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自購潮湧,看好信號強烈

紅刊財經:張俊鳴

基金公司用自有資金買旗下的基金,這樣的“基金自購”不是新聞,從2005年開始就有,但有眾多基金公司集中宣布自購,這樣的信號就相當耐人尋味。相關統計顯示,在2月3日A股大跌之後,次日開始便陸陸續續有基金公司宣布用自有資金,或動員高管和員工買入旗下公募基金,累計金額超過26億元。雖然和A股的數十兆元市值、每天數千億元成交金額相比,這點資金只能算滄海一粟,但其中釋放出的信息卻是極為豐富。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積極信號值得高度關注:

一、護盤穩定軍心。此次基金公司大面積宣布自購,很難說和春節長假期間出現“黑天鵝”事件,導致節後首日市場大跌沒有關係。基金公司通過自購行為,展現出和投資者同甘共苦的決心,帶給基民較好的投資者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穩定基金持有人的心態,防止非理性贖回大面積出現。有效防堵大面積贖回之後,就不會造成“多殺多”局面的出現,防止基金因為被動賣出而導致旗下重倉股連環下跌,無論對於基金本身的績效還是規模的穩定都是大有裨益,有利於基金公司本身業務的開展。

二、抄底介入看好後市。以往基金的自購行為,大多買入的是新發行的基金,相當程度上可視為一種為新基金成立保駕護航的行銷手段;又或者自購的是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為主的品種,和股市並無直接關聯。而此次的情況則不同,許多宣布自購的基金公司明確將把資金投入旗下的偏股型基金,而且是運作多年、業績較好的老基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為了行銷而自購基金的市場疑慮,同時也是用真金白銀投入股市、看好股市。由於自購基金需要至少持有6個月以上,因此這些自購基金短線波段操作的可能性不大,反映出基金公司不僅看多還以實際行動參與做多A股,屬於真實性較高的抄底行為。更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基金公司還自發延長持有時間,承諾一年之內不減持,更反映出對市場整體和自身投資能力的信心。

三、自購金額較大。從2015年到2019年,各年度基金公司自購金額分別為21.46億元、29.82億元、23.27億元、32.58億元、28.57億元。此次基金自購潮,累計投入金額超過26億元,還在持續增加中,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以往全年的自購金額總和。如果考慮到目前僅僅是年初,一季度甚至還沒有過去,今年基金自購規模創出歷史新高將是大概率事件,表明此次的基金集體自購絕非蜻蜓點水、花拳繡腿,而是真正積極看好後市。如果考慮到此次偏股型基金的自購比例較高,那麽由此釋放的看好信號無疑強度更大。

從以上三點來看,此次基金的自購潮反映出基金公司主觀上看好市場的信心,並願意用真金白銀投入。但如果投資者盲目跟隨買入,也未必能獲得豐厚的收益,甚至不排除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像2015年天弘基金自購的天弘計算機主題指數基金,目前淨值僅有0.85元左右,成立4年多以來大部分時間淨值都低於1元,投資者長期持有虧損的概率較大(見附圖);2017年成立的“爆款基金”中歐恆利,雖然基金經理在成立的時候自掏腰包購買數百萬份,並在基金掛牌之後在二級市場繼續買入,但目前無論是交易價格還是淨值都低於1元。因此,儘管基金公司自購主觀上看好市場,並有做好業績的動力,但未必能夠完全轉化為現實中的投資績效,投資者參與的時候仍然需要從基金投向、基金管理人戰績和風格、基金公司整體投研實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如果是管理人和風格穩定可靠,此次又有基金公司明確自購的老基金,那麽逢低跟隨管理人做長線投資,在目前整體估值較低的情況下,也是勝算較大的選擇。筆者重點觀察的品種有:東證睿豐、添富價值等。

除了目前的自購增持之外,筆者建議未來的減持也應當比照“大小非”減持股份那樣,減持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進行公開披露,讓投資者心裡有數。此外,基金自購也不妨成為基金公司進行激勵的一種方式,比如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的一部分年終獎強製購買旗下基金,等待第二年才可解禁賣出,這樣無疑能夠形成更好的長效機制,促進基金管理人做好業績,和基金持有人深度利益捆綁,有利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股市進行長線投資、價值投資。■

(本文刊發於2月15日《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