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賣農藥、賣鐵礦到賣奶酪,沒什麽是一個“殼”裝不下的

A股有家老牌上市公司,它於1988年11月成立,1995年12月在主機板上市,期間不斷有公司通過重組入殼,主營業務屢屢變更,從一只靠賣敵敵畏為生的農藥股,變身為鐵礦石股,再成為如今的以乳製品加工為主的奶酪股,整個業務“轉型”過程跌宕起伏,但就目前來看,整段經歷並未讓上市公司的業績越來越好,反倒是新業務承壓,前景一片迷茫……

2019年3月15日,廣澤股份(600882)正式修改證券名稱為“妙可藍多”。自此,也標誌著上市公司的第三次“轉型”完成,A股市場新添一隻奶酪股。

第一次被迫“轉型”——敵敵畏農藥股投資失利

妙可藍多的前前身為山東大成農藥股份有限公司,當時的證券名稱為“大成股份”,199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市,2008年由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控股。

當時,大成股份的主營業務為敵敵畏、百草枯、氧化樂果等化學農藥以及氯鹼等,其中敵敵畏更是曾連續8年產銷量居於全國第一。業務“轉型”前,大成股份每年的敵敵畏銷售額佔其總營收的比重平均約在40%左右。

雖然農藥賣的好的,但淨利潤卻不見漲。從公司成立至2004年,大成股份的業績整體其實都在穩步增長,每年的淨利潤好的時候小幾千萬,差的時候小幾百萬,不算好,但也勉強夠其生存,期間也從未出現過虧損。

發展多年來,公司覺得營收不斷增長,淨利潤卻在原地踏步,雖然賣賣農藥也挺好,但向上發展動力不足,始終是擺在公司眼前的一道難題。

2005年,國家繼續實施宏觀經濟調控,諸多行業產能開始出現嚴重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農藥行業內原材料漲價、運營資金緊張、安全環保壓力大等不利因素,也讓大成股份的管理層倍感壓力。這一年,大成股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資了一個熱電廠——大成熱電。

然而大成熱電自成立後幾乎每年都處於虧損狀態,一方面投資消耗了大成股份大量的資金,另一方面熱電廠的虧損也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業績。這期間,農藥業務依舊是業績主力,艱難地為上市公司保護著“殼”。

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大成股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2008年大成熱電巨虧3677萬元,2010年大成熱電虧損3838萬元;2011年大成熱電關停,當期大成股份計提固定資產損失1.94億元,同比增長2966.73%,其中僅因大成熱電就計提了1.84億元。

貓妹注意到,2008到2011年間,大成股份每年都能收到一千多萬元不等的來自非經常損益的政府補助,2009年的政府補助最高,達3917萬元。倘若沒有這些補助,大成股份退市將成為必然。

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虧損,也讓大成股份“帶帽”變更為“*ST大成”,面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第一次“轉型”失利,嚴峻的生存問題擺在眼前,大成股份開始謀求資產重組。

二次“轉型”鐵礦石生意舉旗投降

2012年,華聯礦業借殼大成農藥上市,證券名稱變更為華聯礦業,主營業務由原來的農藥、化工製品等變更為鐵礦采選、鐵精粉生產及銷售等業務。上市當年,華聯礦業營收實現13.37億元,淨利潤為2.27億元,上市公司業績達到歷史巔峰。

然而“轉型”之後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並未一直好轉。由於鋼鐵市場不景氣、鐵精粉售價持續下跌,該公司的營收從2013年的10.02億元降至2015年的3.61億元,從盈利2.21億元變為虧損2.75億元。

2014年,華聯礦業還年報中信誓旦旦地鼓勵自己稱“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公司上下團結一心,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不斷強化內部管理,狠抓工作落實,保持了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但到2015年,華聯礦業便開始“舉旗投降”,表示原有鐵礦石業務市場持續萎靡不振,且在中長期難以出現根本性好轉,所以決定再次籌劃資本運作,進行資產重組。

2015年9月,華聯礦業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由齊銀山及其一致行動人,變更為廣澤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柴琇。而柴琇正是吉林省乳業集團的實控人,這也為上市公司的第三次“轉型”埋下了伏筆。

“轉型”至乳製品業務,業績對賭不給力?

