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畢業答辯有哪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前段時間,關於“本科畢業論文的存廢問題”一直被廣泛討論,不管今後是存是廢,今年的畢業答辯還是如期而至了。答辯期間,學生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老師也正襟危坐,切換成了嚴肅犀利的模式。微妙的師生博弈也十分有意思,知乎上有個問題就是“畢業答辯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我們整理了一些高讚的答案:

@某男:

大熱天的,導師買了幾個西瓜想給老師們潤潤喉,讓我去他辦公室拿刀,結果沒想刀長二十多厘米,造型風騷如砍刀。我提刀上樓偶遇系主任,五十多歲的人一把用麒麟臂按著我的手:孩子,咱們系老師都是刀子嘴豆腐心,都能過的。人生路漫漫,不要一時想不開o(╯□╰)o

@虎子:

老師:你這篇論文是抄襲的吧?

學生:下次不敢了,您就饒了我這次吧。

老師:這篇論文是我6年前寫的。

學生:啊?!對不起,老師,我事先並不……

老師:不過,我還是決定給你優秀。

學生:謝謝老師,可這是為什麽?

老師:當時我的導師隻給了我及格,可我一直認為,我的這篇論文應該得優秀。

@匿名用戶:

答辯老師問:同學,你這個諸論是什麽意思啊?

學生:不好意思,是緒論。

@打的去維港:

法學專業,寫的夫妻債務的認定問題,論文陳述說到一半,老師A拍桌:“好,你這個題目很好!我很感興趣!這個意義就大了!司法實踐這個問題很複雜了,我的觀點是blablabla,你可以這樣blablabla。”老師B:“A你的觀點太激進了,還是要符合國情,我國現在blablabla……”兩個老師一直在爭辯……別人答辯十分鐘,他們倆愉快地爭論了一個小時……

@呂虎子:

讀研的時候,據說校內一中科院院士無聊,就去旁聽本科畢業答辯,結果把兩個男生問哭了。

有些時候,因為學生論文寫作態度敷衍,答辯之前也沒有用心準備,所以才會在答辯期間鬧出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大學生論文流於形式,一位評委老師曾將答辯學生分成了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型的學生。這類學生刻苦拔尖,他們的論文立意新穎、邏輯清晰、格式規範、數據翔實,最為難得的是,這類學生的論文都是自己親自操刀。不會假借他人之手,所以面對老師360度無死角的麻辣拷問,他們也能對答如流、娓娓道來,真的很難想象在“兵荒馬亂”的畢業季還有幾個大學生能夠真正沉下心來認真地寫論文、做畢設,那種鑽研的精神正是我們最看重而又最為缺乏的。遺憾的是,這類學生少之又少。

第二類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應付了事派。這類學生佔了大多數,對他們而言,寫論文、答辯似乎都是為了學校和老師而做,並不是自己想從中磨煉技能。他們的論文完成得非常倉促,不求優秀,只為答辯能夠順利過關。

第三類學生壓根就是來打醬油的,他們似乎已經做好了延遲畢業的準備。一問三不知,一上台就胡掰亂扯,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論文格式錯誤百出,根本沒有按照學校要求的模板修改,而且論文的內容一看就是完全抄襲的。

吐槽歸吐槽,但其實,沒有一位老師會故意刁難學生,延期畢業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一位多年從事答辯評委的老師就總結了畢業答辯存在的問題:

第一,PPT存在的問題。字體的大小不統一,背景太過鮮豔,連內容都看不清,段落的首行縮進都不統一,內容都不認真檢查,出現了一些低級錯誤,比如存在錯別字,或者將概念混淆。

第二,將自己不懂的概念寫在PPT,一問就被問倒了。

第三,態度不夠真誠,不懂裝懂,問一個基本的問題,就露出破綻。

第四,論文的內容以及實驗結果都是從網上複製過來的,還帶著網絡的印記。

第五,選的題目與自己的專業無關,而且也做不好,說不清楚。

第六,報告的時間沒有把握,超時。

第七,報告的內容,不是自己所做的,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自己做的內容很少提及。

第八,提交的論文都沒有認真看,存在很多錯別字,還有很多抄襲的印記。

為了幫助學生避雷,這位老師還給出了超級實用的建議:

第一,答辯之前應該將PPT拷入機器,並且看是否能夠正常播放。我的小組存在個別學生在答辯的過程中PPT打不開,還有更極品的就是,答辯開始一分鐘後,發現所用的PPT不是自己要使用的那份。

第二,態度一定要誠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評委老師都知道自己學院學生的水準,只要誠實,老師一般都不會太為難你。

第三,一定要自信。有些男生上去報告,那聲音小得可憐。後來一個評委導師打趣說,你的聲音和你的論文中的圖片一樣,是故意讓我看不清。

第四,對老師要有禮貌。有些學生在上面報告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隨意頂撞老師,給人印象非常不好。

第五,一定要聽清問題再回答。有些學生思維發散,但講了半天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這樣很容易把評委的耐心值消耗光。

畢業答辯是大學最後最重要的一次測驗,小微真心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夠順利過關,也希望老師們能夠眼前一亮,而不是再感歎“學生一屆不如一屆”了。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知乎、張憶文科學網部落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