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戈壁深處有個神秘龜城:老人守護34年,每天繞兩圈

李崇仁,1951年3月6日生於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的“永泰龜城”,他的家族已有16代人在這個戈壁灘上的古村裡繁衍生息,度過了幾百年。

在這裡,他不僅是“龜城”的農民,還是老師、講解員、文管員、群眾演員,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龜城的“留守老人”。

“中國溫度”特約

攝影/任世琛 石松高 文字/史曉英

視頻/任世琛 編輯/王童寧

出品/騰訊新聞

點擊視頻觀看:他在戈壁深處守護“龜城”34年,從教師到文物管理員

“永泰龜城”坐落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境內的戈壁灘上,鳥瞰酷似金龜,故稱龜城,也叫戈壁灘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古城建成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已有410年歷史,城周1700多米,牆高12米。舊時,古城護城河環繞,河寬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是一道完備的軍事屏障和防禦工事,在明清兩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城內現存的“永泰小學”建於民國三年,是一個中西結合的哥特風格建築。李崇仁就在這個學校當過老師,退休後,他成為了“龜城”內的文物看管員和旅遊宣傳講解員。

李崇仁的父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在當地很有聲譽。受父親的影響,1970年,年僅19歲的李崇仁考入了甘肅武威師范學校,是當時戈壁灘村子裡唯一的“狀元”。1974年,23歲的他畢業,被分配到寺灘鄉、五佛鄉等縣的8個中學任教。

1985年,在中學任教11年的李崇仁被調回“永泰龜城”內的永泰小學任教,先後當過老師,教導主任,校長等職務。

2013年,他從教師這個崗位上光榮退休,任教39載。2017年,教育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為他發放“鄉村學校從教三十年”證書,以此表彰為鄉村教育做出的貢獻。

雖然站在三尺講台近40年,李崇仁卻一直稱自己為 “龜城”的村民。他對“龜城”這個村莊的歷史了解得全面透徹,講起“龜城”的歷史,總是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還親手繪製了“龜城”圖紙,便於他為遊客講解和自己研究。

1984年,出於對古村的熱愛,李崇仁在給孩子上課之餘,在龜城內義務擔任起了文物管理員,他想保護古遺址,給後人留下完整的古村落。34年來,他從未間斷過自己這個特殊的身份,唯一的變化就是以前一直是義務看管,2016年開始,景泰縣文物局每年給他發1500元錢的看護費。

作為文物管理員,他每天早晚各繞城巡查一次,每次步行2公里多,及時向文物局匯報異常情況,防止遊客和牧民人為破壞“龜城”文物和建築。他也是“龜城”的旅遊宣傳講解員,給遊客講解“龜城”的歷史。

“龜城”永泰小學建於民國三年,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古建風貌,是國內現存的三所古建小學之一。這裡是李崇仁每時每刻必須要巡查的重點文物地之一,他還每天要清掃學校院子,讓這個古色古香的建築“永葆青春”。

永泰小學於1966年建立時,是中學和小學為一體的全日製學校,共有300多名學生在這裡讀書上學。到2014年只剩下3個娃娃,學校就被撤銷了,現在已經成為“龜城”文化館。院內還存留了百年古樹,十分具有歷史感。

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天,若有遊客來“龜城”旅遊,李崇仁事先知道的話,他就提前站在城門外迎接,陪遊客轉古城,講解“龜城”的歷史文化,讓每一個來過的遊客都對龜城了如指掌。

“龜城”方圓幾十裡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灘,李崇仁是永泰古城的老住戶,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永泰城內有許多古樹名木,城後面的松山上還是大森林,當時人們還在山上砍柴。最近這些年,“龜城”內的樹木幾乎絕跡,只有永泰小學內生長著幾棵百年古樹和名貴樹木,每到夏天只有這裡能看到綠色。

李崇仁每天先繞城牆外轉一周,再進入城中巡查,查看雨雪天城牆是否脫落,各類建築是否有人為破壞,如果發現意外和掉落,他會及時告訴文物局進行處置。

大雪過後的早晨,他在巡查中發現一位來“龜城”拍電視劇的工作人員爬上了城牆,他箭步跑了過去,把工作人員勸了下來。

“這裡已經是十室九空,曾經繁華的街道如今一片荒蕪。” 李崇仁說,近些年來,為了保護文物,政府倡議異地搬遷,加上年輕人外出打工等原因,使古城的人口從1300多人銳減到現在109戶466人,常駐留守人口150多人,“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2016年開始,景泰縣文物局每年給李崇仁發1500元工資補助他的生活。對於當了32年義務文物管理員的李崇仁來說,拿錢多少都沒關係,管好國家的文物才是最大的財富。

“龜城”雖然是地處荒涼的戈壁灘上的小村莊,居住人口稀少,但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先民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吸引了《美麗的大腳》、《汗血寶馬》等影片來這裡拍攝,李崇仁(右二)在這些電影電視劇中充當過群眾演員。每次見到遊客他都會向遊客細說“龜城”可以發展為影視城的理由。

這些年李崇仁接待過全國各地的遊客、攝影家、畫家、官員不計其數,免費為他們提供吃住和講解服務,他和他們都成為要好的朋友,每次有朋友到來,他總有講不完的故事。

2018年4月,李崇仁被景泰縣旅遊局聘請為專職旅遊宣傳講解員;2017年2月,他曾被景泰縣文物局聘請為“永泰龜城”文物研究所專職研究員;2015年甘肅省開展的“五佬”向青少年講“中國故事”活動中,李崇仁被評為“故事佬”。這一連串的頭銜和榮譽,足以說明李崇仁老人為保護“龜城”所做出的貢獻得到了認可。

李崇仁這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寫寫畫畫,語文教師這個職業促使他產生了研究書寫“龜城”歷史文化的興趣。他利用業餘時間書寫了四萬多字的《永泰古城神話故事集》,記錄“永泰龜城”的歷史文化變遷過程,他打算出版這本書,成為書寫“龜城”唯一的歷史資料。

李崇仁有一兒一女,現在都四十好幾,兒子在新疆打工,姑娘在四川打工,他和老伴就是“龜城”典型的“留守老人”,這些天老伴去縣城的一個親戚家,他只能每天自己做飯吃。

李崇仁任教39年,2013年退休,每月的退休工資4000元,再加上文物局每年發放的1500元的看護費,他每年的工資總收入49500元。他說這些錢足夠他和老伴一起生活了,老伴是沒文化的普通農民,但她很通情達理,非常支持他在龜城內乾文物管理員和旅遊宣傳員這兩份工作,老伴常說:“我們自己的家園,我們不保護,誰來保護”。

在李崇仁的記憶中,這幾年“龜城”變化最大的是氣候。風沙少了,雨水多了,和他小時候一樣了,“龜城”雨水多,村裡種的莊稼也能長一米多高。剛入冬時,村裡就下了一場大雪,把“永泰龜城”這顆屹立在戈壁灘上的遺址化石裝扮得銀裝素裹。

(2019年,騰訊新聞將繼續邀請攝影師深入全國各地的貧困村,一同參與“中國溫度”計劃,共同見證了我國農村脫貧工作的重大進展。同時,我們也積極邀請各地政府與騰訊新聞開展合作,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投稿及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