2015年11月,華聯礦業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吉林科技以自有資金8600萬元受讓妙可藍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妙可藍多)100%股權。

據了解,妙可藍多主要從事奶酪技術研發、奶酪生產銷售,擁有多項奶酪生產專利,主要產品包括馬蘇裡拉奶酪、車達奶酪及奶油芝士等三個系列共十多種規格的產品,主要客戶為餐飲類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

2016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置出原持有的全部華聯股份及源成谘詢股權。被置出的華聯股份,其主營業務為鐵精粉生產及銷售。2014、2015年的營收分別為8.11億元和3.48億元,2014年其淨利潤為1.28億元,2015年卻虧損2.79億元。

與此同時,置入廣澤乳業100%股權及吉林乳品100%股權,置入資產預估值約為8.14億元。根據業績對賭協議,2016年到2018年,廣澤乳業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494.96萬元、6328.1萬元、8157.69萬元。

置入的廣澤乳業是吉林省當時規模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其主要產品為巴氏殺菌乳、發酵乳、滅菌乳、調味乳和含乳飲料等乳製品,主要銷售市場為本省,並異塵餘生黑龍江和遼寧兩省。

同年,上市公司更改證券名稱為“廣澤股份”。至此,上市公司由鐵礦石經營“轉型”為以奶酪為核心的特色乳製品企業。

然而,新的“轉型”並未讓廣澤股份一步騰飛。2017年廣澤股份營收9.82億元,同比增長91.96%;歸母淨利潤為427.86萬元,同比下滑86.72%。

對此,廣澤股份解釋稱,一是公司上年同期獲得投資收益5223.30萬元,本年沒有這方面的收益。二是公司為了搶佔乳酪市場先機,行銷網絡和人員快速擴張,尤其是著力拓展零售渠道等,致整體銷售費用較大幅度的增加,同時公司完成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計提較大金額相關費用。

另外,2016年和 2017年,廣澤乳業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860.56 萬元和6517.44萬元,分別實現承諾數額的130%和103%。但是,2018年 1-6月,廣澤乳業實現的扣非

淨利潤為2948.14 萬元(未經審計),僅實現2018年度承諾數額的36.14%,能否完成業績承諾存疑。

截至2018年三季度,廣澤股份實現營收7.69億元,扣非淨利潤為-0.29億元。

誰動了誰的乳酪?

2018年4月28日,廣澤股份發布公告,原計劃非公開發行不超過公司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的股份,即不超過8170.7609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1.00億元(含本數),調整後又將募資總額降為8.96億元(含本數)。

在廣澤股份規劃的項目裡,吉林市廣澤乳品有限公司吉林中新食品區奶酪加工建設項目一期和上海芝然乳品科技有限公司改建項目,規劃產能共計7.3萬噸。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奶酪10.8萬噸,奶酪產品出口總量約為0.03萬噸;同年,我國奶酪消費量達到19.10萬噸,但產量只有8.33萬噸。我國奶酪消費嚴重依賴進口,2016年進口量佔需求量的63%;雖然2017年產量上升幅度較大,但進口量比重仍在50%以上。

看似廣澤股份設計的產能可以很好的覆蓋我國的奶酪消費量。但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奶酪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歐盟是全球人均奶酪消費量最大的區域,2017年歐盟奶酪人均消費量約為17.78kg/人,美國奶酪人均消費量16.63kg/人,日本奶酪人均消費量2.43kg/人。按照2017年需求量來算,中國人均奶酪的年消費量僅有0.1千克。

與此同時,由於我國奶酪產量不高,主要依靠貼牌進口或進口加工來滿足國內需求,國產奶酪廠商間的競爭並不激烈,反而合作拓展國內奶酪市場的意願更強。但眾多看好中國奶酪市場的洋品牌已經在佔領市場、獲得國人認可度方面開始相互競爭。目前,國內奶酪市場半壁江山已被外資品牌佔據,妙可藍多市佔率位列第六,剩餘大部分市場則被其他品牌瓜分。

乳業專家宋亮曾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我國每年奶酪消費中有70%流向烘焙、餐飲渠道,零售端消費並沒有明顯增長,僅兒童再製奶酪市場增長較快,但目前主要品牌集中在百吉福、小小光明等。“廣澤股份加大零售布局,如果銷售不成規模將很難承受費用上漲,其擴張方式比較激進。此外,隨著進口奶酪質、量齊漲,其產能擴大也是盲目樂觀,整體更像是在給資本市場講故事。”

雖然廣澤股份想要重點發力乳酪市場,甚至將證券名稱改為乳酪企業的名稱“妙可藍多”,但截至2017年,廣澤股份佔主營業務之首的仍為液態奶。

而液態奶市場,蒙牛、伊利、三元、光明、新希望乳業等乳業頭部企業牢牢把持。廣澤股份的發展潛力可想而知,即使想要做大乳酪生意,也會面臨乳業巨頭“轉型”也做乳酪帶來的強大競爭力風險。

妙可藍多的這一次“轉型”能否成功,全指望市場了……

本账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账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