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人總是感覺餓?用好這5招,肚子不餓血糖也好了

糖尿病人總是感覺餓?用好這5招,肚子不餓血糖也好了!

糖友小劉最近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醫生給開具了處方,並且要求控制飲食,每頓主食只能吃2兩,肉食不宜多吃,避免吃那些加了糖的點心、飲料等。

回家後,小劉盡量按照醫生說的去做,可是每頓飯就吃2兩,還不能多吃肉。

他向諾諾訴苦說:總是感覺餓,尤其是在部門上班時,下午不到4點半就感覺肚子餓了,想著晚上吃晚飯還有2個小時就覺得很痛苦,我深刻理解了「得了糖尿病就要做著行僧!」這句話的含義。

難道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血糖就只能餓肚子嗎?我們為什麼會感覺餓呢?

飢餓可能與你的血糖息息相關

1、低血糖引起飢餓

人的大腦依賴葡萄糖才能進行思考和運作。如果血糖太低,腦細胞就會缺乏能量而發出信號,讓人不由自主的想進食,因此會出現飢餓感。

低血糖輕者出現頭昏、心慌、飢餓感,出汗等癥狀,重者則可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昏迷,如果你有上述癥狀,趕緊補充糖分。

2、高血糖也可引起飢餓

這是由於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血糖雖然高卻不能被送入機體細胞,細胞得到的能量不足。

此外,血糖升高,由於滲透性利尿的作用,大量葡萄糖丟失,也導致細胞能量不足,細胞缺糖的刺激信號就不斷傳入大腦,從而使大腦不時發出需求糖的指令,產生「飢餓」信號。

當然,如果你會感覺餓,有很大可能是你真的需要補充能量了。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的能量是充足的,但是因為養成了「飽腹」的習慣,所以當食物消化了一些後就會產生餓的感覺。

通過飲食結構改善來減輕飢餓感

1. 主食搭配蛋白質類一起吃

每餐都要有主食、肉類、豆類食物。這種混合膳食使胃排空時間明顯延長,並且葡萄糖的吸收較慢,對血糖影響較小,當然再來點蔬菜水果就更好了。

2. 吃低能量密度的食物

研究表明,攝食的體積與飽腹感有關,食物體積過小會讓人缺乏飽腹感,餓得也快,攝入適量體積的食物才能讓您的食慾滿足。

比如說日本料理都非常精緻小巧,所以容易感覺沒吃飽也就不知不覺吃多了。

大家可以嘗試製作雜糧饅頭或者雜糧麵包,一般體積比較大,飽腹感也強。

再給大家介紹幾個小方法,學會它們保證你不再容易餓:

1、稍微比之前餓一點點是很正常的,想控制食量怎麼可能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不能一蹴而就,可以比之前少吃一點,讓胃慢慢地變小一點。

比如少吃1/5,以前吃到頂到嗓子眼,撐得不想動,就更沒辦法去運動了。現在試著少吃一口,會很舒服。少吃這點不會讓你感覺很餓。

2、必須要調整飲食結構。以前吃的一定是能量密度偏高的食物,油餅、漢堡、肉、蛋糕等等,以這些為主,吃到飽熱量就非常高。

如果試著每天吃一個蕃茄或一根黃瓜,換掉其中的半個油餅或者蛋糕,這樣熱量就降了差不多100千卡了,再多吃幾口青菜(維生素、鈣、纖維素都多)。

這樣既不會感覺餓,熱量又減下來了,排便也通暢了。

3、慢點吃,因為大腦慢半拍,吃太快,等它反應過來的您吃飽了的時候你都吃撐了。

4、飯前稍微喝點水或者湯,先佔點地兒。

5、吃差不多了停一下,喝半碗湯,品品其中的滋味,當然是油少鹽少的那種,這樣湯會讓食物體積膨脹,就比較容易飽啦。

如果你覺得以上方法實用,記得給諾諾點個贊喲~如果你有什麼小竅門可以吃好的同時又不會餓,快分享給大家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