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西洪水,從何而來?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553-江西洪水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過去的一個月中,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7次強降雨,特別是7月4日以來,長江中下遊乾流沿線持續出現暴雨到大暴雨。

持續的強降雨氣象,給貴州、安徽、江西等多地帶來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在江西,贛北和贛中部地區的降雨總量已然達到常年的 3倍以上。截至7月12日,江西鄱陽湖的4座水文站水位均突破歷史極值,且水位仍在上漲,江西省正面臨著199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汛形勢。

7月10日08時-11日08時降水分布

且長江一線的強降雨預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參考:www.nmc.cn/)▼

當南昌的秋水廣場淹沒於江流之時,當鄱陽的蓮湖鄉孤獨的挺立在洪峰中時,當九江的江州鎮連夜組織百姓撤離時,1998年九江抗洪搶險那讓人記憶猶新的歷史畫面,仿佛再一次出現了。

:南昌建軍雕塑廣場親水準台被淹

(圖片@彥生)▼

江西的遭遇,究竟是縱橫的河湖惹的禍患?還是異常的氣象帶來的災難?今天的文章將帶你了解江西為什麽洪澇災害頻發。

四顧無邊鳥不飛

大波驚隔楚山微

世界第三長河——長江,雖然只有152公里的主河段流經江西。但是這段長江卻不怎麽太平,秦設九江郡時,所取“江到潯陽九派分”之意,便泛指長江在此處分叉形成眾多支流。

江西和長江乾流的接觸面其實很短

但對應的水量其實很大

位於關鍵位置的九江的壓力也很大▼

今天安徽境內的龍湖、黃湖等正是這眾多長江分流的洪積湖和彭蠡澤的遺跡。而目前江西九江正在組織群眾撤離的江洲、烏龜洲等,也正處於這塊江流分合之地。

如果水量足夠大

南北兩面就會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大湖

歷史上的彭蠡澤便是如此

(底圖:tianditu.gov.cn)▼

江西境內還有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主要河流。他們都在周圍山地、丘陵等地的影響下,擁有類似的走勢,從東、南、西三面匯流注入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而鄱陽湖經調蓄後,洶湧的江流則由湖口注入長江,形成一個完整的鄱陽湖水系。

江西河流地圖

(圖片:deposit / 圖蟲創意)▼

整個鄱陽湖水系流域的面積達江西面積的97%,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9%。而經鄱陽湖調蓄注入長江的多年平均水量高達1457億立方米,佔長江總水量的15.5%,甚至超過黃河、淮河和海河三河每年水量的總和。

在這樣的河口位置,積累大量的防汛壓力確在情理之中。而作為調蓄緩衝池的鄱陽湖,在大流量衝擊下的調蓄作用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好。

鄱陽湖又將給長江帶來總水量的15.5%的徑流

(圖片:tianditu.gov.cn)▼

鄱陽湖洪、枯水的湖體面積、湖體容積相差極大,最高水位時,湖體面積約4550平方公里,最低水位時湖體面積僅239平方公里,出現“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巨大差異。

冬天的鄱陽湖湖灘草原

作者拍攝於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

如今這片區域早已沉沒於湖中了

(圖片@冷夜寒星)▼

湖體面積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了鄱陽湖的儲水能力和周邊地區的防汛撤離工作安排。若是五大河流在短時間內全部下灌,再加上長江洪峰的倒灌,很可能就讓鄱陽湖難以承接。

在湖與河之間的小塊土地

一旦洪水來臨,怕是大部分要一片澤國

(圖片:tianditu.gov.cn)▼

而作為江西五大河的“毛細血管”,其中上遊眾多的中小河流,其水土保持、防汛抗洪等情況也影響著下遊的安危。

不幸的是,這大部分中小河流河堤都修建於上世紀50、60年代,很多中小河流堤岸現早已“千瘡百孔”。雖然,近些年江西省不斷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但是迫於資金有限、任務繁重,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全部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

鄱陽湖和江西五大河上遊

由眾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管理著

(圖片:google map)▼

這些中小河流的問題,又一進步加重了五大河乃至鄱陽湖的防汛負擔。

風驅急雨灑高城

雲壓輕雷殷地聲

密布的河網是江西早已形成的客觀地理條件,而造成嚴重洪澇災害的元凶,還是使地表徑流不斷增加的大量降水。

包括江西在內的廣大華南地區,每年有兩個降水相對集中的多雨時段,即繼華南前汛期和華南後汛期。

一般來說,華南前汛期為4到6月,這是華南地區第1個多雨季節,這一期間的降水大多由冷暖空氣作用或季風的爆發所導致。

7到9月為第2個多雨季節,又稱華南後汛期,這一時期的降水主要受台風、副熱帶高氣壓等熱帶氣象系統的影響。

從江西省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數據來看

全年降水量趨勢在4月開始上升,6月一般達到最高

7月開始下降,但強度較大

但也出現特殊情況

不過整個汛期基本穩定在4到9月▼

一般來講,華南前汛期的降雨總量雖然多於後汛期,但是後汛期的降水強度往往更強,其造成的局部災害,也更加嚴重。目前包括江西在內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正處於後汛期。

每年6月底是華南前汛期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段又恰逢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所以人們往往將這一時期的降水稱為“龍舟水”。

前汛期的降水主要發生在副熱帶高壓北側的西風帶中,因冷暖氣流的交匯,往往會出現鋒面降水的特徵。而在今年6月的前汛期中,廣大華南地區先後經歷了5次強降水。6月底時,從西南到江浙我國南方地區已經拉起一道大範圍的強降雨帶,而當6月雨幕尚未收攏,7月的暴雨卻迅疾而來。

