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拿大蒙特利爾成立後疫情診所,研究新冠感染後遺症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台),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加拿大七天傳媒報導 從去年2月底新冠病毒疫情在魁省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26萬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痊愈,但有相對多一部分人即使在核酸檢測陰性、被官方宣布痊愈後的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至今依然承受著COVID-19後遺症的困擾,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長期性疲勞、呼吸急促、胸痛、神經系統症狀、失眠、關節痛等等。

▲美國加州醫療中心的重症監護室。(中新網資料圖)

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患者,同時開展對COVID-19後遺症的科學研究,蒙特利爾臨床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s cliniques de Montréal)負責微生物和粘膜防禦研究小組並在CHUM擔任醫生的Emilia Liana Falcone在蒙特利爾開設了第一家後疫情診所,接待、診治並研究雖已經痊愈但承受後遺症的COVID-19患者。

類似的診所已經在溫哥華、阿省省會埃德蒙頓和多倫多建立,魁省其他地區也設立了兩個,但這兩個診所隻承擔治療的功能,只有蒙特利爾的這家位於Pins和Saint-Urbain大街交口處的診所既承擔診治的功能,也承擔患者數據收集、分析、研究的職能。

長期損害

中國作為最早爆發新冠病毒疫情的國家,也是最早一批關注COVID-19康復者後遺症的國家之一。今年1月9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副院長曹彬等人在全球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Lancet)發表一份針對首批1733名新冠患者監測的研究報告,揭示絕大多數感染者在康復6個月後還沒恢復到之前的健康水準,新冠病毒感染的後遺症遠比人們印象中的要嚴重、要長遠。

這項研究對武漢金銀潭醫院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出院的2469例COVID-19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在2020年6月至9月之間完成了其中1733例COVID-19患者出院後健康和生活情況的觀察和隨訪。對患者的持續症狀、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肺功能、肺部影像以及肺外髒器的功能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價。研究主要發現:

(1)2469例出院患者中,33例患者出院後死亡,死亡率為1.3%,死亡原因主要與既往基礎疾病相關。

(2)76%的患者在發病後6個月仍有至少一個症狀,最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疲勞或肌肉無力(63%),其次是睡眠障礙(26%)。不過98%的患者日常活動不受影響。

(3)23%的患者報告有焦慮或抑鬱,在患病期間症狀嚴重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更常見。

(4)23%的患者運動能力未達到正常預計值的下限,患病期間病情嚴重的患者異常比例更高,說明他們的運動能力更差。

(5)患病期間病情越嚴重的患者,肺部遺留病灶越多;隨訪時肺部影像學主要表現是磨玻璃影和不規則條索影,病重期的實變影近乎完全吸收。

(6)與病重期相比,患者的中和抗體水準在隨訪時下降超過一半(降低了52.5%)。

(7)患病時腎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13%在隨訪時出現腎功能異常。

(8)病情越重的患者存在身體和心理問題的風險越高,更應該在出院後得到醫療照護。

參與這項研究的1733名患者平均年齡57歲,52%為男性,48%為女性。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1172人)曾需供氧。大部分人在出院6個月後依然沒有完全康復,存在至少一項感染症狀,說明新冠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遠比普遍認知要長遠,也進一步證實了患者出院後繼續療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其實這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探討新冠病毒後遺症的問題,早在去年年中,美國疾控中心(CDC)就列舉過COVID-19患者痊愈後經歷的持續性症狀,包括胸痛、疲勞和脫發等。去年1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專門就“COVID-19長期症狀”問題召開研討會,稱一些患者的症狀會持續數周或數月。NIH會上援引初步數據稱,美國10%至88%的新冠患者在數周或數月時間內至少持續出現一種症狀,一些症狀可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50%的非重症監護病房患者的認知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

▲當地時間2020年7月9日,智利聖地亞哥,埃爾皮諾醫院護士Damaris Silva為重症監護室內新冠肺炎患者演奏小提琴。(中新網資料圖)

