊為圖騰。楚國差不多每一個國王都要在名字的前面加上一個熊字,從季連的後裔穴熊以下有鬻熊等二十二個國王都是這樣。

從楚穆王以後才開始沒有以熊字起名。推測原因,可能是這時候國人接受了中原文化的熏染,不再把熊當作勇武的象徵了。但是從楚穆王傳了七代傳到了楚平王,楚平王又改稱熊居,表示他繼承先王勇武的志向。楚平王以後的十四個楚王中,以熊為名的又有五個。楚國從穴熊到楚考烈王熊元為止,共四十六個國王,以熊為名的有二十九個,前後綿延了大約一千多年。從此以後,楚人的後裔中有好多就以熊為姓了。

在所有以熊稱的楚王名字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那古老的“穴熊”了——很明顯,這個名字就是說這個國王從熊穴出來,或者是穴處的熊祖。《山海經》保存了許多楚神話,楚傳說、楚風習。其中一條是這麽記載的:

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入神人。夏啟而冬閉;是穴也,冬啟乃必有兵。

這裡的熊穴是指巨熊蟄居或冬眠的處所,熊穴裡的神人很可能就是暗指楚國的祖先穴熊。熊穴冬天打開以後就要動刀槍打仗,是說猛熊冬眠被干擾而大發熊威,這正好象徵著楚國先民的好勇鬥狠,強鷙善戰的性格特徵。鬻熊,鬻讀為育,猶如匈奴古稱的葷粥可以寫作薰育。“育熊”和“熊育”是一個意思,就是熊是養育的。

三、其他以熊為圖騰的民族

實際上,熊不僅是楚民族的圖騰,好多民族都以熊為圖騰。楚民族以熊為圖騰,顯然與其他民族的熊圖騰有關係。

在鄂溫克人所居住的森林地帶,熊給鄂溫克人的生活以極大的威脅,熊的前肢能夠抓住東西並把東西送到嘴裡,後肢能夠直立行走。在鄂溫克人看來,熊與一般動物不同,每當熊直立起來向前方看時,就把前肢舉起來搭在額頭上作眼罩以避光。熊這些神奇的地方使得鄂溫克人對熊很崇拜,並把熊當作人類的祖先。

與鄂溫克人相鄰的是鄂倫春人。鄂倫春人也以熊作圖騰,他們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有一天,一個獵人出去打獵,途中被一個母熊抓到洞裡去,母熊和獵人同居,後來生下一隻幼熊。獵人瞅準一個機會,趁熊不注意就逃跑了。母熊看見後急忙追趕,但又追趕不上,母熊憤怒地把幼熊撕成兩半,把其中一半投向獵人。獵人回頭一看,見有東西投來,連忙一接。獵人接住的這一半幼熊後來就演化成鄂倫春人了,而母熊留給自己的至今仍然是熊。第一個以熊命名的楚國國王叫“穴熊”,看來與鄂倫春人的這個故事有相通之處。

世界英雄棄子傳說裡有許多也和熊有關。最有名的是關於“熊孩”的故事。講的是棄嬰被母熊所援救和哺育,有的講的是熊和人交配以後生出熊孩來。像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帕裡斯王子,女英雄亞塔蘭塔,都是吃熊的奶汁長大的。

中國維吾爾族傳說裡有一個英雄叫艾裡·庫爾班。艾裡·庫爾班是白熊跟一個美麗的姑娘瑪麗克同居後生下來的,所以他長得眉清目秀,很像他的母親瑪麗克,只是身上長了一些黃色的熊毛。後來他雖然用石塊砸死了他的熊爸爸,但他能夠降龍伏虎,殺怪征魔,仍然是一個熊圖騰英雄。

西伯利亞有一個叫做“馬發”的習俗。就是氏族共同飼養熊來維系氏族內部的一致性和團結,他們選舉一個婦女當“熊媽媽”,專職管理養熊的工作。等到小熊長大破欄而出,人們就要殺掉小熊,這時候,“熊媽媽”大哭大鬧,悲痛欲絕。全氏族的人圍聚欄外,用酒灌熊,婦女悲歌狂舞。然後牽熊巡回“拜訪”氏族部落的毎戶人家,再劃開熊的咽喉,一直到熊鮮血流完而死。最後舉行隆重的“熊宴”。這種殺熊舉宴的故事情節與楚人也有相似之處。

