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民被貸款“貓膩”到底在哪?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曾經,山西省天鎮縣很多農民發現,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背上了貸款且逾期未還,貸款銀行是天鎮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據記者統計,在7月7日、7月8日兩天採訪中,反映“被貸款”農民過百,“被貸款”數額從2000元至80萬元不等,貸款總額逾1000萬元(7月13日《京華時報》)。

農民“被貸款”案例,並不新鮮,只要在百度上輸入“農民被貸款”幾個字,躍入眼簾案例不計其數。且農民正因為“被貸款”,輕則被惹上還貸官司纏身,帶來一定經濟損失,重則影響農民個人征信記錄,對未來到銀行貸款及其他方面都產生不利影響。尤其,這種現象發生,使當地銀行機構喪失社會形象和聲譽,對銀行業整體發展帶來極大負面影響。對此,農民“被貸款”現象發生,不僅會給農民帶來很大麻煩,也給當地金融生態造成危害。顯然,農民“被貸款”到了該引起相關部門足夠重視和下決心徹底切除這顆“毒瘤”的時候了。

然而,農民“被貸款”從表面上看,其作案手段原始、拙劣,並不複雜,且在銀行信貸防控機制日趨嚴密、完善情況下,按道理應該容易被發現和堵塞,可為何卻長久得不到根治,且絕大部分案件都發生在農村信用社?從天鎮縣幾個鄉鎮農民“被貸款” 及以往類似案件情況看,銀行員工與農民勾結詐騙貸款的現象幾乎不可能存在,其犯罪貓膩不外乎四方面:一是員工自身素質存在嚴重問題,利用掌握開展農戶授信、掌握農民身份信息之機,暗地以農民之名發放貸款供自己做生意或揮霍使用,與監守自盜無異。二是基層農村信用社片面追求業務發展,信貸內控防範手段沒有同步跟上;尤其一些農村信用社內控機制失靈,相互監督缺位,甚至存在員工同流合汙問題。

因為冒名貸款不是靠一人就能單獨完成的。三是農村信用社上級管理部門隻追求信貸管理業績,而對基層信貸管理質量重視不夠,對信貸監管流於形式,給基層信貸員冒農民之名貸款提供了契機。四是農村信用社在存貸款業務規模擴張同時,對員工職業操守培育及教育引導上明顯滯後;尤其沒有認真汲取同類案件教訓,給員工以警示教育,使心存不良動機的員工潛藏其間,不時進行冒名貸款活動。

可見,冒名貸款其實是銀行員工一種嚴重金融“監守自盜”犯罪行為,農村銀行機構應對此高度警惕,做到露頭就打,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之目的;並堵塞漏洞,遏製犯罪高發態勢。尤其,當問題發生時,更不能三緘其口,推三阻四,對查處不及時,心怕暴露問題真相。而這次天鎮縣各部門在農民“被貸款”案件中的種種表現及作為,如該縣信用聯社推脫貸款發生在基層信用社,拒絕記者採訪聯社負責人,以及基層農村信用社采取躲避辦法不讓記者採訪,當地縣警察部門提出達不到立案金額標準暫不立案等等,都讓人十分遺憾,更讓當地農民寒心。

對此,天鎮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當地政府、警察部門等部門對農民“被貸款”案件查處不能久拖不決,應盡快介入案件,徹底查清農民“被貸款”真相,及時揭開問題蓋子,當地人民銀行應將幾個重點鄉鎮農民的全部征信記錄查清,澄清農民貸款底數,將“被貸款” 貓膩完全呈現在當地民眾面前,使農民“被貸款”“真凶”露出原形,才能最終消彌當地廣大農民朋友心中疑團,還當地農村信用社社會形象和聲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