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造肉”瘋狂:月餅3分鐘售罄,1700家企業爭相入局

2019年中秋節,“人造肉”月餅的乍然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節日市場的平靜。

雙塔食品2019年9月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與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珍肉)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研發出了豌豆蛋白素肉月餅、豌豆蛋白素肉餡料部分產品,宣告國內人造肉落地。9月5日,雙塔食品推出的法式素肉月餅在電商渠道公開發售,建議零售價168元/份。

目前,雙塔天貓旗艦店顯示“沒有相關商品”。投中網谘詢雙塔食品旗艦店客服人員,對方表示,“當天僅上線1000份,3分鐘售罄。”

“和衛龍辣條工藝類似。”食品研發從業者吳芳告訴投中網,“這不是個新生意,用‘月餅’的概念加以包裝而已。”

然而,隨著“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 2019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人造肉”的熱度在全球範圍內居高不下,比爾蓋茨、李嘉誠等商業大鱷紛紛入局。在中國,已有超1700家初創公司“迎風而上”,它們能否在“人造肉”的熱潮中分一杯羹?當風口突降,投資人又有多大的意願為此買單?

“回鍋肉”不香?

2019年5月3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上漲163%,創造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IPO首日漲幅紀錄。

招股書顯示,Beyond Meat是全球11家人造肉創業公司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公司主營業務是利用植物蛋白合成“人造肉”,主要銷售對象為主流零售、餐飲商。2016-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從0.16億美元逐年增至0.88億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為0.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

在中國,A股的“人造肉”概念誕生於2019年6月。

2019年6月10日,雙塔食品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雙塔食品的蛋白原料通過經銷商供應給Beyond Meat,目前屬於間接供貨狀態,並明確表示公司所生產的豌豆蛋白產品可以用作生產“人造肉”的原材料。

2019年6月27日,公司又在互動平台上表示,開始進行“人造肉”研發,今後“人造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會成為重點工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生產“人造肉月餅”的雙塔食品依舊是國內唯一一家承認將“人造肉”產品落地的A股公司。包括豐樂種業、維維股份、海欣食品、交大昂立等企業均未公開談及“人造肉”的研發,更未嘗試炒熱“人造肉”概念。

截至2019年9月10日收盤,雙塔食品的PE已達97.6倍。

然而,“這是一盤‘重炒的回鍋肉’。”吳芳對投中網表示。

早在1970年代,全球知名穀物早餐和零食製造商Kellogg’s(家樂氏)就已經開始銷售肉類替代品,素食漢堡更是在1990年代就已經出現。

“只不過那時候的生產工藝受限於技術,並不能做到Beyond Meat的以假亂真。”吳芳評價稱。

招股書顯示,Beyond Meat的創新之處在於將植物肉的口感和氣味調配得更加接近於“肉”。

具體來講,“通過在植物蛋白仿肉食品中添加主要由植物油、可食用的親水膠體、香味分子、調味劑、脂肪酸等組成的網絡包埋體系,使香味分子、調味劑、脂肪酸等在烹飪和食用過程中逐漸緩慢釋放,達到模擬食物烹飪時的嘶嘶聲和香味的效果,提升烹飪體驗和使用體驗。”

在中國,“人造肉”的概念也並不新鮮。

公開資料顯示,最早從事植物肉生產的深圳齊善食品成立於1993年。齊善食品的產品線包括冷凍肉類的素東坡肉、素雞、素魚、素蝦,常溫類的素腸、素肉丸、素肉醬、素漢堡肉等,還有休閑食品類的素肉片、素羊肉串等。

然而,2019年“人造肉”風口再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全球範圍內,除人造肉生產企業之外,傳統肉類公司也通過投資等方式進入該行業,包括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和泰森食品公司等巨頭。目前,該領域聚集了李嘉誠、比爾蓋茨等商界大鱷,同時也吸引了Tyson Foods、General Mills等食品產業鏈公司入局。

值得一提的是,雀巢於2018年6月設立植物基食品領域的Garden Gourmet品牌,並於2019年4月與麥當勞達成合作,在德國銷售植物肉漢堡。

對此,投中網向麥當勞中國區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會長期觀察市場變化,不排除未來在中國銷售人造肉漢堡的可能。”

像“肉”有多難?