彝族史詩《梅葛》講到格滋天神派“武姆勒娃變隻大老熊/堵水漫金山/尋找好人種/留下種人煙。”它有意識破壞人家的田地而被捉最小的兒了背著小妹看到它,說:“看它的頭像祖父/看見它的身子象祖母/千萬不能打/千萬不能殺。”他們解救了熊,這化身為熊的大神便教會他們製作葫蘆丹躲避洪水的辦法,格茲天神讓這對兄妹成為人類新種的祖先。

《梅葛》裡又寫到:“老熊的鮮血淌成河/屍體潭河中/腦袋順水/淌入東洋海/塞住出水洞/水就漲起來。”這裡的場景描寫顯得很恐怖,有點象大神殺獸,用獸的身軀製造天地萬物。這種傳說優美中給人以強烈的悲壯感。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傳說誕生的原因,應當說是那時候的人對於強大的獸類的敬畏感以及妄殺猛獸產生的罪惡感。

另外,《苗族古歌》裡鑄日造月的英雄稱為公,有寶公、雄公、當公。詩裡寫到:“造了十二天/造了十二宵/日月十二對/一下造成了”。而且能夠挑起日月的是雄天。詩裡寫到:“雄天是好漢/肩膀厚又寬/大樹連根拔/大山也能搬”。他們的名字裡都有一個“雄”字,“雄”,“熊”的讀音相同,可以相通,所以這裡的“雄”跟楚王族的名姓是有聯繫的。

四、楚國是如何強盛起來

總之,熊是楚民族的圖騰,楚人把熊看作他們民族的象徵。從這裡也能看出楚人英武善戰的原因。楚國因此也強大起來,《戰國策・楚策》蘇秦為趙國而聯合楚國,勸說楚威王說:

“楚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您是天下賢明的君王。楚國的土地西邊有黔中、巫郡,東邊有夏州、海陽,南邊有洞庭,蒼梧,北邊汾涇的阻塞,郇陽這個地方方圓五千里,甲計程車兵有百萬,車一千多輛,戰馬一萬多匹。糧食可以吃十年。這些可都是謀求霸主的資本啊!”

這麽廣闊的幅員、顯赫的勢力,充足的實力,都是楚人經營的範圍形成四方輻湊財富匯聚的結果。這也就是《荀子·議兵篇》所說的“汝穎以為險,江漢以為池,限之以鄧林,緣之以方城”的楚國疆域大勢。楚國這樣的格局是開放性的,而不是封閉性的,帶長江,可以北上或東征,依托巫山,能夠交通巴蜀和演黔;瀕臨河陽,當然能接觸到先進的東西;遙望大海;必然能夠培養征服四方的雄心。

楚國最強盛的時候,人口大約有五百萬,佔戰國人口的四分之一,版圖面積達一百萬平方裡以上。春秋三百年間,楚國滅掉了大約四、五十個國家,成為諸候列國中最強盛的國家。它所兼並的國家,有周的封國,有殷代遺留的徐國,還有盧戎、群舒、淮夷、東夷的某些小國,群蠻和百濮則大部分被迫向南方遷去。

今天的華東、中南、西南的大部分省區都受到楚國的控制和牽製,楚國變成了一個廣闊的中國南方各族融合的中心,是當時民族聯結和融合的一個典型。

楚國強大的過程開始於楚王熊渠在江漢間深得民心的時候,楚國敢於向先進的國家和民族學習,也敢於和落後的著部落融化、結合。他們並不以自己是蠻夷而慚愧,面對強大而先進的國家也不氣餒。這樣,他們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是很有利的,所以他們就強盛起來。

就“天時”來說,楚國既有自身的發展序列和長期積累,又有四方百族特別是中原文化悠久久史的哺育,而又幸運地碰到春秋戰國文化衝交流、競爭的極盛時期。

就“地利”說,楚國的腹地或“文化核心”,恰好在江漢之間,農商輻湊,交通發達,東邊收取江準漁業和鹽業的利益,西邊能接受四川天府之國的資助,南邊通向彭蠡沅湘山川的靈氣,北邊承受著中原黃河文明的恩澤。這樣就給楚國提供了“人文的興盛以“自然”和“社會”的條件。楚國人才的眾多,客卿的興盛,與秦國相比是不相上下的。人才的流動、思潮的衝擊、文化的往來,蔚然成為當時的風氣,這方面楚國首當其衝。

總之,楚國因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處於有利地位而強大起來,這個以熊為圖騰的楚民族就以驕傲的姿態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上演了一出出雄壯的歷史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