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柯薩奇病毒可用於治療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

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是病灶存在於膀胱內表面組織中的癌症。這種癌症一直是屬於難治療、易複發的狀態。治療手段有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除術以及卡介苗誘導免疫治療等。

經尿道電切術是一種切除所有可見病灶的侵入性手術,然而其腫瘤複發率仍從50%到70%不等;在兩到五年的時間裡,腫瘤的進展率從10%到20%不等。另一方面,卡介苗誘導的免疫治療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三分之一的患者無效。因此,針對NMIBC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新型療法仍有待研究。

近日,英國薩裡大學和薩裡郡皇家醫院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種溶瘤病毒(「抗癌」)——柯薩奇病毒(CVA21)用來治療15名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希望之光?

溶瘤病毒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普通感冒病毒。通過感染,它們可以破壞腫瘤細胞,還可以刺激宿主抗腫瘤免疫反應來阻止腫瘤細胞的生長,因此被視為「抗癌」病毒。在此項開拓性的研究中,15名NMIBC患者在預定手術切除腫瘤前一周,通過膀胱導管接受了CVA21治療。

手術後,通過對組織樣本的檢查,研究人員發現CVA21具有高度選擇性,只針對器官中的癌細胞,而其他所有細胞都完好無損。它感染癌細胞,並進行自我複製,導致癌細胞破裂死亡。隔日,從病人身上採集的尿液樣本檢測到病毒「脫落」,這表明一旦被病毒感染的癌細胞死亡,新複製的病毒會繼續攻擊器官中的其它癌細胞。

膀胱通常沒有免疫細胞,因而不能自行消除腫瘤。這些缺乏免疫細胞的腫瘤在免疫學上被稱為「冷區」;此項研究中的證據表明,使用CVA21治療會使腫瘤產生炎症反應,導致免疫細胞沖向癌症環境,瞄準並殺死癌細胞。由病毒治療引起的炎症和免疫細胞刺激反應可被視為「免疫熱」。這種「熱」腫瘤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排斥。

使用CVA21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觀察到腫瘤負擔減輕以及癌細胞死亡增加,並且有一名患者的所有癌症跡象消失,且接受治療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薩裡大學的研究員Nicola Annels博士說:「病毒與疾病通常相關,但在適當的情況下,它們可以通過破壞癌細胞來改善我們的整體健康和生存質量。柯薩奇病毒等溶瘤病毒可能改變我們治療癌症的方式,並可能標誌著我們放棄化療等更傳統的治療方法。」

潑點冷水

儘管該研究結果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該研究尚且處於初步的臨床階段,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正兒八經通過大量的臨床試驗以及聯合治療等的有效研究到臨床應用或者上市新葯還有很長長長…的路要走。

更不建議一些患者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去感染感冒或是柯薩奇病毒。該實驗是經過嚴密設計的,柯薩奇病毒並非一句輕描淡寫的感冒病毒。

柯薩奇病毒,分為A類和B類。柯薩奇病毒A型典型癥狀為皰疹性咽峽炎,淋巴濾泡增生、滲出,扁桃體腫大等;柯薩奇病毒B型感染引起特徵性傳染性胸肋痛,可合併腦膜腦炎、心肌炎、發燒、Guillain-Ba-rré綜合征、肝炎、溶血性貧血和肺炎。

研究有待可期,相信科學,不偏聽偏信。更重要的是從日常關愛自己,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

7月6日,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福棠兒童醫學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分子診斷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臨床病毒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感染學組協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第二屆兒科臨床病毒論壇暨第六屆兒童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及實驗室診斷學習班」在北京順利召開。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感染與病毒研究室主任謝正德主持會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所長倪鑫教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分子診斷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實驗室主任馬學軍教授出席本次會議並做大會致辭。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科技管理處處長、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克里斯托弗·梅裡埃實驗室主任王健偉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許文波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申昆玲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錢淵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俞蕙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方峰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克里斯托弗·梅裡埃實驗室副主任任麗麗研究員、深圳市兒童醫院感染科鄧繼巋主任等專家分別為大會作了主題報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致開幕辭,並談到「兒童病毒性疾病涉及呼吸、感染、消化、血液、神經等多個學科,嚴重威脅到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做好應對兒童感染性疾病巨大威脅和挑戰的準備,把握好兒科病毒性疾病的現狀與前沿方向,要促進兒科重要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研究,需要加強兒科臨床研究學者與臨床醫師的交流、聯繫與合作,充分利用好現有學術資源,推動我國兒科臨床病毒學科發展。」此外,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分子診斷學分會馬學軍主任委員主持並宣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分子診斷學分會兒科感染學部正式成立。

北京市兒科研究所感染與病毒研究室主任謝正德表示,兒童是特殊的群體,病毒感染又是兒童最常見,最容易導致重症的疾病之一。召開第二屆兒科臨床病毒論壇並且成立了分子診斷兒科感染學部,有助於推動和促進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從而提升兒童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水準,他提出,目前為助力於臨床和檢驗的交流,兒科感染學部成員既有臨床醫生也有檢驗技術人員,一方面,檢驗人員可以了解臨床需求,另一方面,臨床醫生可以就如何選擇合理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及結果進行解讀。未來學組會積極推動分子診斷方法在兒童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對一些兒童重要感染性疾病進行病原學調查。

會議最後,大會主持人宣布第二屆兒科臨床論壇暨第六屆兒童EB病毒感染相關疾病及實驗室診斷學習班圓滿結束,感謝蒞臨大會的各位專家、相關企業代表的積極付出參與,並熱忱歡迎各界同行為兒童病毒性疾病的研究開展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註:文章內的所有配圖皆為網路轉載圖片,侵權即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