在中國,2019年被稱為“植物基食品元年”,“人造肉”風潮突起。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關人造肉的公司已超1700家。

截圖來自企查查

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中國植物肉類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目前,亞太地區的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增速最快,預計CAGR可達8%以上,而亞太植物肉類市場將由中國主導。

然而,“目前很多公司都不具備生產‘人造肉’的能力,中國食品公司在這一領域做素食較多,如雙塔食品出口到美國和加拿大的豌豆蛋白也屬於半成品。”人造肉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人造肉’是媒體和投資圈提出的說法。實際上,稱為‘植物肉’更為貼切”,專注於植物肉市場投資的道夫子食品國際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濤提到。

據投中網查證,目前,中國做“植物肉”業務的三大企業包括深圳齊善食品、江蘇鴻昶食品和寧波素蓮食品。

其中,深圳齊善食品成立於1993年,產品包括高纖維蒟篛製品、大豆蛋白製品、小麥蛋白製品等近300個品種;江蘇鴻昶食品成立於2010年,產品線囊括精致火腿、陽光美式、經典東方等系列多達上百個品種;寧波素蓮食品成立於2010年,主要經營品種豐富的素食類產品。

但是,國內人造肉市場規模較小,尚無“人造肉”巨頭跑出。

2018年,上述三家企業的營收分別為3億元、6000萬元和3000萬元,而Beyond Meat同期的營收為8790萬美元,大約6億元人民幣,大於三家企業之和。

問題並不存在於口感的差異。“製造原理與國外相同。”江蘇鴻昶官網介紹稱,大豆分離蛋白精製成高蛋白性植物塊後,再按所需口味、用天然調劑進行調氣、調色和調味,最終製成植物肉產品。

“核心問題在於人造肉不符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吳芳對投中網表示。

興業證券數據顯示,中國肉製品消費市場70%都是熱鮮肉和冷凍肉,其中包括了各種蹄、爪、排骨、頭、肉皮、蹄筋、內髒等一系列構成複雜的肉類。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排、香腸、肉丸等冷鮮肉,中國消費者的接受度較低。

“從外觀來看,這款植物人造肉月餅的肉餡仿真度很高,擠壓有彈性,且會溢出類似脂肪的油脂。不過與真肉相比,其肉餡風味相對單調,咀嚼的纖維感有待加強,最主要的是少了一點靈魂——肉香。”首款“人造肉月餅”內部試吃者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素食主義並不盛行。歐美等國家近年來因人道主義和環保主義盛行而加速了素食主義的擴張,也將“人造肉”的消費推向了高潮。但在中國,“吃素”的意識還遠不及歐美,“人造肉”消費習慣有待培養。

但國外的成功經驗及巨大的市場潛力依舊激發了投資人對相關項目的熱情。

產業鏈投資機遇隨之湧現。

興業證券表示,國內“人造肉”主要原材料為豆粕,因而產業鏈上遊為大豆初加工企業(通常為向榨油廠購買豆粕)或為原料貿易商,中遊為豆製品深加工(大豆蛋白生產),下遊應用一方面銷售給食品加工企業用作輔料,另一方面供給素食肉類生產商製作“人造肉”。

某消費領域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目前在密切接觸“人造肉”項目,一周內看了十幾份BP。“‘人造肉’產業鏈與豆製品相似。我會主要關注植物蛋白生產企業及涉及‘人造肉’的食品加工企業。”

但是,“出手幾率現在不好說,大多數市面上的機構都在觀望階段。畢竟,做出真正讓中國人感覺像‘肉’的產品的難度比大家想象中高太多了。”(文/柴佳音 來源/投中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吳芳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