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臉武則天,秒殺後突厥,這位智將令大唐受益二百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風起長林

何為做英雄的高境界?郭德綱相聲裡的一句話很形象: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放在開疆拓土不斷,打下一堆榮耀勝仗的大唐年間,恆星戰役璀璨的大唐英雄陣容裡,能符合這“文武雙全”條件的,也不過其中幾位佼佼者。而要聚焦到武則天“女主當國”的時代裡,有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唐英雄,卻做到了另一個高難度動作:打臉武則天。

這位神奇卻名氣低調的人物,正是大唐一代智將:張仁願。

武則天執政的年代裡,執政風格出名的狠辣,就連打遍大唐周邊無敵手的一代戰神徐世績,當時都嚇得“失語”,竟真有人打她臉?嗯,這位張仁願不但打了,還打了兩次。

一:打臉武則天

張仁願,原名仁亶,陝西渭南人,因為避唐睿宗李旦的名諱,因而改名“仁願”。青年時的他,就以文武雙全著稱,待到武則天執政時,已然做到了殿中侍禦史的高位。可就在這一路春風的仕途上,年輕氣盛的張仁願卻突展身手,啪啪給了武氏一黨大耳光。

此時正值武後當政,為了鞏固地位,大封武氏子侄,濫殺李唐勳舊。而武氏子侄及黨羽則利用這座大靠山,製造輿論,意欲奪取皇嗣。天授二年,擅長阿諛逢迎的禦史郭巨集霸“揣摩上意”,詭稱武後乃彌勒佛之替身,又聯合一幫子人請求立武後侄子武承嗣為太子。為了造勢,郭巨集霸還搞了個“聯名上書”,請朝中重臣在奏章上署名。以張仁願當時的官職地位,只要跟風簽個名,就是鐵板釘釘的“從龍之功”。但性情耿直的張仁願,認定這是瞎搞,竟堅決不肯簽字。這下後果嚴重,迅速被貶為武成軍監軍,調離中央。

這一番風波後,張仁願摸爬滾打了好幾年,好不容易才調回京城。吃了一次虧,是不是該長點心了?張仁願卻是相當不長心。在他看來,做人但求問心無愧,吃多少虧都認。如果說上一次,他還只是“隔空打臉”武則天,那麽接下來,他又辦了件面對面“打臉武則天”的大事——揭發孫承景。

當時任靖邊軍監軍的監察禦史孫承景,一次戰後還朝,為了博取功賞,請人給自己畫了一幅身先士卒、英勇作戰的畫像。武老太太見了這幅畫像,不禁讚歎:忠臣良將啊,重賞重賞!於是提升了孫承景的官位,並派張仁願錄敘其功績。

放在當時,“錄敘功績”可是個大有前途的任務。只要照著武則天的要求,把孫承景狠吹一通,哄得朝廷上下倍兒有面,加官進爵又是手到擒來。但張仁願又是不走尋常路。他先是仔細查問孫承景破敵獲勝的詳情,把孫承景“造假吹牛”的全過程,輕鬆掀了個稀裡嘩啦,接著回去如實上奏(打臉)——瞧瞧,這就是您心愛的“忠臣良將”孫承景。

臉被啪啪打腫的武則天,這下暴脾氣上來,將孫承景一擼到底。但瞧著剛打了自己臉的張仁願,武則天的欣賞之情卻油然而生:這種事兒你都敢照實說?人才啊!於是憋屈了好幾次的張仁願,這下突然飛黃騰達,直接代理孫承景職務,為中丞、檢校幽州都督。

以這件事來說,比起近代史上,那位同樣執掌大權,卻寧可喪權辱國也要修園子的“女主”來。武則天,真是一位負責任的政治家。

二:冷血智將

幸運得遇明主的張仁願,很快就用事實證明:武則天沒有看錯人。

張仁願的辦事風格,除了出名耿直,更是出名“冷血”,從來都是以快刀斬亂麻的風格,解決一團亂麻的問題。以至於武則天都養成了“好習慣”:哪裡有麻煩,就找張仁願。

比如神龍二年,武周王朝遭遇空前自然災害,連洛州都糧價飆升,還有賊寇流氓瘋狂盜糧,甚至還煽動百姓暴亂,眼看就是要出大亂的節奏。於是原本辛苦守邊疆的張仁願臨危受命,火速出任洛州長史,到任後就二話不說,將先前上竄下跳的惡人們盡數抓捕,然後一頓亂棍全數打死,屍體全數陳列在府衙前,瞬間震動洛州全境。