去年12月30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不需要直接侵入腦組織即可對人腦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在通過對19名新冠死亡患者的大腦進行屍解後,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被認為極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區域組織:控制嗅覺的神經以及控制呼吸和心律的腦乾。在14例死亡患者的大腦組織中發現,上述區域的血管出現了損傷,一些發生了凝結,還有一些出現滲漏,滲漏的區域被人體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包圍,但沒有發現病毒本身的跡象。這表明這種損害可能不是由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大腦引發的,但又對神經系統產生了影響。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新冠病毒是一個呼吸道病毒,主要攻擊肺部。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雖然主要攻擊肺部,但絕不僅僅是肺部,會導致人體多個系統的損傷,特別是在危重症患者中。這種才出現一年的新病毒不僅給危重症患者帶來影響長期的後遺症,一些輕症患者甚至無症狀者也難以完全避免出現長期後遺症的可能性。

精神問題

感染新冠病毒的後遺症除了對身體產生長期的影響,對心理的負面影響也開始引起研究人員的注意。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也對人們的神經、認知和心理造成影響。即便是那些沒有出現心肺症狀的病例,也有可能出現精神層面的症狀,這些症狀會削弱一個人工作和生活能力,但目前看尚不確定這種症狀會持續多久,也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

典型案例如美國長島一家精神病院的醫生古利(Hisam Gulli)負責的一名患者。這名患者是一名42歲的物理治療師,從未有過精神症狀或任何精神疾病的家族史。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她在去年春天時感染了新冠病毒。當時她的身體方面隻出現了輕微症狀,但幾個月後她表示“有個聲音先是要她自殺,然後又讓她殺死自己的孩子”。“她就像在體驗一部電影,就像《殺死比爾》那樣。”古利表示,“一位母親在說‘我愛我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麽有一種想將孩子們全部斬首的衝動’,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古利最初並不確定新冠病毒是否與這名婦女的心理症狀有關,但後來他又看到了第二個、第三個和第四個病例。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世界各地都報告了類似的病例,少數從未有過精神健康問題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的數周後出現嚴重的精神病症狀。

除了個別病例報告外,英國利物浦大學神經學家Benedict Michael和他的團隊對英國125名出現神經或精神症狀的COVID-19患者研究發現,62%的人出現了大腦供血受損,如卒中和出血;31% 的人出現了精神狀態變化,如錯亂或長時間無意識,並偶爾伴隨腦炎(腦組織腫脹)。出現精神狀態變化的10人發展出了嚴重精神病。

去年11月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分析了6900萬美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包括6.2萬多新冠肺炎病人。發現在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14到90天內,有18.1%的患者出現焦慮、抑鬱或失眠等精神問題,是同一時期其他人群的兩倍,而此前就有精神疾病的人確診COVID-19的可能性比沒有精神疾病的人高出65%。

除了焦慮、抑鬱外,還有部分患者出現認知障礙、意識模糊、躁動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等,有的甚至出現了幻覺。而這些後遺症患者除了需要心理疏導之外,生活中還需要有人陪伴,以免出現意外。

針對新冠病毒如何能引發長期後遺症的問題,科學界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一是新冠病毒雖然從患者身體的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徘徊在一些身體小零件中。二是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從而對整個人體造成損害。比如一些人在感染病毒後,會出現過激免疫反應——細胞因子風暴,可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肝髒、血液系統等。還有研究人員認為一些患者的體內有潛在的基因缺陷,在正常情況下不表達,不會造成問題,但在感染病毒後,過氧化的壓力導致這種基因缺陷被刺激和表達了,進而造成一系列的精神症狀。

儘管一年多來,全世界頂尖的科研人員和醫療工作者都在爭分奪秒地開展對新冠病毒的研究,但人們對它的認知還非常有限,至今找不到特效藥;同時新冠病毒在超過1億以上人口中的傳播加速了其變異速度,可能導致現有的疫苗失效;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說人們要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疫情不會自動消退,可能一直保持較高的感染人數和一定的死亡人數。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戴口罩、不聚會、不扎堆、勤洗手,一切轉到線上,盡量少和他人接觸。(原標題:深度報導 | 蒙特利爾成立後疫情診所,研究新冠感染後遺症)

來源: 加拿大七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