7月10日08時-11日08時降水分布

(參考:www.nmc.cn/)▼

近期凶猛暴雨的降臨,離不開一個重大的氣候現象,即厄爾尼諾現象。據統計資料來看,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次年江西等長江中下遊省區的降水往往偏多,局部地區甚至偏多2到5成。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地球的大氣環流會出現異常。今年總體來看,東亞地區的夏季風偏弱,暖濕氣流北上勢力不強,在內陸南下的西北風的影響下,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不斷交匯。受這樣的環流形勢影響,6月底至今包括江西在內的長江中下遊地區便出現了這樣的連續強降雨過程。

6-7月同期與往年的比較

(參考:中國天氣局)▼

今年以來,江西降雨量較常年偏多2成,6月以來更是偏多6成,特別是7月以來致災暴雨維持在贛北地區達數日。而今年以來江西的31次降雨過程中,10次強降雨過程僅6月便佔去了一半。

在如此劇烈的降水之下,7月11日開始,江西省饒河鄱陽站、鄱陽湖康山站、鄱陽湖星子站和鄱陽湖棠陰站站水位陸續超過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水位,江西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

7月14日20時-15日20時降水分布(預報)

(參考:www.nmc.cn/)▼

贛江西畔從今日

明月清風憶使君

除了天上降水變多,地上水容減少則是目前各地洪澇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外洪內澇”是近期強降水過程中,贛北地區洪澇災害的一個突出特徵。當降水帶來的河流洪峰過境時,南昌、九江和鷹潭等地的市鎮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了內澇。這正暴露了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湖泊濕地縮減、排水設施不足和城區地表下滲能力局限等問題。

不止江西城市

內澇普遍存在於那些基建較為混亂粗糙的各大城市

(圖片:蕎子 / 圖蟲創意)▼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大氣和地表的水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少處在城市或郊區的大型湖泊正在消失,與其伴生的濕地也往往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競拍的熱門。

以江西省會南昌為例,這座“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南方城市,有眾多湖泊和濕地位於城區或城郊。今天南昌市部分市轄區的名字便源自於湖泊,例如東湖區、西湖區和青山湖區,還有出自於江灘濕地的紅谷灘區。

贛江沿岸的南昌市

(圖片:tianditu.gov.cn)▼

然而近40年來,曾在80年代南昌地圖上出現的鐵線湖、朱家湖、華標湖等卻陸續消失。現存的南昌市湖泊也過半萎縮,例如位於南昌孺子亭的西湖僅剩30畝左右,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都難以看到。南昌中央商務區和行政中心的所在的紅谷灘區,在20多年前,曾是贛江的江灘濕地,也是水鳥棲息之地。

1992年和2019年的對比

(圖片:google map)▼

而且經濟要發展,城市還要繼續擴張

其實可以做到發展與生態兼顧

但是對能力和技術的要求很高

(圖片:google map)▼

湖泊的減少和萎縮使得區域內水體的循環和調蓄能力減弱。而濕地的減少,則可導致河水補充減少,河流水分不穩定,容易出現旱澇災害。

在全球城市化的過程中由於汽車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道路的硬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選擇。隨著道路逐漸硬化和城市建築拔地而起,城市中原始的自然植被越來越少。如果沒有科學先進的排水設施,面對短時間的大範圍降水,不少城市經常會出現嚴重的內澇。

而且城市建設往往不同部門分管不同的建設

要拿出一張完整的地下世界的總圖,也是不太容易

(圖片:南局南段 / 圖蟲創意)▼

而城市內澇的積水在持續降雨的過程中無法通過蒸發減少時,只能順著地勢流向最近的地表徑流,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周邊河流的防汛形勢。

始建於宋代的福壽溝,是江西贛州老城區中著名的排水系統,至今,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汙功能。

贛州的福壽溝體現的是古人對天災因勢利導的處理手段,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給人們以啟發。

贛州福壽溝(古代城市排水系統)博物館

(圖片:巫嘯鐵blackcat / 圖蟲創意)▼

海綿城市的建設,便是江西自2015年開啟重要一步。2017年,地處湘贛分水嶺的江西省萍鄉市完成了首批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在當年的6月的暴雨中,各易澇點均未發生內澇積水問題,其海綿城市工程基本實現了下雨時的吸水、蓄水、滲水等功能。

兩年前,南昌等城市也陸續拉開了滲水磚、滲水溝渠等建設為主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程。

南昌紅谷灘區長江路的海綿城市滲水材料路面

作者親測雨天不易積水

(圖片@冷夜寒星)▼

而近年來,南昌馬蘭峪、魚尾洲等濕地公園的建設也讓這些曾“淪陷”於開放商各種建案名的傳統地名得以重現,隨之重現的還有寶貴的濕地生態系統。

祈禱,每一個蒙受災難、顛沛流離的家庭,平安無恙!

致敬,每一個乘風破浪、在所不惜的身影,載譽歸來!

參考資料:

1.《江西水利概況》,江西省水利廳官網。

2.付佳偉、李德龍、許小華、李斯穎:《江西省中小河流洪水成因及規律分析》,《水資源研究》2019年第8期。

3.劉志剛《鄱陽湖發展演變及江湖關係變化影響》,《環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

4.張曉芳:《江西洪災為何如此嚴重》,新華網南昌6月21日。

5.《全國243個大型湖泊消失,江西佔10個》,《江西晨報》2014年6月17日。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丹尼斯2018 / 圖蟲創意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