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初的衛所兵製是怎麽衰敗墮落的?

大明朝的衛所兵製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創立的,這種軍隊模式是在繼承北魏、隋唐時期府兵製的基礎上制定的,這種軍隊制度一方面消除了其他朝代軍隊中的後勤壓力,做到了自己自足,另一方面,降低了財政壓力。但是由於政治的腐化,這一制度也隨之衰敗了。

首先,傳統的換班制度和軍隊所承擔的勞役過重,導致軍隊中弊病橫生,在調換軍隊時,常常會出現士兵逃跑的狀況,漸漸的衛所中計程車兵數量越來越少,戰鬥力自然也就受到影響。

其次,明朝中期,由於經濟發展的落後財政出現了危機,軍隊將領對所得俸祿的減少有所不滿,於是便開始大量克扣士兵軍餉。在這種條件下,士兵們為了生存下去,也只能逃跑。

最後,軍隊中紀律的日益敗壞和朝堂中的宦官專權也是衛所兵製衰敗的原因,宦官專權對軍隊也產生了很多不利的影響,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宦官王振一手造成的。在這些原因的影響下,盛極一時的衛所兵製最終衰敗。

一、制度的腐化

(一)“班軍輪戍”制度

這個制度形成於明朝永樂年間,主要內容是軍隊要實施輪番更替、分組、分期進行管理的方法,各衛所的軍隊需要輪番進入京城操練,保衛京師。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制度漸漸出現了問題。京師以外的軍隊需要調到北京等待皇帝的檢視。永樂二十二年末,河南、山東、山西、大寧計程車兵及將領,每年都共要選拔16萬人以上進入京師。早期軍隊到京師主要是進行操練,但到了後期,常常被用來修建造京城設施。

嘉靖四十三年,規定凡是有地方軍隊不到京師的,軍隊將領的俸祿將被扣光,嚴重的人甚至要會被罷免。進入京師計程車兵被要求不得返回原地。這樣一來就造成了這些中原地區兵力空虛。

這個制度本來是為了練兵防禦,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除了一部分軍隊在地方邊境擔任防禦工作以外,大部分班軍都被用作勞役,有些甚至被宦官佔領為自己的軍隊。

在地方上留下的少部分將領也大多貪汙殘暴,奴役百姓。在這種情況下,軍隊的作戰能力逐漸降低,在倭寇來臨時無法應對。

(二)“公私”雙重佔役

除了國家的勞役以外,皇親國戚和地方大臣還濫用權力,私役軍士。這種情況在朱元璋時期就有了,隨著“班師入京”政策的實施,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首先,京城中的皇親國戚私自佔用軍隊,“班軍輪戍”制度初期,每年進入京城的軍隊平均有七八萬人左右,一開始這些人都在府衙內練兵,但漸漸的軍隊中計程車兵被撥去修建國家建築,甚至是皇親國戚的私人宅院,有的建築兩三年都修建不完,這些士兵便一直在修建。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讓很多士兵不堪其擾,紛紛逃亡,最後留下計程車兵不足四萬。

正德年間,宦官劉瑾專權。丈量屯田時利用權力作弊,來擴大自己的土地,這些田地是由士兵們耕種的,他這樣做自然就加重了士兵們的負擔,激化了軍隊士兵醞釀已久的憤怒,於是士兵郭成、高珍等人發動了兵變,雖然這二人被斬首,但是起義的風氣卻沒有被鎮壓下去,之後又遼寧、廣西、撫順地區又相繼爆發了大型兵變,最後朝廷為了維護中央安全,只好發放賞銀平息民憤。

其次,地方軍隊長官也常常佔用軍役,洪武年間很多地方官員都會私下奴役軍士,讓他們為自己耕種田地,開窯,販運私鹽等。這一現象成了一種政治風氣,這對軍事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在高度的勞動下很多士兵紛紛逃跑,軍隊中隻留下了那些無法逃跑的老弱病殘。

(三)“南北調操”

