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的“芯”機遇

“(本來)我們準備去納斯達克上市,正好碰到科創板就回來了。”在第一財經科創大會期間,芯原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談到科創板時這樣說道。

半導體屬於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因此政策的支持和資本的投入必不可少。科創板為集成電路企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上市環境,有助於企業發展。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李旭東指出,截至2019年7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已受理的141家科創板項目中,歸屬於集成電路產業的共計16家,其中5家證監會已注冊,1家上證所已過會待注冊,10家在審核中。

除了更便捷的融資渠道,中央及各地的政策支持之外,整機廠商和芯片企業的聯動亦非常重要,電子產品只有進入應用並不斷迭代才能不斷提高。

有芯片廠商人士透露,這兩年明顯感到整機廠對國產芯片開始感興趣了,“至少是個備胎了,哪怕弱一點、貴一點也要用,因為涉及供應鏈安全問題”。

芯片企業碰上科創板

集成電路產業除了設計、製造、封測上下產業鏈,還有EDA軟體、設備和材料等產業。

目前,包括中微半導體、瀾起科技、睿創微納、樂鑫科技等上證所受理的芯片企業中,設計與材料均有6家企業,製造和設備分別有2家。

3月22日,上證所披露首批科創板受理企業,9家受理企業中芯片企業就佔了三席,說明科創板對芯片企業的重視。《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明顯指出,保薦機構應重點推薦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生物醫藥領域和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其他領域等七大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芯片企業正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

中微半導體被認為是科創板最強芯片股,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向全球集成電路和LED芯片製造商提供極具競爭力的高端設備和高質量服務,為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及其相關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公司提供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解決方案。

該公司研發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並應用於刻蝕設備和 MOCVD 設備。最近三年,該公司累計研發投入約 10.37 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約為 32.20%。

華登國際合夥人張聿表示,此前上市的審核標準既要企業有穩定、線性的增長,又要盈利,還要沒有波折,對集成電路產業比較困難,“科創板對企業有一個最大的利好,即企業可以選擇更早一點上市。”

同時,科創板有多套上市標準,充分體現了包容性。戴偉民表示:“(本來)我們準備去納斯達克上市,正好碰到科創板就回來了。錢絕對不是問題,科創板對這個行業(帶動),現在絕對是黃金十年。”

5月,紫光展銳也宣布已啟動科創板上市準備工作,預計將在2020年正式申報科創板上市材料。據悉,目前展銳正進行上市前的股權及組織結構優化。該公司表示,在科創板上市將有助於公司運營管理更透明化、更規範化。

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副局長張輝表示,科創板的推出是資本市場服務科創企業,提供有效供給,完善資本市場的重大舉措,必將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也必將為集成電路企業提供相對寬鬆的上市環境和便捷的融資渠道,極大促進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應用是關鍵

“大家都認為好的芯片是因為有好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但是最重要的是,好的芯片是用出來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沈偉國指出,“系統廠商和芯片設計公司的聯動,對於芯片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由於芯片使用者有明確的要求,設計者據此提供設計服務,還涉及製造工藝的配合。

“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要發展,一定是以應用為牽頭帶動我們的底層才行。”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在2019年世界半導體大會上也指出。

電子產品只有進入應用不斷迭代才能不斷提高。從終端看,目前我國已經具有全球競爭力。4月,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傑在一次論壇上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2018年,中國手機、計算機和彩色電視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90%、90%和70%以上,均穩居全球首位。

沈偉國介紹稱,從上遊的集成電路產業看,美國掌控了集成電路產業鏈價值最高的芯片設計和裝備,並且在設計、製造、裝備、材料方面都有很多優秀的企業;歐洲在光刻機、汽車電子和IP方面全球第一;日本生產全球60%以上的耗材和設備;韓國記憶體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三星、海力士是最大的記憶體廠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佔全球份額一半以上。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6532億元,同比增長20.7%。

但在這一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的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而且連續多年居單品進口第一位,2018年更是首次超過了3000億美元,而集成電路的出口金額僅為846.4億美元。

太平洋電子首席分析師劉翔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國內終端應用廠商應該給予國內芯片廠商更多機會、更多信賴、更大容忍度。這是一個看似犧牲短期利益,卻顧全長期發展的做法。很欣慰的是,經過中興事件之後,國內眾多終端廠商開始積極國產替代。”

“你看辛辛苦苦做出來,別說打入到戴爾、蘋果,你連華為、聯想、海爾都打不進去,你說中國芯片行業發展有多累?以前我們如果想讓中興、華為去測我們的芯片,它們動力不足。因為國產芯片沒便宜多少,性能不見得比別人好。現在至少給我們本土的企業敞開一扇大門。”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中興、華為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國產芯片廠商新機遇。有芯片廠商人士透露,這兩年明顯感到整機廠對國產芯片開始感興趣了,“至少是個備胎了,哪怕弱一點、貴一點也要用,因為涉及供應鏈安全問題”。

初步建立產業鏈

目前,大陸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各個細分領域也湧現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沈偉國指出,在手機設計領域,海思、紫光展銳進入全球前十;晶圓代工領域有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記憶體有長江存儲;封測已進入第一梯隊,長電、華天、通富均進入全球前十;裝備和材料也已有布局,從光刻機、大矽片到靶材、清洗液等。

“如果我們從2018年下半年看到整個國產化替代的情況,很多都是零;如果到今年年底,至少會提到個位數,今年下半年導入速度會相當快。同時大基金也在密集推進,已經看到國內一些部分在突破了。”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鄭震湘指出。

不過,一味推崇國產化替代並不能解決目前中國半導體芯片發展的困境。雖然要降低對外依存度,但也並非停止對外交流,而且一些產品短時間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以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為例,工程師利用EDA工具將芯片的電路設計、性能分析、設計出IC版圖的整個過程交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完成。EDA軟體由美國Cadence、Synopsys和Mentor三大公司壟斷,中國企業在整個市場上微不足道。

半導體設備市場也呈現高壟斷狀態,且壟斷性逐年提升。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商TOP10市佔率從78.6%上升到81.0%,主要是日本和美國的企業。

“因為我們畢竟在這些技術領域差距太大,比如說現在7nm、5nm製程對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目前無法滿足,只能與國際合作。而像EDA軟體商和光刻機設備商,在開發新技術的時候,可能更傾向於跟三星、台積電這些最先進的客戶合作,不然不知道新的工藝會有些什麽新的要求,我們還是要設法跟國際合作。”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告訴記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