於是原本人心惶惶的洛州,在張仁願的鐵腕整頓下,奇跡般的安定下來,然後張仁願又以嚴格的治理,平抑物價調撥賑糧,終於叫洛州度過了這場空前饑荒,“冷血”的名號也不脛而走,就連那年頭耀武揚威的武氏親貴們,說起張仁願都打哆嗦。不過,要論打哆嗦打的更厲害的,卻當屬邊境上的老對手:突厥。

雖說唐太宗至唐高宗年間,大唐通過積極的反擊,陸續擊滅了東西突厥。但到唐高宗晚年時,拜大唐不斷內鬥所賜,突厥鐵騎竟風雲再起。

高宗開耀二年,突厥部酋骨咄建立後突厥政權,發展到武則天為帝時,這個遊牧汗國已坐擁四十萬大軍,更開始猖狂向中原進擊:則天聖歷元年,默啜可汗發兵河朔,攻克趙、定二州,掠取男女人口八九萬,並將這些無辜的百姓殘忍坑殺,所過之處人畜財產劫掠一空。武後聞訊發兵四十萬前往征討,一幫朝廷正規軍卻在突厥鐵騎面前頻頻敗陣,前線諸將就此觀望,不敢再戰。

關鍵時刻,時任幽州都督的張仁願出馬了。

據史書記載,張仁願“獨率幽州軍截擊之”,“默啜引兵北走,仁願身先士卒,冒鋒刃,流矢中其手而不退。及後突厥軍遠遁,方收兵。”雖只是寥寥數語,我們卻不難想象,在緊急關頭,率領孤軍深入敵陣,需要的是怎樣的膽魄智勇!大智大勇的張仁願,也正是從此開始,成了後突厥極為忌憚的對手。

三:秒殺強敵

憑著多年抗擊突厥的戰功,張仁願在武則天時代,已是名滿天下的名將。但他的腦子,卻從未停止過苦苦思考:每次都是突厥襲擾,被動反擊。今年打跑了明年又來,這麽下去,何時是個頭?

待到武則天去世,唐中宗複位,後突厥汗國囂張依舊,甚至還動用全部兵馬進攻西域,妄圖霸佔絲綢之路。瞅準機會的張仁願,卻突然提出個石破天驚的戰略:請朝廷出兵,乘機奪回了漠南之地。然後在黃河以北建立三座邊城,以斷絕敵軍南下路線。

奪回漠南之地這事,朝臣們倒是意見一致,但“建立三座邊城”?朝堂上立刻就炸了鍋。以好些朝中重臣的譏諷說:自西漢以來,華夏王朝都以黃河為邊防。如今要築的城池深入突厥腹地,最終多半還是會落入敵手,說不定反而會成為對方南下的大本營。張仁願對此毫不動搖,他切陳個中利害,總算說服了唐中宗,隨即以雷厲風行的速度,六十天便在陰山與黃河之間建成了三座邊城,並依漢製取名“受降城”!

待到這三座“速成”的城池落成,唐王朝才嘗到其甜頭:三座城池全建在河套草原要衝上,其間一千八百所烽火台連接,把凶悍的突厥鐵騎,就此牢牢懟在漠南之外。要知道後突厥汗國之所以底氣壯,就因擁有水草豐美的漠南草原。張仁願的這一奇招,正叫他就此“斷血”。沒了經濟基礎的後突厥汗國,從此迅速走上分裂衰退之路。直到唐玄宗年間,被另一位大唐戰神王忠嗣徹底打滅。

更深遠的影響是,正是憑這三座城,大唐從此牢牢掌控漠南草原,接下來的安史之亂吐蕃入侵等大難裡,手握漠南河套的唐王朝,才擁有了翻盤的本錢,一次次以漠南河套為跳板成功反擊平叛。這續命一百多年的本錢,恰是張仁願攢下。

唐玄宗開元二年,為大唐安定繁榮而勞碌一生的張仁願於家中去世。南宋末年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中曾評價張仁願“耽耽將軍,唐之虎臣,築壘受降,全境庇人。虜氣曰奪,皇威益振,功育塞門,於今不泯。”三十二個字勾勒出了這位剛直敢言,為國守土的智將傲然的忠魂。華夏文明能夠在戰火中不斷浴血重生,正因有如此民族的脊梁!

參考資料:《舊唐書·張仁願傳》、《初唐名將張仁願》、《再論》、《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