明朝時期,為了避免發生地方叛亂,同時為了使軍隊適應全國各地的地理環境,提高軍隊戰鬥力,明朝實施“南北調操”的治軍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有著很大的弊端,楊士奇在著作《清軍》中,就分析過這種治軍方法的消極之處,當時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北方士兵,常常被調往浙江、湖廣地區,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士兵們常常會中暑生病,而南方計程車兵調往北方,也常常會因為不適應嚴寒氣候導致死亡。

當時的封建農業社會講究“安土重遷”,遠離家鄉除了會對士兵們心理造成影響外,也會發生水土不服的生理問題。

因為“南北調操”所引起的高死亡率讓很多士兵對此產生了畏懼,於是在調撥途中很多士兵選擇逃亡。這種消極的治軍方法,最終是軍隊空虛,加快了衛所製的衰敗。

二、軍隊的破壞

(一)宦官乾預軍隊

明太祖時期曾嚴格禁止宦官乾預軍隊事務,但是到了永樂年間,統治者親近宦官,賦予了宦官極大的權利。自此,軍隊受到了宦官政治的影響。

明朝時最早的“中官典兵”開始於鄭和,但是他並沒有做破壞軍隊紀律的事情,到了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在軍隊裡作威作福,正統十四年,王振跟隨明英宗親征,當時很多大臣紛紛上奏阻止,但是明英宗不予理會。在行軍時,王振干擾軍務,提議從紫荊關過,這個提議導致了“土木堡之變”。最終,王振被亂兵所殺,自此之後京師三大營的軍隊覆沒殆盡 。

宦官王振死後這種現象依然沒有消失,正德年間,宦官劉瑾等人專寵,敗壞軍製,在《明史》中曾經有記載“邊將失律,賄入,既不問,有反升擢者。”可見他對軍隊的影響力極大。

萬歷年間的宦官高準曾經與陳奉濫用軍役在遼東地區采礦征稅,並且還常常與駐守在外的將領爭奪功勞,克扣軍隊糧餉。官員對此也進行過反抗,當時雲南地區發生兵變宦官楊榮被殺。宦官楊榮常常上奏汙蔑彈劾地方官員,雲南指揮使樊高明,因為他的汙蔑被殺,指揮使賀瑞鳳被他以“求馬不獲”的名義關入大牢。在這種壓迫下指揮使賀世勳,韓光等人率領民眾將楊榮一黨掃除。在這些宦官的專權亂政下,明朝的軍隊紀法被摧毀殆盡。

(二)軍紀破壞嚴重

在《明史》中記載,遼東提督王翱在倭寇擾亂邊境時,沒有帶領將領前去抵禦,於是朝廷便以失職罪處罰他,命令士兵將他押去斬首,但是軍隊中卻沒有人敢上前。可見,當時的地方將領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極大。

嘉靖到正德年間,軍隊中常常會出現肆意殺人的現象,尤其是邊疆一帶。當時的朝廷也曾想過改變這種局面,但是軍隊裡早已積重難返,即使經過了李邦華等人的整頓,但是依然沒有改變明代的衛所軍伍制度衰敗的結局。

(三) 克扣軍餉

衛所制度漸漸被破壞的同時,募兵製隨之興起,到了嘉靖後期,募兵製普遍盛行起來,這大大衝擊了衛所制度。同時,由於經濟的發展,地方將領對於自己的待遇心生不滿,加大了對於軍餉的克扣力度。

明朝初期實行屯田製,衛所的軍餉除了要供給軍隊之外,還要發放給地方官員做俸祿。正德年間,隨著人口的增長,屯田製被破壞,糧餉嚴重不足,於是政府便折以銀兩發放給士兵們,但是由於將領的克扣,

發放到士兵手中的銀兩嚴重不足,在過去每月可以得到六鬥米俸祿計程車兵在現在得到的銀兩卻只夠買四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士兵便逃離軍籍,改作他業。

總結:

在這些原因的交融下,衛所制度最終衰落,而這些弊端的發生和惡化,都是源自明政府統治下政治腐化的加深,在這種情況下,統治階級的貪欲逐漸失去約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